《极乐愿文大疏释》91-100课思考题参考答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91课
1.解释“三界为火宅,火炎极炽盛,爱心所染着,将入三恶道。”?
三界犹如炽燃的火宅一样,如果对它生起爱执、染著,将会堕入三恶道感受无量痛苦。
2.有些人认为:既然一切事情都没有实义,那行持善法、为来世积累资粮也不用做了吧?试分析这种观点。
并非如此。《诸法集要经》中说:“有为皆无常,如水泡非久,应当行善行,为二世饶益。”意思是,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就像水泡易破一样无法久住,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精进行善,为来世而努力。
名声、财产、地位、父母、子女以及眷属等,这些在离开世间时一点都带不走,甚至自己的身体都带不走,所以没必要贪执它们。什么能带走呢?唯有善法的功德能带走,不仅能带到下一世,而且在未来的生生世世都能利益自己,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以行持善法对来世有所准备。
3.学习福增比丘的公案后,你有哪些方面的体会。
(法本P190-193)福增往昔做国王虽然没有亲手杀,只是命令大臣杀人,但从因果上看还是造了杀业。虽然他很精进地修行,可是临死时依然没有清净罪业。以此罪业,他死后变成一条身长七百由旬的摩羯鱼,以前造恶业的大臣转生为它身上的小鱼、寄生虫,并且以它的身肉为食,千百年感受痛苦。因听到“南无佛”的加持,不再吃众生,辗转多世成为福增。
福增前世杀了一个人,死后就转为摩羯鱼,长期感受剧烈的痛苦,可想而知,如果杀很多人,堕入地狱受苦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只不过没有宿命通,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前世,如果知道自己的前世,肯定会很恐惧;现在如果不好好修行,来世很可能变成牦牛、豺狼、鱼虾等众生,继续在轮回中感受痛苦。应该像福增那样对轮回生起强烈的厌离心。
4.二人担麻的公案说明了什么道理?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中的比喻:“纵遇佛来,亦不信受,如担麻为宝,弃金不顾等。”意思是有两个人各挑着一担麻赶路,走了一会儿,见到路上许多绸缎,甲放弃麻,挑起绸缎,而乙还是挑着麻。再往前走,又见到路上有白银,甲放弃了绸缎,又挑起白银,而乙依然挑着麻。后来,又见到黄金,甲又舍弃白银,选择了黄金,乙照旧挑着麻。最后甲变得非常富有,而乙还是老样子。这比喻有些人不肯舍弃旧见,虽然遇到了净土法门,却不肯信受,故而不得真实利益。
愚人明明见到了绸缎、白银、黄金,可就是不放弃不值钱的麻;现在很多人也是这样,本来已经遇到了殊胜的佛法,可是因为智慧低劣或者业力现前,始终不愿意接受佛法。希望这些人能够放弃从前的劣见。既然遇到了净土、密法这么好的佛法,为什么不接受呢?原来认为因果轮回不存在、杀生没有过失,其实这都是如麻般的劣见,应该舍弃它们,转而接受金子般的佛法。
第92课
1.为什么当今时代各种灾难频频发生?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末法时代各种灾难频频发生,就是因为人们造的恶业太严重了。《金光明最胜王经》中也说:“由敬恶轻善,复有三种过:非时降霜雹,饥疫苦流行。”意思是说,如果爱敬恶人,轻视善人,还会出现三种过失:一是非时降霜、下冰雹;二是庄稼果实不成熟,即使成熟也乏少滋味,导致严重的饥荒;三是出现各种疾病。此外,《大楼炭经》中说:“行十恶事故,天雨不时节。”如果人们行十不善业,会导致雨水不按时、不正常。
这个时代频频出现各种灾难,应该就是人们行持恶法导致的。劫初时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些灾难,民风淳朴的古代也没有这么多灾难,但自从近代以来,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人们造的恶业越来越严重,所以导致了现在的状况。不过现在人们好像都麻木了,刚开始出现地震、狂风、大雨时,大家都觉得很害怕,但出现的多了,反而感觉无所谓了。
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哪怕一个人真正行持善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也能起到作用。
2.根据莲花生大士和阿底峡尊者的教言,末法时代修行会遇到各种魔障和违缘,你对此有何认识?
尤其现在是佛法浊和众生浊的时代,佛法逐渐隐没,众生的根机越来越差,所以修法会遇到重重违缘。浊世获得人身还不如初劫时转为旁生。初劫时即便转为旁生也不会造很多恶业,而且也经常有闻法修行的机会。而现在的人就可怜了,造恶业方面很擅长,行持善法方面力量却很薄弱。各位修行人务必要小心谨慎。
3.人天善趣是安乐的吗?为什么?怎样才能认识到人天善趣的本质?
在这个世界,所有的凡愚众生将痛苦执为安乐。其实这个世界是虚妄、痛苦的,根本不值得贪恋,只不过以前没有善知识开导,所以自己不知道这个道理。《华严经》偈云:“一切欲乐,皆悉无常,虚妄颠倒,须臾变坏,但诳愚夫,令其恋着。”意思是说,一切欲乐都是无常、虚妄、颠倒的,很快就会改变和坏灭,它们只能诳惑愚夫,令他们不断增上贪恋、执著。确实如此,今天你很开心,有吃有穿,享受荣华富贵,就像在鲜花盛开的花园中一样快乐,可是过一两天、一两个月,也许这些美景就会破灭。而世间的真相是一切皆苦。
《坐禅三昧经》中有一个教言:“世界若大小,法无有常者,一切不久留,暂现如电光。”在这个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法没有一个是恒常的,万事万物都不会住留很久,它们只是根识前的暂时现象,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因此,一个幸福的家庭,一段美好的感情,一个优越的地位,等等,一切世间的圆满都是暂时的,很快就会显露其无常的本性。
总之,人天的幸福安乐就像杂毒的食物一般,苦乐混杂在一起无法分开。但愿我们对此无有丝毫贪求,当下看破放下,这样才能拥有解脱的自在和安乐。
第93课
1.作为修行人,我们对亲友应持什么态度?
饮食、钱财和亲友皆是无常的,犹如梦幻一般。除了舍法罪和五无间罪以外,还有对亲友、钱财、饮食、资具等的贪执都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为了顺利往生净土,我们应该发愿:愿我不贪执饮食、财产、亲友等世间的一切。当然,一说不贪执,有些人容易走极端,从此以后不吃不喝,对亲友毫不关心,把他们看成怨敌一样。我觉得这也没有必要。贪执跟关心不能划等号。作为大乘佛教徒,要有感恩心、报恩心、孝顺心,如果这些都没有,连基本的人格都不具足了。感恩心并不是贪执心,对于上师、父母、亲友等于己有恩者,我们也应该去关心。
2.为什么很多佛教徒活得轻松快乐?你觉得自己活得快乐吗?为什么(即结合自身分析快乐或者不快乐的原因)?
就是因为佛法融入了他们的相续,内心贪执的疙瘩解开了,所以痛苦也就自然而然息灭了。我觉得最好的心理妙药就是佛法。让每个人恒时处于快乐、满足中,只有佛法才能做到,(个别烦恼深重者遇到佛法也不一定得到利益),《现观庄严论》中说:“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缘不获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佛法的确是解除痛苦的殊胜妙药。
3.解释“诸欲初软乐,后皆成大苦,亦如怨初善,灭族祸在后。”
贪欲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贪欲最初会带来快乐,最后却会导致巨大的痛苦,就像一个人开始和你关系很好,最后却毁灭了你的家族一样。比如我喜欢一个茶杯,刚开始我觉得拥有它很快乐,后来它却会导致一系列痛苦,我会担忧:茶杯在哪里?会不会被偷走?会不会被打烂?
4.临终时贪恋亲人、财物有何过患?我们在临终时应该怎么办?
即生中的人、财又有什么可贪执的呢?如果不舍弃这些,只能生生世世在轮回中感受无量的痛苦。如果贪恋亲友,死后将转生为他们身边的魔鬼、旁生等可怜众生。对修行人来讲,亲友是解脱的最大障碍,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贪执这些解脱的怨敌。生前贪执什么,死后神识还会缠着不放。
在《大宝积经》里,佛陀教诫难陀说:“亲友共交欢,往来相爱念,贪名著利养,难陀汝应舍。”因此,不管贪执亲友还是名声、利养,对修行都是极大的障碍。如果我们一直贪这个、贪那个,不仅障碍来世的解脱,即生中也会很痛苦,没有一点自在。
现代人执著的是轿车、衣服、家具等,其实这些贪执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益。《毗奈耶经》中说,一切财物如同梦幻泡影,没有什么可执著的,应该彻底放下它们。作为修行人,对于自己贪执的东西,要么生前处理掉,要么死时不想它。如果我们有机会,要提前处理自己的财产,如果没有机会处理,临终时内心要舍弃它们,作意将其供养诸佛菩萨或者布施一切众生。总之,临终的心态很重要,如果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心,即使平时天天念佛,也可能因为一念贪执而毁坏一辈子的修行。
第94课
1.请阐述你的财富观。
因为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再加上本身就很贪爱财富,所以很多人一直认为,财富能解决一切问题,有了财富一定可以获得快乐。但他们没有想到财富也会带来痛苦。就像药一样,用好了可以治病,用不好反而会丧命,除了有智慧的医生以外,其他人不一定知道这个利害关系。
在许多时候,财富不仅不会给人们带来利益,反而会毁坏自身。《因缘品》云:“愚者为财毁,不寻求来世,毁愿以贪欲,亦可毁自他。”由于贪执财富,愚者不仅毁坏了今生的一切,也不希求来世的解脱,不仅毁坏了自己,还会毁坏他人。现在有些人就是如此,为了钱财而犯罪,最后自己的家毁了,别人的家也毁了。《法句经》中也说:“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贪为财爱故,害人亦自害。”愚者为贪欲所束缚,从来不希求解脱,因为贪执钱财而害人害己,最终不会有任何利益。
乍一听财富就像毒蛇一样,不仅害己而且害他,有些人根本不接受这种观点。现在的人们都认为,金钱是一切快乐的来源。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如果把金钱用于上供下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当然有一定的利益;如果没有正确使用,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危害。《因缘品》云:“如同手持黑蛇腰,将毁彼等非法者。”这个比喻很恰当:如果提着毒蛇的尾巴或者压住蛇头,它都没办法咬人,可是抓住蛇腰就危险了,它一反身就能咬到人;以非法方式获取、受用钱财的人也是如此,反过来也会为钱财所害。
作为修行人,对财富应该有不同于世间人的认识。当前的社会很需要佛法的财富观,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简单地认为财富是一切快乐的因,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追求财富,这会导致许多痛苦:首先,你不一定得到财富,因为财富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其次,即使你得到财富,在享用的过程中也不一定快乐,有时候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危害。
2.为什么我们没必要贪执其他人?
贪执友伴也是没有意义的,也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宝积经》云:“如鸟为求食,不知避网罗,贪爱于女人,被害亦如是。”飞禽为了食物,最终入于罗网,再也得不到自由;同样,愚笨的人因为贪爱女人,也毁坏了自己的今生来世。佛经中还说,如果贪爱女人,死后将转为女人腹中的寄生虫,如果贪执亲友,将转为亲友身边的恶魔。
除了善知识以外,众生在轮回中没有真正的友伴,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律藏》中说:“出生独自生,死亦独自死,独自受痛苦,轮回无友伴。”在轮回中,生的时候是独自来到世间,死的时候是独自前往后世,钱财、亲友甚至自己的身体都要留在人间,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痛苦都是自己承受,没有人能分担,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贪执他人。
《无量寿经》云:“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生经》中说:“在三界中,独来独去,无一随者,祸福追身,如影随形。”《大圆满前行》中也说:“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数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
3.什么是无常四边?请具体解释。
无常四边也叫四堕,即生际必死、积际必尽、聚际必散、高际必堕。《正法念处经》中对此说道:“一切法皆尽,高者亦当堕,和合必有离,有命皆归死。”意思是,一切积累最终会灭尽,一切高者最终会堕落,一切聚合最终会分离,一切生命最终会死亡。
4.如何以胜义和世俗的方法断除贪执?
断除贪执有两种方法:一是胜义的方法。如学习中观后,依靠破除四边的理证进行分析,最后就会知道:原来自己执著的万事万物连芝麻许实质都没有,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执著它们呢?二是世俗的方法。即认识到轮回万法虽有显现,但与梦境或者幻师变现的象马没有差别,也没什么可贪执的。也就是说,认识到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如梦幻泡影,就能远离一切贪执。
第95课
1.极乐世界十分遥远,为什么瞬间便能往生到那里?
极乐世界虽然非常遥远,但往生到那里是很快的。依靠往生的强烈心愿,中阴神识犹如逃脱网罗的鹰鹫、飞翔的鹅王或者被急掣之风吹动的白绫一样,瞬间便可飞越无量世界,顺利到达极乐刹土。这个道理很简单——虽然徒步到远方非常慢,但只要一忆念,自己的心就可以到那里。美国和加拿大虽然离我们十分遥远,乘飞机都要十几个小时,但只要一作意,自己的心一刹那便可到达。往生净土也是如此,依靠内心的作意,一瞬间便可飞越无量世界而顺利到达。只要平时精进修行,一旦临命终时,无有质碍的中阴身被善业之风吹动,阿弥陀佛的愿力在前相迎,自己的信心和欢喜心在后推动,不需要长途跋涉的艰辛,顷刻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2.凡夫人能否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
以凡夫的身份修持往生四因,则即生不需要登地就可以往生净土,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许多论典中说,死的时候如果是大资粮道者,则在清净刹土面见佛颜、听闻佛语后即可见道。《宝性论》中有一个回向偈:“以此愿有情,面见无量光,见已净慧眼,得证妙菩提。”这都足以说明凡夫可以往生净土。
3.怀疑有哪几种类型?我们应该如何对治?
在怀疑中,有一种属于不明教理,这种怀疑不难对付,可以通过智慧遣除。平时多了解净土宗的历史,多学习净土方面的教言和公案,并且经常念修净土法,这样就能逐渐遣除怀疑。尤其平时的念修很有必要,如果你对净土法置之不理,从来不去念修,那肯定很难生起信心;如果你经常念修净土法,也经常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早上起床、晚上睡觉都有这方面的作意,久而久之,你的相续就会和净土法相应。
还有一种怀疑纯属业力现前。有些人前世是恶趣众生或者对佛法有邪见,所以即生中很难生起正见,而生起邪见却很容易。我们讲了半天的正法,虽然他们说不出一句反驳的道理,可就是生不起信心,内心一直怀疑重重。如果给他们讲邪法,只要讲一句,马上就生起信心了。这种人真的是业力现前,一定要好好发露忏悔。
4.诞生有几种?哪种最殊胜?为什么?
诞生有四种:化生、胎生、湿生、卵生。四生中最殊胜的是化生,因为这对自己和父母都没有损害,而卵生、湿生对自己有损害,胎生不仅对自己有损害,对父母也有损害,相比之下,化生自来自去,非常快乐。当然,化生有很多种,恶趣和天界也有化生,这些并不是很殊胜,唯有莲花化生最殊胜。
第96课
1.以疑心修净土法的果报是什么?
对于修净土法而言,怀疑是一种严重的障碍,如果有了怀疑,即使往生到极乐世界并且具足资具受用,也将于五百年中住在莲花胎里,只能听到阿弥陀佛说法的声音,而不能亲见佛陀的尊颜。如果对净土法门心怀疑虑,三心二意地修持往生四因,虽然以修持之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但以怀疑之障却将于五百年中住在莲花苞里,并认为莲花苞是一个乐园和无量宫。心存怀疑,虽然可能往生极乐世界,但也不会像其他菩萨那样快乐。
2.对于极乐世界有没有胎生,佛经中的说法不一,请对此加以分析。
极乐世界的莲花苞也叫莲花胎,有的经中说极乐世界没有胎生,有的经中说有胎生。其实这两种说法不相违,因为极乐世界的胎生不像娑婆世界那样从母胎中出生,而是在莲花苞住五百年后再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莲花苞实际上是一个珍宝牢狱。
3.在极乐世界的莲花苞中能否听闻佛法这个问题上,请列举不同经论的观点,这些观点如何圆融?
《极乐愿文》中说,虽然在莲花苞里能听到佛的法语声,可是五百年中莲花不绽放,不得亲见阿弥陀佛。而《宝积经》、《无量寿经》和《大阿弥陀经》中则说,莲花宫的人于五百年不得见佛、不闻经法。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虽然无法像其他菩萨那样在阿弥陀佛说法的现场闻法,但在莲花宫里还是能听到外面的部分法音,也就是说对微小用否定词来表示,故上述经中称之为“不闻经法”。
4.对佛语产生怀疑的原因是什么?
归根结底是因为智慧不够。《佛说如来兴显经》云:“如日照天下,生盲不能见……众生失本净,不信如来慧。”阳光普照大地时,有眼睛的人能清楚地看见色法,可是盲人却什么都看不见;与此相同,虽然佛陀的日轮出现于世间,可是由于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宿世的罪障所遮,众生丧失了本具的智慧,所以无法信受如来的教言。
从根本上讲,对佛语没有信心是因为没有通达佛陀的教言。因此,如果我们通达了佛陀的教言,就不会对佛法产生怀疑,也不会生邪见,更不会去造种种恶业。所以学佛者务必要通达如来的教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平时自己也要经常发愿:愿我通达佛语、诚信佛语。
第97课
1.佛教有不同的宗派,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各宗派的关系?(提示:是完全相同还是截然不同)从自己的修行出发,自己应该如何对待自宗和他宗?
不管显宗还是密宗,不管南传、汉传还是藏传佛教,都是非常殊胜的,大家没必要互相排斥。佛教各宗都源于释迦牟尼佛,就像人的五个手指一样,虽然指端不同,实际上都是一个根。内道一切宗派的究竟观点都是圆融无违的。
内道各宗派都有不同的修法、窍诀和理论,虽然我们不能视其为水火不容,但也没有必要混为一谈。大家首先要对自宗生起定解,在此基础上对其他宗派观清净心,对任何法脉都不生邪见,也不去排斥,这样自己的修法才能成功。实际上,如果能对他宗的殊胜之处有所了解,一般来说不太容易生邪见。
2.请阐述极乐世界昼夜、时劫的状况。
极乐世界没有日月、星辰、昼夜,如《无量寿经》云:“极乐世界……亦无四时春秋冬夏。”虽然那里没有昼夜等差别,但观待世人的时分概念,佛陀也安立了这些概念。而且根据莲花开闭、鸟儿是否鸣叫等,也可以区分白天和夜晚。极乐世界的夜晚也是光明的,并非像我们这里一样,电也没有,路灯也不亮,到处黢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极乐世界的上午、下午、年、劫等是以佛陀的遍知智慧安立的,如果按照人间的标准计算,则娑婆世界的一劫等于极乐世界的一天。
3.解释“恶欲想女,梦见于女;善欲想佛,梦见于佛。”这对我们的修行有何启示?
如果我们经常生贪欲,忆想某个女人,晚上睡觉都会梦到她;相反,如果我们经常生善念,经常观想佛菩萨,梦境中都会出现佛菩萨的形象。可见平时的串习多么重要。
4.有些人平时不好好修法,一直缠着上师:“我现在好好供养您,临终时您一定要好好加持我,我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您身上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其实这是很困难的。莲花生大士说:“神识未离肉身勤修法,灵牌之上灌顶时已迟,意识漂泊中阴如愚狗,彼时引导善趣有困难。”因此,要趁神识没有离开身体时好好修行,如果自己已经死了,即使上师在你灵牌上灌顶或者道友为你助念,但那时你的神识就像愚狗一样漂泊在中阴界,感受各种难忍的痛苦,要被引导到善趣是很困难的。所以关键是人活着时精进修行。
第98课
1.噶当派的大德认为,做善事需要具足哪四个条件?
噶当派的大德很重视发愿,他们认为做任何善事都要具足四个条件:一、要有强烈的意乐,如果没有意乐,做什么事都成了形式;二、要发愿,如果没有发愿,善事不一定圆满;三、誓言要坚定,比如发了利益众生的菩提心,以后就一定要坚持这种誓言;四、要经常祈祷诸佛菩萨,依靠诸佛菩萨的威力,自己的事业才能顺利成办。
2.法界中有无量的报身和化身刹土,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往生极乐世界?
一般来说,只有登地的圣者才能往生报身刹土,我们这样的凡夫人无法往生报身刹土。化身刹土虽然容易往生,但许多化身刹土五浊泛滥、器情衰败,有些化身刹土虽然很清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没有往生的必要。相比之下,极乐世界既清净又容易往生,实为凡夫修行人最好的选择,所以大家应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3.极乐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往昔,世自在王如来在俱胝年中为法藏比丘宣说了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有些经中说是二百一十亿)佛刹的一切功德庄严,并以神通力令其亲见,了知这些刹土的功德后,法藏比丘将其铭记于心,并在五劫中专精思维,将所有刹土的功德合而为一,最后发愿受持胜过其他一切刹土、圆满殊胜、至高无上的刹土。之后他在多生累劫积累资粮,最终圆满修成了刹土,这就是如今的极乐世界。
4.你是如何理解“念”佛的?
“念佛”不能只是口里称念,心中也要忆念。我们看这个“念”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合起来讲就是运用现在的心。汉地大德对念佛的解释偏重于口念,而藏地大德则比较强调心里的观想、忆念,麦彭仁波切就是以观想、忆念来解释“念”的。其实从念佛的本义来说,确实应该包含内心的观想和忆念,如《楞严经》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因此大家今后要从两方面来理解念佛:一方面口念佛号、心咒,另一方面心中念念不忘佛陀。
第99课
1.极乐世界的大地具有哪些功德?
颂词【珍宝大地平如掌,宽敞明亮光闪闪,压陷抬反富弹性,愿生轻滑舒适刹。】
极乐世界的大地由众多珍宝组成,地面无有任何高低不平,宛如少女的手掌一样平坦,无论从何处观看都没有凹凸不平。大地广大无垠,无有垢染,十分洁净。组成大地的珍宝发出光芒,再加上阿弥陀佛发出的光芒照射在地上,使得整个地面闪闪发光。大地并非像石头那样坚硬,而是落脚陷下四指深,抬脚又反弹回来,犹如丝绸软垫一样光滑轻柔,没有任何沉重感,接触后会产生无比的舒适感。极乐世界的大地柔软、光明。
2.极乐世界的妙树具有哪些功德?
颂词【众宝所成如意树,树叶锦缎珍果饰,彼上幻鸟出妙音,鸣唱深广妙法音。】
极乐世界的树木具足无量功德:每一棵树都是色彩缤纷,并且由七宝所成:金根、银干、琉璃枝、水晶叶、冰珠石花瓣、红珍珠花、玛瑙果实。也有些树是由一种、两种乃至六种珍宝所成。以黄金七宝为地,大地上遍满珍宝树、菩提树、达拉树、如意树,这些树木能赐予众生各种资具,永远不会带来痛苦。这些树木是阿弥陀佛的福德所显现,也是往生者的福德所感召的增上果。极乐世界的珍宝树能满足一切所需,不管你需要什么,在树下一祈请就会自然出现。
这些珍宝树由众多达拉树围绕,所有的树都以各种饰品、璎珞、锦缎、果实所严饰,树上栖息着阿弥陀佛幻化的好声鸟、布谷鸟、杜鹃、鹦鹉、孔雀、共命鸟等鸟类,这些鸟儿色彩斑斓,白的如海螺,蓝的如松耳石,红的如珊瑚,令人见而悦意。它们发出琵琶声般悦耳的妙音,听到这些声音便会身心安宁。这些鸟儿恒时鸣唱深广的妙法歌,歌中宣讲三十七道品、赞颂三宝的功德,听到这些声音后,刹那便可息灭迷乱分别念,产生无比快乐的感受。这些树、鸟都能让众生得到快乐。
3.极乐世界的水与花具有哪些功德?
颂词【众具八支香水河,如是甘露诸浴池,七宝阶梯宝砖围,芳香莲花具果实,莲花散射无量光,光端严饰化身佛。】
在极乐世界,天界的达玛拉树、沉香树、汉香树、蛇心栴檀树的根浸在河中,使河水妙香扑鼻,河底遍布金沙,远离泥垢,河中缓缓流淌着八功德水。这些河流被千姿百态的鲜花掩映着,天鹅、黄鸭、丹顶鹤等水禽在河中竞相嬉戏,河水深达十由旬,河面宽达百由旬乃至千由旬。
极乐世界的浴池中充满了甘露,四周由七宝阶梯以及红珍珠宝砖围绕,可以顺利地进入其内沐浴,只要在里面沐浴一次,相续中便可生起殊胜的禅定。
浴池外面布满青莲花、白莲花以及睡莲等具有芳香果实的鲜花,这些花特别大,花瓣可达一由旬。极乐世界的莲花不仅大,而且所有的莲花放射出无量光芒,光端有无数化身佛,他们前往无佛出世的各个刹土饶益众生。
4.极乐世界的情世界具有哪些功德?
颂词【无八无暇恶趣声,病魔烦恼三五毒,怨敌贫乏战争等,彼刹未闻诸痛苦。无有女人无胎生,皆由莲花苞中生,诸身无别金黄色,顶髻等相随好饰,五眼五通悉具足。】
极乐世界连八无暇、三恶趣的名字都没有,更不用说真正感受那些痛苦了。那里既没有贪嗔痴等烦恼,也没有以烦恼引发的杀生、偷盗等恶业,也没有因集谛(业惑)产生的四大不调的病患、八万魔众、怨敌的盗窃掠夺、财食缺乏、战争砍杀等痛苦。总而言之,极乐世界连痛苦的名字都听不到,更何况真正感受痛苦呢?
在极乐世界,连恶业所感的女人名字都没有,更不用说有真正的女人了。那里的菩萨不是从不净母胎降生,都是莲花化生,而且身体无有大小、美丑等差别,一律都是金色,头上都有顶髻等妙相。由于具足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所以一刹那便可前往俱胝那由他刹土,现见一切刹土,听闻一切粗细音声,了知一切众生的心。此外,极乐世界的菩萨还具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相似的佛眼,恒时无有自他之想,慈爱怜悯一切众生,具有陀罗尼、辩才等如海智慧。因为禅定获得自在,使得心犹如山王一般不动摇。
5.既然极乐世界没有女人,是不是阿弥陀佛重男轻女?女人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请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并不是阿弥陀佛不公平,事实上凡夫女人确实存在不共的烦恼。不仅佛教这样认为,甚至道教、儒教等世间的宗派也是这样认为的。
《净土论》云:“极乐虽是地界,由无女人,故号之为净。”为什么极乐世界称为净土?就是因为没有女人。那么由此引出一个问题:是不是阿弥陀佛不度化女人呢?并非如此。阿弥陀佛的愿力普及一切众生,女人当然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只不过往生后都转为大丈夫相。事实上,历史上有许多女人往生极乐世界,有时候我看《往生传》,感觉往生的女众好像比男众还多。《往生集》云:“极乐国土,实无女人。女既得生,悉具大丈夫相。”《无量寿经》中也说,阿弥陀佛曾发愿,十方一切众生只要有信乐,都能往生到他的国度。因此不管男众还是女众,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无有女人这个问题上,应该正确地理解。
第100课
1.在涉及甚深隐蔽的领域时,我们应该依靠什么进行抉择?为什么?
到了甚深、隐蔽的领域时,依靠教量进行抉择是很重要的。在一个文盲面前,如果我们直接讲述天文学的观点,可能怎么说他也不接受;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说这是某权威天文学家的观点,也许他就会接受。因为他知道,如果是权威天文学家的观点,那自己肯定没办法驳斥。与此相同,教量也是让众生趋入甚深佛法的有力工具。
2.请概述本课中所讲的极乐世界的功德。
颂词【自然众宝无量宫,所欲受用意念生,无勤任运所需成,无有你我无我执,所欲供云手掌生,行持无上大乘法。香风普降妙花雨,诸树河莲中恒生,悦意色声香味触,受用以及供云聚,虽无女人众化身,供养天女恒时供。欲安住时无量宫,欲睡眠时妙宝座,具众锦缎被垫枕。鸟树河流乐器等,欲闻时出妙法音,不欲之时即不闻。彼等甘露池溪流,冷暖适度随所欲,愿生如意所成刹。】
在极乐世界,有不是通过勤作建造而是以福德力自然显现的无量宫,这些宫殿以各种珍宝组成,具有成千上万层殿宇。衣物、饰品等一切所欲仅以意念就可以出现。极乐世界不存在“你、我”的分别执著,没有人我执和法我执。在极乐世界积累资粮很方便,只要心里一想,手中就会出现无量供云,以之供养十方佛菩萨后,刹那就能积累广大的资粮。极乐世界没有扶亲灭敌、经商务农等世间琐事,所有的菩萨都享用大乘无上妙法,连小乘法和人天乘法的名字都听不到,更不用说真正存在这些法了。
在极乐世界,每天上午从四方飘来香气芬芳的风,吹动宝树后降下七人高的花雨,令人舒心悦意。不只是上午降一次花雨,而是昼夜各降三次花雨。每次降花雨前,萎花先被香风一扫而空,之后降下新花铺满大地。极乐世界的树木、莲花、河流中恒时出生美丽的色法、动听的声音、芬芳的香气、甘美的味道、柔软的所触等一切受用供云。极乐世界虽然没有不清净的凡夫女人,却有阿弥陀佛幻化的天子天女以及七千七千数的供养天女,他们时时以各种供品供养那里的每位菩萨。
想安住的时候,心里一作意就出现无量宫;想睡觉的时候,一作意就出现珍宝座、珍宝床,上面铺着层层天布、丝绸、锦缎做的被、垫、枕等卧具,这些卧具色彩斑斓、所触柔软。想听声音的时候,幻化的百灵鸟等鸟类的鸣唱、树被风吹动的声音、河水流动的妙音以及空中天人的音乐都发出三宝、十地、十波罗蜜多等妙法的声音,听到这些后不离随念妙法。如果想坐禅、入定而不欲听声音,则任何声音都不会传入耳中。
那里的甘露、池塘、河水都是随自己的意愿,想热就热、想凉就凉,沐浴时水刚好没过身体,一切都是随心所欲的。
3.有些人认为:既然一切事情都没有实义,那行持善法、为来世积累资粮也不用做了吧?试分析这种观点。
颂词【一旦弥陀趣涅槃,二恒河沙数劫中,教法住世之期间,不离补处观世音。黄昏法没次黎明,观音现前成正觉,尔后彼佛名号为,胜光妙聚王如来……寿量九百六十万,俱胝那由他劫久……涅槃之后彼教法,住世六亿三十万,俱胝劫间持正法……大势至现前成佛,尔后彼佛名号为,坚德宝聚王如来,寿量教法等观音。】
极乐世界是化身刹土,有朝一日阿弥陀佛也会示现趋入寂灭法界,之后其教法将于二恒河沙劫住世,那时他的补处是法太子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正法住世期圆满后,某日黄昏时分他的正法会隐没,次日黎明法太子观世音菩萨现前成佛,佛号为胜光妙聚王如来,寿量长达九百六十万俱胝那由他劫。胜光妙聚王如来示现涅槃后,其正法住世六亿三十万俱胝劫,在此期间大势至菩萨护持彼佛的正法。尔后大势至菩萨示现成佛,佛号为坚德宝聚王如来,其寿量、正法住世期与胜光妙聚王如来相同。
祈祷如来无量光
我发无上菩提心
一切善根皆回向
成就往生祈加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