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01 * 阅读参考
1
《极乐愿文大疏》是一部非常殊胜的论典。
①《极乐愿文》被各宗派广为推崇,在藏地家喻户晓,也可以说明作者乔美仁波切的愿力广大无比,加持力和修行境界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
②《大疏》内容丰富、思路清晰,以藏地论著的传统讲述了往生四因。其作者喇拉曲智仁波切也是非常殊胜的圣者。
2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①一定要圆满传承,这样就能够得到法和传承祖师的加持;而且要认认真真地听,对于这部论有极其好乐的希求心。上师以殊胜的智慧、加持力来解释《极乐愿文大疏》的内容,我们好好地学一遍就能在相续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临命终时有往生的机会。
②自己要有殷重的发愿:愿我通过闻思学习《极乐愿文大疏》这样一部殊胜的论典,能够真正地成为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因,以后因缘成熟的时候,我一定要再再地弘扬殊胜的净土法门。
③有必要了知作者的功德。如果对作者的功德不了知,那对这部论就很难生起殊胜的信心,缘于法所得到的加持也就不圆满,所以看两位尊者的传记是很有必要的。
3
顶礼。
①顶礼的必要性。
A.为了表明自己的本师是真正佛教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B.说明自己的身份。
C.为了得到佛的加持,遣除一切违缘,使得造论能够顺利圆满。
②顶礼三世诸佛。
三世诸佛最初都是对天边无际的众生生起大悲心,然后在大悲心的推动下,发起了殊胜的菩提心;有了为度一切众生而立誓成就佛果的心愿以后,在大精进的推动下分别在三个无量劫、七个无量劫,乃至三十三个无量劫(也叫阿僧祇劫)的漫长岁月中积累福慧二资粮,圆满了整个修道之后,以大智慧(主要指是人无我空和法无我的空性智慧)现前了法、报、化、本性的四身果位(法身和本性身的本体是同一个, “本性身”侧重从空分的角度安立,“法身”侧重从明分的角度安立),后学者也应如是随学,所以在三世诸佛面前,作者以三门恭敬的方式至诚地顶礼。
A.【遣疑】下根者需要三十三个无量劫才能解脱,那解脱岂不是遥遥无期?
现在是下根者,不代表生生世世永远都是下根者,下根者通过长期地闻思修行,会变为中根、利根者,因此不用特别顾虑;并且净土法门是即生成就的法门,虽然究竟成佛需要上根利智,但是其他根性的有缘众生如果能够按照往生净土的必备因素在即生中好好修行,临命终时往生净土也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B.三门恭敬。
a.身恭敬。
也就是“身礼敬”,按照《普贤行愿品》描述的顶礼方式,观想自己的身体化为如同三世一切诸佛刹土的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身体,然后恭敬顶礼三世一切诸佛刹土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诸佛。
b.语恭敬。
把佛陀从因地到果地之间所有的功德再再的用美妙、悦意、悦耳的语言去赞叹。
c.意恭敬。
自相续当中深深地诚信诸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恒时在关照众生、救度众生等等,了知佛的功德自性,来做意恭敬顶礼。
C.在住世的佛前作顶礼、在佛像前顶礼或是观想在佛面前作顶礼,功德完全等同。因为佛无处不遍,昼夜六时不离众生,得到佛加持护佑的关键,就是看我们自己的信心是否到位——如果我们的信心到位,那我们任何时候都没有远离佛陀和上师的加持。
D.人一生当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得到解脱。虽然大乘佛教徒应该要随顺世间,让自己的身、语、言行成为饶益众生的方便——让众生缘此种下善根,对佛法生起信心等,但在我们修力达不到的时候,和世间琐事相比较,修行解脱应在生活中占主导的力量。我们应该再再地在心里顶礼三世诸佛、顶礼我们的本师、顶礼阿弥陀佛,并发愿希望自己在听闻这部殊胜论典的过程中具足一切顺缘,遣除一切违缘,力争让自己的在相续当中对净土法门生起真正的不退转的定解和诚信,并且以此因缘使得自己能够具有帮助自他一切众生往生净土的能力等等。缘起不可思议,在开课之前跟随这些高僧大德如是发愿,最终愿力会比较容易实现。
③顶礼阿弥陀佛。
A.净土法门依靠信愿行来成就,如果对阿弥陀佛有信心,那往生基本没问题。
B.缘于阿弥陀佛如海的愿力,其名号的加持力非常大,一切想往生的修行人都可以通过念诵其名号往生到清净刹土,因此阿弥陀佛的名号遍布于十方世界,并受到了广大的称赞——不只是凡夫人在赞叹,过去现在未来的十方诸佛都在赞叹。
所以在极其殊胜的、不可思议的阿弥陀佛尊前,作者恭恭敬敬地作顶礼。
C.极乐世界可以带业往生。
极乐世界跟其他的清净刹土相比,殊胜之处就是给了众生带业往生的机会,具有两个特色——往生容易并且成就极高,是凡夫修行人的易行道。到了极乐世界一定会获得不退转的果位,后面也必定会成佛。缘于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大愿力和慈悲心的摄持,净土法门使得我们凡夫人的修行变得简单,机会也更多,特别适合现在末法时期福报比较少的可怜众生,不仅会成为我们最胜的依怙,也会成为让我们获得解脱的一个最胜的方便,所以在这里要恭恭敬敬地对阿弥陀佛作顶礼。
④顶礼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莲花生大士。
这三位尊者实际上是“有寂庄严” ( “有”是三有,“寂”是寂灭,即整个轮涅的庄严),能赐予我三门都获得清净,所以要在他们面前恭恭敬敬做顶礼。
十方诸佛大悲心的总集是观世音菩萨,一方面在利益众生上具有极大的善巧方便,另一方面以大悲为体。
按照宁玛宗的观点,大势至菩萨又叫金刚手菩萨,是大圆满密法的法主,他对密法的见解非常了义,所以称他是“智慧密藏主”;另一方面,大势至菩萨也是西方三圣之一。
莲花生大士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金刚身代表的是莲花生大士的自性——不生不灭不坏,这跟大无为的涅槃自性没有任何差别;莲花生大士是宁玛派师君三人传承祖师之一,宁玛派殊胜的大圆满密法也是由莲花生大士带来藏地。
⑤顶礼传承上师。
具有法相及功德的善知识能够通过指引极其稀有的、殊胜善妙的解脱之道的方式,带领可怜的三有众生远离烦恼劣意和身语意罪业的黑暗,在这样的无等诸上师面前,我恭恭敬敬地作顶礼。
大成就者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对自己的上师无与伦比地恭敬而皈投,三世诸佛都是依靠依止善知识而最终获得解脱的,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修行人可以不依靠善知识的引导而自行解脱。轮回当中最幸运的一件事情就是值遇一位具相的、能够引导自己走解脱的殊胜善知识。跟善知识结上了殊胜的因缘,就一定会得到解脱。所以在上师还在、在自己还有自由自在修行因缘的时候,应该要以一种无有疲厌、欢喜的心不舍离善知识,并且如理如法地依师闻思,这样才有机会在即生当中成办自己的道业。
⑥顶礼乔美仁波切。
乔美仁波切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所撰著的《极乐愿文》是一部非常殊妙的论典,就像如意宝一般能够让无量有情获得解脱三有的殊胜安乐,最终得到佛果的果位,所以我们对此法要,应该像对待佛语一样百般地赞颂,并且如理如法地去依止。
4
以立誓句表明自己的心态。
①发心。以“让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够从痛苦的轮回中获得解脱”的殊胜菩堤心摄持去听闻这一部殊胜的论典。
②依据。我们在听法的时候,主要以传承祖师窍决性的教言为依据。
③想直接往生净土的修行人以一种恒时的、长期的、多年如一日的欢喜心去听闻佛法是极其有必要的。
5
要融入到上师弘法利生的广大事业当中。
上师在弘法利生、积累福慧两种资粮、广转法轮做大事业的过程当中,如果弟子能够力所能及地融入当中,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这一滴水单独存在时,很快就会干枯;但如果融到大海,大海干枯之前这一滴水就不会干枯——如果能够融入到上师弘法利生的宏伟事业当中,这些微小的善根乃至到菩提果之间都不会穷尽。以菩提心摄持的发心做任何善法全部都是事半功倍,在瞬间积累的善根,远远超胜于只想自己得到轮回解脱的那种发心所积累的福报。
学习净土的道友如果要想在即生当中得到解脱,最起码福报要够量,这并不是否认念佛的功德,而是我们作为中下根机者,因为根机不够、福报不够、意乐不够、资粮不够,不一定能念到心心相应,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去培福,培福最殊胜的方便就是融入到上师广博的事业当中——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当中,以一滴水获得了海的功德。
6
周利盘特公案的启示。
①清扫的功德。
A.自除心垢。
B.亦除他垢。
C.除去骄慢。
D.调伏其心。
E.增长功德。
②法不是用来装饰自己的,法也不是自己傲慢的资本,法是佛陀留下来度化众生的。佛法的灯传到我们这里,我们需要把这个灯延续下去,传到别人的相续当中。如果自己有藏着、掖着的心态,或者是缘于傲慢而不屑于给别人讲,以这种心态来世就会成为卑贱的无知者。
③作为在家人,每天打扫自己家里的佛台,就会具有清扫的功德,因为它属于三宝所依。另外一方面,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终归是有清扫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都可以如是来观想:愿自他相续当中所有的烦恼障垢,所有的罪业,全部像我清扫一样,以这个方便得以清净。这样平时生活中扫地等事就具有了菩提的功德。
《华严经》中净行品里面有很多相关的发愿,沐浴、洗脸、洗手、洗脚都是清扫,都有相应的愿,如果能够记得佛经里面的发愿文当然很好,如果记不住,那总体上就是:愿我借用清扫,能够遣除自他相续当中所有的罪业、所有的烦恼垢染。这就叫做将佛法转为道用,大家学了佛之后,要把佛法的窍诀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把生活的每一个点滴都变为成佛的资粮。
7
佛台的摆放。
佛像是佛的身所依;经书是佛的语所依;佛塔代表的是佛的意所依。一般按照从左到右(左边是佛像,中间是佛经,右边是佛塔)摆放,布局装饰要干净整洁、庄严,供品以五供(花香灯水食品)为主。在家里面如果不方便,供彩灯也可以,不一定非要供有明火的灯;如果家里条件非常方便,那供酥油灯也很好,但是不要贪多,如果一下供特别多,最后因热量过高出现安全问题,还是挺麻烦的。食品包含水果、饭菜、饮料等都可以。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