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精神的依处,即便物质条件样样具足,我们的心也很可能会像乞丐一样,到处漂泊、流浪,一点也不自在。
----堪布南非开示《佛教的皈依与功德》
寻寻觅觅,安全感
每个人都需要皈依处,很多人找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妻子,这实际上就是生活当中的皈依处。同样,医生是病人的皈依处、老师是学生的皈依处、父母是孩子的皈依处,这些都是世间的、外在的皈依。
精神上的依靠,就是我们的信仰。包括智慧、慈悲、道德观,乃至做人的基本原则等等。如果没有精神的依处,即便物质条件样样具足,我们的心也很可能会像乞丐一样,到处漂泊、流浪,一点也不自在。
皈依其实是寻找一种安全感。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安全感,生活、感情、工作、事业,始终处在担忧和忐忑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可靠的依处,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找对这个皈依处。
那我们的心灵皈依谁呢?佛法僧三宝。
皈依三宝以后,能遣除我们的罪障。就像一间屋子,在一千年中不见天日,突然点亮的一盏灯光,就能遣除千年的黑暗一样。无始以来,我们的心里也有许许多多障碍,通过皈依,通过这种智慧的力量,也能很快得以遣除。
芝麻开门,靠信心
若要开启皈依之门,必须依赖于信心。信心就像门票,没有它的话,在门口就卡住了,无法进入电影院,观看到三宝的精彩影片。
因此,在皈依之初,我们生起稳固的信心非常重要。没有信心的话,尽管三宝的功德无量无边,你也不可能得到利益;而一旦有了信心,这些自然就可以获得,所以信心是一切的根本。诚如《入行论》所言:“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心地观经》也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
三宝的悲心与加持虽不可思议,但若想使之融入相续,唯一还要依赖信心和恭敬心。如果你具有上等的信心与恭敬心,那所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上等的;倘若具有中等的信心与恭敬心,所得到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仅仅具备下等的信心与恭敬心,就只能获得少许的加持与悲悯;若是根本没有信心和恭敬心,那绝不可能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
把心掏出来,量一量
信心,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1、清净信
当你步入陈设佛像、经书、佛塔的佛殿或经堂,或者见到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的尊颜,听到他们的丰功伟绩及感人事迹,依靠此类因缘,立即想到他们的悲心广大等等,这种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净信。
如果寻找清净信的根源,你就会发现它只是突然产生的一种强烈激动,并不稳固。
2、欲乐信
当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自然生起恐惧心,渴望从中解脱;当听到善趣、净土与解脱的安乐,油然生起渴求获得的心态;当听到善法的功德,就生起想要修行的念头;当现见罪业的过患,便立即下决心想要断除。这些都属于欲乐信。
欲乐信的境界比清净信有所提升,因为它不是纯粹的感性,而是包含了理性的成分在内。这种心就不容易消失,并以此可以出离轮回。
3、胜解信
通过一定的闻思,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后,我们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时分无欺的皈依处,就是三宝;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不管发生任何事,三宝都会知晓;除了三宝之外,没有其他可依赖、可指望的靠山。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就称为胜解信。
这种信心最为难得,是从骨髓里生起的信心,而不是仅留在表皮上的。胜解信会让你对三宝产生完全的信赖:“今生乃至生生世世,不管是苦是乐,我一切的一切全部交付于您,除了您以外,我没有其他的皈依处。”这就好比一个孤儿,找到全心帮助自己的人后,会把一切诚心托付给他。
皈依大礼包,请收下
有些人皈依佛教,是为了今生的健康、快乐,或者解脱,这样想,就有点太狭隘了,更重要的,应该是从今生开始,乃至生生世世,都不再感受轮回中的痛苦,获得究竟的解脱。这是皈依的真实涵义。
皈依三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任何人仅仅皈依,也能播下解脱种子,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所以它是一切功德的源泉。假如没有皈依,仅仅做一些形象上的善事,则功德不大。而且皈依也是一切戒律的根本,没有皈依的话,任何一个戒条也不能受。
不要说知道三宝功德后,生起信心而皈依,甚至仅仅耳闻佛号,或对佛陀身语意所依的任何一种结上少许善缘,也会播下解脱的种子,最终得到涅槃。
若以最大的虔诚和恭敬皈依三宝,那么,以往所造的恶业就会减轻,或消尽无余。皈依之后,自相续承蒙三宝的大悲加持,一切所作都会成为善法,不会再造恶业。若想今后彻底斩断不善业的相续,再没有比皈依更为殊胜的了。
皈依三宝的人,会受到白法护法神的保护,一切所愿称心如意,值遇善知识,远离魔众,经常不离三宝的光明,能回忆宿世,今生来世安乐,究竟获得佛果等等,功德利益不可估量。
三宝是怎样的皈依处,
您想深入了解吗?
那么,
没有比《大圆满前行》
更合适的法本了。
它汇集了佛陀
毕生传法的理论要点和修行次第,
其窍诀式的教言,
完全基于经验,
简单而直接,
非常适合一个人
由浅入深地修学佛法。
对佛教徒而言,
它几乎包含了
所有最根本的修行秘诀;
对非佛教徒来说,
本书也可灭除
你的烦恼、痛苦和压力。
——恭录自:《前行广释6》
——恭录自:法国-格勒布公开演讲
《寻找生命的皈依处》
——恭录自:南非-开普敦禅修中心开示
《佛教的皈依及其功德》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