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显密佛网 >> 高效趣入大乘修行,需要发愿成就什么样的殊胜所依身? Back

高效趣入大乘修行,需要发愿成就什么样的殊胜所依身?

益西彭措堪布 显密佛网 2021-05-29



入大乘愿文讲记 02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点击收听相关音频 ♬


下面开始正式讲解这部修法。本修法分为三段内容:

一、为使所发宏愿成就,祈请法界诸佛菩萨加持;

二、为使自心趣入大乘,猛利作愿希求;

三、总摄一切愿义,祈愿以四种力而毕竟成就。


 

一、为使所发宏愿成就

  祈请法界诸佛菩萨加持  

嗡  
法界佛菩萨,一切皆垂念,
我今发宏愿,悉成求加持。



“嗡”是一切诸佛身的种子字。密续里说:“嗡者显现庄严胜妙身。”念“嗡”字时,就是祈请法界一切时处的诸佛菩萨都在自己心前现出身相来。
这样祈请之后,就想现在法界诸佛菩萨都在用慈悲眼观照我,然后用最殷重、最至诚的心向诸佛菩萨祈求加持,口里念“法界佛菩萨,一切皆垂念,我今发宏愿,悉成求加持”,就是为了让我下面发的这些愿一个个地成就,祈求一切佛菩萨加持。这时候心要诚到极点,这样就有一切佛菩萨的力量作不可思议的加被。念的时候要殷重合掌,不能随口滑过。

这样做好了祈求加持之后,再进行第二步:


 

    二、为使自心趣入大乘   

  猛利作愿希求

祈愿乃至无上菩提果,

未得期间常于一切生,

恒得增上七德胜依身,

具足悲力五根最胜德。



这里是发愿: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成就无上菩提之间,

愿我在一切生当中,

恒时都得到具足增上七德的殊胜所依身,

在这些身上都具足悲的力量,

以及信心、精进、正念、禅定、智慧五种善根,

由此成就最殊胜的功德。




(一)具足增上七德



为了能迅速、高效地趣入大乘修行,就需要得到具足德相的能修一切种智的殊胜所依。这样修道进程不是其他身可比,所以首先发愿乃至没得佛果之间,每一生中都得到圆具增上七德的殊胜所依身,在这个所依身上来实现以下所有的祈愿。


“增上七德”


就是指种姓高贵、形色端严、长寿、无病、缘分优异、财势富足、智慧广大七种德相。


①  种姓高贵,是指诞生在被世人恭敬、称扬的高贵种族当中,比如义成王子、达摩祖师等。以种姓高贵的缘故,用善法劝导教化人,人们都会恭敬采纳。
②  形色端严,是指容颜殊妙,形量端严,六根没有残缺,因此为众人所喜见,比如阿底峡尊者、玉琳国师等。由形色具足的缘故,大众见到后都心生欢喜,共同归仰,凡是他所说的,无不依教奉行。
③  长寿,指的是由往昔能牵引长寿的引业所牵引,而获得长寿久住,比如龙树菩萨住世六百年。具有这个德相,就能长期修集善法,依靠自他二利的修行而积集增长无量善根。
④  无病,就是以前世善业的力量,身体少病或无病,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现法因缘,都能发起勇悍,比如世亲菩萨、宗喀巴大师等。以无病的缘故,身心勇悍,对行持自他二利心无厌倦,勇猛坚固。
⑤  缘分优异,就是修行大乘法的缘分增上具足,比如能遇到很好的善知识和道友,遇到殊胜的法,而且修行的福报、顺缘也具足。这样就能顺利趣入修行大乘,从而成办一切自他二利。
⑥  财势富足,就是获得广大的财富、地位,富裕显贵,又有亲友等广大眷属,比如阿育王、松赞干布等。具备了这个德相,就能常常以布施摄受众生,让他快速成熟。

⑦  智慧广大,是指具有通达胜义慧、通达世俗慧和通达饶益有情慧。它是生起今生的安乐、来世增上生的义利乃至出世间解脱的根本。


为了能最顺利最圆满地趣入大乘,进一步祈愿在一切生的殊胜所依身上,都能“具足悲力五根最胜德”。



(二)具足悲的力量



要认识到,以大悲心作为前导才能趣入菩萨行,悲心是菩萨行的主因,悲的力量不具足,就会在大乘的修行上不堪能,甚至落入小乘。所以就有非常大的愿望,祈愿诸佛菩萨加被,让我们在一切生当中都能具足悲心的力量,对于众生的苦一见到就有难以忍受的悲愍,以悲心的力量,直接就入于菩萨行中。这个悲力是下面所有大乘利他修行的根源,所以这是对于未来所得所依身的一个根本性的祈愿。


《入中论》里说:“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
意思是说,大悲心、菩提心、无二慧这三者是出生佛子的正因,而大悲心又是发起菩提心和无二慧的根本,所以成为佛子的主因,或者说大乘佛道的根本。
原因是:在修行大乘的初、中、后三个时位,悲心都占据极重要的地位。最初是因为有悲心,不忍心众生受苦,就会想:我一定要救拔一切众生出生死苦海,把他们都安置在最安乐的涅槃果地。进一步见到,这个救度众生出苦的愿望只有成佛才能实现,所以会缘菩提而发心:“为了实际做到利益众生,我立志要证得无上佛果。”由此就在自心上发起了菩提心。又见到如果远离了无二慧,根本不可能证到佛果,因此就决定修无二慧。
所以一切大乘的种子就是悲心,没有它就无法趣入大乘的修行。也因此先要祈愿“具足悲力”。这个悲心的作用最初是播菩提种,是生菩提心的根本因。有悲心的力量,自然就能发心求佛果来利益众生。
比如医生的事业是从哪个根本而展开的呢?就是以悲的力量而展开。就是因为不忍众生受病苦折磨,以悲的力量就驱使他在医道上孜孜不倦地努力。他之所以要去学治病的本事,就是为了实际做到拯救疾苦。所有一切在医道上的精进,都是由悲的力量所致。
就像这样,发起大乘利他的原因,就是见到尽虚空界的众生都沉溺在苦海里,就决心一定要救度他们!那么怎么来救度呢?一定要有本事。为此就会发起寻求无上道的心。从此,这一念心驱使着他,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在菩提道上精进,求证无上佛果,这就是所有大乘修行的动力源泉。
发菩提心,意思就是发起为了利益有情誓愿成佛的心。因为只有成就了佛果,才具有普度众生最迅速、最广大、最究竟的能力。菩萨看到了这一点,就会发起求佛果的心。就像一个人以悲心不忍众生的疾苦,就立志要取无上医王的果位。为此,他就会昼夜精进地求学,一切医术他都会去学。以此为源,他就开始学医、行医道了。同样,菩萨为了度众生、求佛果,他就开始入在菩萨道的修学中,也因此会受持菩萨律仪,然后学习一切菩萨的学处。所以,悲是菩萨的根本种性。有悲的力量,就会发起菩提心,就会趣入菩萨道,因此说“初如种子”。
“长如水”,意思是说种子发芽之后,用水灌溉来长养就成了最重要的事。在由悲心种子发生了菩提心的苗芽之后,就要时常以大悲水滋润菩提心的苗芽,而有大心力恒时修习广大福慧资粮。再者,在实际行菩萨道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种种难行、苦行,有大悲的力量就能坚持下去,不然就难以经受考验,难以在困难中前行。

最终成熟的时候,也就是由大悲心力,尽未来际给一切凡夫和圣者有情作最圆满的受用处,以悲心的加被就让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等圣众辗转不断地增上。果位有大悲相续,就能使这一切都任运完成。这也就是本修法后面讲的“三世诸佛菩萨大悲力,愿我运转普度尽空际,一切群生尽于未来劫,常作利乐施与胜解脱。”最终的大悲力就是由最初的悲力而来,因此我们在因位就发愿“具足悲力”。



(三)具足五种善根



接下来解释“具足五根”的涵义和作用,以及如是祈愿的原因。


■ “具足五根”的涵义

① 信根:就是对四种法有信心

• 对于因果律生起坚信之后,纵然遇到命难也不造恶;

• 对于菩萨行生起信心,而不希求其他乘;

• 对于缘起法都无自性、三解脱门的自性——甚深空性生起信心,破除一切有执著见的随眠;

• 对于如来十力、四无畏等广大法生起信解,由此没有疑惑、犹豫而修持这些法。对这四种法产生信心,叫做信根。
② 精进根:对于有信心的法,能够精进修行,就是精进根。
③ 念根:对于精进所修的法,能够以正念不忘失,就是念根。
④ 定根:对于念所明记的法,能够系心一缘而不散乱,就是定根。

⑤ 慧根:对于定根所住的诸法的自相、共相等,能明了地拣择,就是慧根。


■ 为什么要具足这五种根呢?

因为有了信根,就能对菩提自在而转;

有了精进根,就能对菩萨行自在而转;

有了念根就能对大乘法自在而转;

有了定根,又能对寂止自在而转;

有了慧根,又能对胜观自在而转。

具足五根,就有功能成就自他二利,或者自在成就涅槃诸法,因为这是入于大乘修行的所依,所以发愿生生世世得到殊胜的所依身,这上圆满具足信等五种根。

总之,为了生生世世彻底入在大乘的修行中,我们现在就要祈愿一切生当中具足悲心的力量和五种善根,以此来圆满无上功德。“最胜德”,指到达功德最圆满的境地。也就是说我们所祈愿的是能完全具足一切大乘最殊胜的功德,一直要到它全部圆满为止。这就是大乘的愿力,生生世世要不失掉这个愿力,而现在就要天天这样祈愿。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音频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