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追求真理,佛教不懂“随便”二字 Back

追求真理,佛教不懂“随便”二字

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2018-04-12

2 0 1 8





堪布带你.读懂《心经》016


01






经由此前的分析,请大家想一想,稻种究竟是怎样让稻芽产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从生物、物理、化学或者其他哪一个学科的角度来解释,到了这个关卡以后,就都行不通了。

学化学的人很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做化学试验的时候,会出现令人惊叹的各种变化。比如说,在硫酸里面放上铜丝加热,就产生了硫酸铜,原来无色透明的液体——硫酸,此时就变成了蓝色的硫酸铜,但这只是在宏观世界当中才成立的现象,在微观世界当中,硫酸与硫酸铜能不能碰头呢?要知道,如果它们碰头,就成了同时存在的东西,同时存在的东西相互之间是不可能有因果关系的;但如果它们不碰头,硫酸就不能对硫酸铜的产生起作用。

虽然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存在着因果的关系,有因有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善恶因果等等从来就不存在。

02


当然,在我们还没有证悟空性的时候,就要承认因果,要如理如法地取舍因果,但在证悟空性以后,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消失了,就像佛一样,在佛的境界当中,就没有什么善恶的分别。一切物质从来就没有诞生过,既然没有诞生,也就没有住和灭的阶段,但在因缘和合的条件下,就能产生各种生、住、灭的现象。


比如说,在有稻种的地方,没有任何理由就会出现稻芽。这是谁说的呢?就是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的,因为我们亲眼看见,农夫把种子撒在田里以后,就从田里长出了庄稼,这是我们眼睛的结论;或者是我们的耳朵告诉我们的,因为园丁说:在这里播下花种以后,就会长出鲜花,如果说这些鲜花从来就没有产生,那我又怎么会听到这些说法呢?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非常相信自己的眼、耳、鼻、舌,认为只有它们说的才算。相信自己的眼、耳、鼻、舌,已经不是一世、两世,一万年、两万年的习气,而是从无始以来就养成的、根深蒂固的恶习。它们一直都在欺骗我们,但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相信它们。实际上,在我们盲目地相信眼睛的时候,就是我们非常愚蠢,对任何事情都不进行任何思维的时候。

西方科学不是提倡怀疑一切吗?既然对任何事物都要怀疑,那对我们自己的存在,对我们自己的眼、耳、鼻、舌的感受,乃至我们自己的观点都应该提出怀疑。


我们不能仅仅怀疑造物主的存在,怀疑有神论,怀疑唯心主义等等,而不回过头来怀疑自己,如果这样,就是片面、偏执的做法。上述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怀疑自己,让我们推翻以前所有的,极其顽固的陈旧常识,这样我们就会主动去寻找真理,并逐步跨入空性的境界。


当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眼、耳、鼻、舌的常识以后,就跟佛的理论稍微有些接近了,就开始往佛的思路上走了:我的眼睛所看到的是不是事实呢?此时不需要佛教理论,借用量子力学的观点,就可以驳倒这一切。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感觉到,原来我们的眼、耳、鼻、舌说了不算!此时,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去找一个更合适的、更有说服力的理论。

这样的理论在哪里呢?在西方哲学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里面没有,它们都被量子力学驳得一无是处;而在除了佛教以外的其他东方哲学里面也没有。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所讲的,就是伦理道德、忠孝礼仪等做人的道理;而道教所讲的,无非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之类的目标,只有在佛法当中,才有这些答案。


03



通过佛教理论,首先可以让我们否定眼、耳、鼻、舌的观点,否定以后,还有没有其他可以肯定的东西呢?此时,我们就可以依照佛陀所指点的方法,往深层次的空性方向去进行思维,最后就能感觉到一切万法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性。

比如说,虽然这本书明明就在我的手里,我的眼睛把它们分成了一本书和一只手,但从量子力学的观点来说,它们却是一体的量子场;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虽然看起来是先有书,然后我才能用手去拿它,但在微观世界当中,我的手是无法去抓它的。通过微观世界的论证,就能让我们进一步了知空性。

虽然这还不是证悟空性,还需要继续修行。通过修行,发现通过逻辑推断所得出的结论,佛陀所描述的境界,与自己现在的禅定感受三者,都是一味一体、完全等同的时候,我们就证悟空性了。这叫作“色即是空”。

虽然这个话题一直讲下去,可以引申出很多内容,但讲得太多了也没有用,所以就此打住。



04




空性也不存在。


空性是不是唯一的真理呢?也不是。为什么呢?因为,首先在我们的观念当中,要有一个不空的东西存在,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与其相反的概念——空性,然而,从物质的本性来说,无论空还是不空,都是不存在的。

比如说,因为世界上有了大象这个动物,所以在人们的观念当中会有大象存在或者不存在的概念;如果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大象,那么,在所有人的观念当中,也不会有大象这个概念,既然如此,又会不会有大象不存在、大象是空性的概念呢?决不可能。

在我们的观念当中:当一个原本存在的东西没有了,它就是空了——“色即是空”就是这个意思,受、想、行、识,也这样依此类推。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空性。



05



所谓的空,必须要观待一个不空,如果色、受、想、行、识从来就不存在,又怎么让它们去空呢?因此,单纯的空也不是究竟的观点。


虽然代表空性和大空性的名词——中观“自空”和“他空”,是由藏传佛教的佛学家们创造的,但它们的内涵,却在古印度的经典当中早就存在。

在中观当中,没有任何执着,包括空和不空都放弃的境界,就是他空大中观;仅仅破除了物质的实有,而剩下一个单纯的空性,就既不叫小中观,也不是大中观,而是普通的中观,也可称之为自空中观。



06



在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我们却不能丢开这个“空”字。佛书里面也说过:当我们有病的时候,就必须要吃药;当我们疾病痊愈的时候,就不需要吃药了。意思是说,当我们还有执着的时候,就不能把空性的观念丢掉;当我们彻底抛下执着的时候,空性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说来说去,空性也只是一种方法而已。


目前而言,我们不但不能丢开空性,而且还必须设法建立起一个坚定不移、牢不可破的空性观念。只有依靠这个空性观念,才能把我们引向一条正确的光明之路。如果现在就丢掉空性的观念,那就成了无记的见解,这样是会走弯路的。虽然实际上空和不空都不存在,但现在我们却要把空性看成是唯一的真理,看成是所有物质的基础。




 --待续--





文 |《慧灯之光》五

图 | 网络






READ MORE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 

2500年前,有人为你留下了般若经

般若竟然如此重要!why?

前路千千万,我该从哪走?

佛教史上,这场举世无双的高峰

见到观世音菩萨,舍利子到底问了些啥?

观世音菩萨是如何颠覆世人三观的

围炉烤火,有故事的三十儿

《心经》揭秘,你看到的只是量子场!

OHNO!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

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

物理学家与佛学大师的哲学思辨

【宇宙级八卦】量子物理和佛教,说分手就分手?

接受真相,你确定了吗?

【涨姿势】中观智慧挑战物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