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佛说阿弥陀经释》03 * 甘露丸 Back

《佛说阿弥陀经释》03 * 甘露丸



阿弥陀佛的名字不一般  


念诵佛号跟念一般人的名字完全不同,以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而言,不要说他们本身的无量功德,甚至其名号的功德、意义也是世间任何名称无法比拟的。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甚至还有这种邪见:佛号没什么,我的名字跟阿弥陀佛的名字只不过词语不同而已。这就是不懂佛理所致。

 

 -----------------------------------


念诵佛号一定要有“阿”字 


在梵文中,“阿弥陀”的“阿”是否定词,就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现在有些人喜欢说“弥陀经”、“弥陀法”,严格来讲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如果没有“阿”字,佛陀的名号就不全了:“弥陀经”就成了“量光经”,“弥陀圣号”就成了“量光圣号”,“弥陀要解”就成了“量光要解”。所以以后大家在念诵佛号时,一定要有“阿”字。
现在很多人口口声声“阿弥陀佛”(有些人说“弥陀”,还有些人说“阿弥陀”),可是对佛号的意义、来历、功德一无所知,这样念修力量是不大的。
 

------------------------------------


阿弥陀佛和长寿佛哪位更长寿?

 

凡往生极乐世界者,其寿命都是无量无边。在《无量寿经》中,法藏比丘的第十五愿说:“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如今他已经如实现前了往昔的发愿,故阿弥陀佛和其国土中的众生都是寿量无限。
阿弥陀佛也称为长寿佛,长寿佛就是无量寿佛的异名。《极乐愿文大疏》中说:任何众生如果毫无怀疑地祈祷阿弥陀佛,那么除了前世的异熟果以外,暂时的一切水火刀毒等怖畏皆能救脱。这就是无量寿佛的不共加持力。
(小编语:阿弥陀佛有13种名号,现实中不论喊妈妈,妈,母亲,妈咪,老妈,母上,娘亲,……都是对同一人,毫无分别,她都会呵护关照我们,但佛号不同于世间名字,有其特殊的功德和意义。)


-----------------------------------


极乐一天=娑婆一劫?

  

《极乐愿文大疏》中说,按我们人间的标准计算,阿弥陀佛成佛已经有十个大劫了,而按照极乐世界的标准只有十天。《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中说:“善男子,我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土一劫,于极乐世界无量光佛土为一昼夜。”《华严经》中也有相同的说法:“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

《极乐愿文》中说:“贤劫一大劫,极乐刹一日,无数劫无死,愿恒住彼刹。”贤劫这样的一个劫只相当于极乐世界的一日,往生极乐世界者于无数劫中不会死亡,所以我们应该祈愿往生到极乐刹土,在那里永远安居乐业。

听到如此浩瀚无边的时间,个别人可能心里无法接纳。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众生的心识特别渺小。跟极乐世界众生的岁数比起来,我们的寿命就像夏天的小虫一样短暂。夏天的有些小虫非常短命,或者瞬间出生、瞬间死亡,或者上午出生、下午死亡。如果这些小虫能思维,听说人类能活到七十岁、一百岁,那它能不能接受呢?以它的寿命为标准,它肯定觉得不可思议:我来到这个世界后,最多一两个小时就要离开,这已经算是很长寿了(可能这是长寿老虫),而人的寿命居然那么长,真太不可思议了!和这些小虫一样,现在欲界的人类不管能活一百岁还是七十岁,如果与极乐世界、天界或者地狱的寿命比起来,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法界中,有无数凡夫的分别念无法接受的行境。所以有时候想起来,自己真的跟小虫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人能知道自己的渺小,自然就不会生起傲慢心,也不会以自己的浅见去诽谤诸佛菩萨以及清净刹土的无量功德。

 

-----------------------------------


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 


在娑婆世界,降生以后就会不断衰老,一照镜子就能发现一天比一天老了。现在城市里的人特别苦恼:怎么我这么快就老了?满面都是皱纹?可是伤心也没有办法:脸上的皱纹一天比一天多,用什么样的仪器整容也没用;头发也一天比一天白,虽然买了各种发油,可是只能把枕头弄黑,此外就没什么用了。因此,如果有人想长生不老,就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到了那里会恒时安住世间,再也不用担心衰老和死亡,永远都是年轻漂亮。

 

-----------------------------------


极乐世界为什么有声闻众? 


对世亲论师在《往生论》中“二乘种不生”的说法(即声闻缘觉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他们分析认为:像《俱舍论》中所讲的定性声闻,这种人在极乐世界是没有的;而以前是声闻、后来趣入大乘,这样的人在极乐世界是有的,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他们名称是阿罗汉,实际上却是大乘菩萨。就像舍利子和目犍连一样,虽然他们示现为小乘比丘,名称也是阿罗汉,但实际上不仅通达了小乘的人无我,也通达了大乘的法无我。因此,极乐世界应该有声闻,只不过他们不是真正的小乘声闻,而是幻化的大乘声闻。为了说明此理,昙鸾大师和智者大师引用《无量寿经》、《十住毗婆沙论》等经论的观点进行了论述。因此,极乐世界有无量无边声闻的说法应该是合理的。

 

-----------------------------------


为什么总遇到痛苦和烦恼  


凡夫人聚会总是有一些不开心。无论哪个地方的人都一样,只要是凡夫人居住的地方总会有一些看不惯之处,和这些凡夫人相处也会产生痛苦和烦恼,种种不悦意的事情都会出现。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众生的相续总是不断涌现贪嗔痴慢嫉妒的烦恼。在一个毒蛇窝里,每一条毒蛇都散发出毒气,住在里面肯定不会舒服,同样,凡夫人的群体中又哪会有快乐呢?而往生极乐世界后则不同了:自己身边是无量无边的声闻、菩萨,他们不可能给你带来不开心,与这些圣众共聚后善根自然而然会增上。
我们要对这个世界有出离心,一定要出离凡夫的群体。《入行论•静虑品》中说,凡夫人是很难取悦的,你对他们再怎么好,反过来他们却经常对你带来各种伤害,这是必然规律。而极乐世界绝不会这样,那里的圣众只会对你的身心带来快乐。

-----------------------------------


不必羡慕别人的快乐生活  


世间有些人常赞叹某个地方:某地做生意很方便,某地环境特别优美。其实世间没有值得希求的地方,哪里都是一样的。即使你在某个地方获得了一些有漏的财产,几十年后也会烟消云散,这些财产不仅没有实义,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无量的祸患。

表面上看来跟凡夫人在一起多好啊!呆在家里或者自己的小团体中,每天吃一点开心果、瓜子,这样多开心啊!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世间的一切不离苦苦、坏苦、行苦的自性,所有凡愚的言行举止没有实义,与他们交往不可能给自己带来超越世间的快乐。

要通过智慧详细分析,从道理上明白往生极乐世界是最好的选择。这个世界本来没什么可贪的,可是就像蛆虫喜欢不净粪一样,三界众生被无明烦恼遮障了本具的慧眼,对于该取该舍一无所知,一直在迷迷糊糊中贪执本不该贪执的对境,众生的可怜就在这里。


-----------------------------------

 

系统学习佛理  

生起真正信心和真实定解  


现在很多人的信心都是迷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佛理,不要说一些复杂的教义,甚至连阿弥陀佛的名号从字面上都不会解释,这样不可能对佛陀产生真正的信心,也不可能被佛陀的功德所感动,最多因为一些暂时的因缘内心稍微有所触动而已。

所以学习佛法特别重要,在座各位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应该系统地学习佛理,这样才能生起真实的定解。如果我们没有对佛法产生真实的定解,就会变成佛门的教条主义者,做什么都只是形式而已,内心没有被佛教的真理感化,只是在形象上做一些事,这样确实意义不大。

从佛教的观点看,内心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所以修行要从内心入手。不仅佛教,世间人也是这样认为的:比如你对某件事特别欢喜,以欢喜心去做的效率就特别高;如果心里没有欢喜心,即使身体和语言在造作,效率也不会高。当然相比之下,佛教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高,佛法经常说“万法唯心造”。所以大家要认识到,内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要产生内心的力量,就一定要对佛理生起定解。宗喀巴大师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只有通过智慧对教理生起真实定解,才会引发不可劫夺、不可退转的信心。


-----------------------------------

 

往生极乐就是得地菩萨?


凡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意为“不退”。极乐世界的菩萨是不会退转的,既不退转到小乘,也不退转到凡夫,都是登地的圣者。

在《无量寿经》中,法藏比丘发愿说:“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如今他的大愿已经现前了,所以极乐世界有许多一生补处的大菩萨。


-----------------------------------

 

往生极乐要具备善根福德因缘  


我们应该知道,现在自己能生起往生的意念,这就是佛陀的加被以及前世的善根所致,这的确是无量的福德因缘。真正观察起来,现在我们遇到佛法,并且生起信心,又能忆念三宝,这确实很不可思议。《华严经》云:“如来自在力,无量劫难遇,若生一念信,速登无上道。”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遇到净土法门,能够深信发愿,这的确是一种大福德因缘。

既然这样,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很容易呢?不一定。如果贪执现世的享受、来世人天的果报或者二乘的自我寂灭,这是不可能往生净土的。经中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此,一定要具足大善根。蕅益大师说,往生净土须具足深信、大愿,深信、大愿就是大善根。

如果具足了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所摄的善根,就很容易发起深信、大愿,这样就能轻易往生净土。最初要有出离心,不贪恋世间的一切,不管人、财、物还是地方,认识到这些都没什么可贪的,要有对三界毫不贪恋的出离心。然后要有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造的善根不会广大,所以大家要想到:我往生净土不是为了自己,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最后如果有空性的见解,往生的品位就会很高。

文殊菩萨的《离四贪教言》:“贪今非教徒,贪世非出离,贪自非菩萨,耽著非见解。”如果有离四贪的功德,往生极乐世界是不难的。如果心里从来不想这些,即使口中一直念“南无阿弥陀佛”,除了有些真正得到佛陀加持的人以外,要往生是很困难的。一般来讲,只有具足上述正见摄持的善根,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

 

四贪障解脱  


在离四贪中:一是不贪执今生,如果是为了今生的安乐,不管持戒、闻思还是修行都是不合理的,也不可能出离轮回;二是不贪执轮回,否则不算出离心,如果能想到:我要彻底离开三界,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真正的出离心;三是不贪执自利,如果没有把众生放在心里,则不可能得到大乘的果位,大乘的涅槃和正等觉是依靠利他而现前的;四是具足无二慧,有的执著不对,无的执著不对,有无二俱、双非也不对,究竟实相远离了四边八戏,名言中虽有如幻的显现和缘起生,胜义中则唯一是远离戏论的大空性。


-----------------------------------

 

何时达到受持佛号一心不乱?


利根者只需一日就可一心不乱,钝根者需要七日,中根者则二日乃至六日不定。

所谓的一心不乱,如果连一个分别念都不能产生,这对初学者来讲是很困难的,可能谁都做不到。但自己应尽量不被烦恼和恶念所转,如果偶尔产生恶念要马上发现并以四种对治力忏悔。这样专注一处而修的善根是最重要的往生资粮。

净土宗最提倡一心不乱。《西方合论》中说:“念佛求生净土,功行观门无穷,而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为第一也。”讲得非常清楚,对于求生净土而言,在所有的用功和修行中,以一心不乱念佛最为要紧。

我们要按照经典的要求,活着时一定要结上往生净土的善缘,要尽快以闭关的方式专修七天。如果长期止语,完全一心不乱,可能有一定困难,但在七天中一心一意观佛、念佛,除了睡觉吃饭以外摒除一切散乱,这是不困难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临终时就会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

如果各位能在七天专心下工夫,欲求一心没有不成功的。《宗镜录》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古德亦云:“七日用心若不悟,割去僧头当尿壶!”所以只要我们肯下工夫,就一定可以成就。

希望在座各位临死前专修七天往生法,这一点非常重要,以此因缘一定能往生净土。大家要记住这个教言。


-----------------------------------

 

我只能散念怎么办?


念佛最好是一心不乱,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一点,散心念诵也是有功德的。《万善同归集》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法华经》亦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从这些教证可以知道,以散乱心念佛、礼佛也是有功德的,但最好是一心专注念佛,这样的功德更大。

-----------------------------------

 

我与净土有缘吗?


现在各位遇到了净土法门,这是非常难得的因缘,如果没有在千百万劫中供养佛陀,不会遇到这样的妙法。因此听闻此法后,大家一定要有难得之心。前一段时间,我在课上引用了《大阿弥陀经》的教证:“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有因缘闻此义。”所以,各位能听到《阿弥陀经》的确非常有善缘。你不用问:“我跟净土法到底有没有缘?我到底有没有善根?”既然遇到这个法,那绝对有缘。如果已经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说明你的智慧是很不错的,不然迈不进这个门槛;同样,现在听闻了净土法,说明你肯定是有善缘的。


-----------------------------------

 

给自己生生世世的保险  


既然听闻了这样的妙法,一定要趁早发愿往生。在座的每个人活在世间不会很久,二三十年后很多都会离开世间,再过一百年基本上都会离开,一个、两个都不会剩下。现在能活一百多岁的人有多少?应该说是没有的。所以为了生生世世的前途,现在自己一定要好好发愿。人生再怎么样也只有几十年,以后的前途则是漫长的,所以大家应该为未来做好准备。

可惜世间人不信受这些道理,天天贪执眼前的生活,对未来的唯一准备就是买保险,什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可是这些在死的时候能保险吗?如果有一种无死保险,那我们都可以入这种保险,但这绝对是不会有的。所以我们不要太贪执眼前,应该关注生生世世的大事。

修行人对来世特别重视,并不是因为他们无知,不知道享受生活,实际上他们是最明智的。反而世间人由于被无明眼翳所覆,从来不知道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因此,为了将来的究竟安乐,大家一定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平时要再三往这方面想,这样到一定的时候,自然会产生往生的强烈心愿。每天早上起来、晚上睡觉,自己都要忏悔往昔所造的恶业,并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培养出离心,发愿往生净土  


对于这个娑婆世界,心里不要有什么贪恋,要把它看做暂时的栖身之所。远路的人经过一个花园时,可以顺便在里面坐一会儿,但不可能永远居住在那里,毕竟他是远行的过客。如果我们也像过路人一样,路过轮回的花园时只是稍微看一看,对再美好的法也没什么贪恋,有这种境界才说明相续中具足出离心。有了出离心以后,才会发下求解脱的清净愿。所以大家要努力培养出离心,经常发往生净土的愿,这样才会有往生的机会。


----------------------------------- 


佛光加被我身心   


阿弥陀佛的光不是平时我们肉眼所见的亮光。佛光是无形的,而且有各种类型,如加持的光芒、智慧的光芒、慈悲的光芒等。任何众生如果忆念阿弥陀佛,向其顶礼,诵其佛号,佛光就会照耀此人的身心。

《无量寿经》中说:“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因此,如果有众生祈祷忆念阿弥陀佛,就能遇到阿弥陀佛的光芒,蒙受佛光加持后,一切贪嗔痴烦恼都会消灭,身心也会变得柔软。现在我们的身体刚强难化,很难堪能行持善法,内心也被烦恼缠缚,这就是没有得到佛光加被所致。如果得到了佛光的加被,我们的身心就完全不一样了,时时刻刻会产生欢喜心,慈悲菩提心等善心以及正见也会不断增长。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往期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释》02 * 甘露丸
《佛说阿弥陀经释》01 * 甘露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