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教你看世界,堪布教你看心
以下文章来源于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作者HDZG
此公众平台为慈诚罗珠堪布唯一指定的法宝流通推广平台,由慈诚罗珠堪布的弟子自发创建,用于《慧灯之光》系列及堪布著述的各类单行本及音像制品的发行、宣传、流通与结缘,随喜感恩广大师兄的关注和支持。
慧
HUIDENGZHIGUANG
寂止的修法
第二种修法
最后一个寂止修法是麦彭仁波切讲的,也是最好的寂止修法。
其内容不是很多,其中讲到,在所有有相无相、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的寂止修法中,最关键的精华修法是:
前期与后期的步骤,同前几个修法一样。之后身体如前一般做毗卢七法,眼睛往上、往下看都可以,昏沉的时候就往上看,散乱的时候就往下看。但最重要的精华性技巧不是面对外境,而是心自己回头去看自己,让心自己去面对自己。
看心的意思,还不是看空性或光明如来藏,说穿了还是仅仅停留在阿赖耶识的境界中,这叫做心看心。心本来没有颜色、没有形状,虽然也可以称为心的本性,但这并不是光明的本性,而是世俗谛的心的本性。
因为心看心的时候不会发现什么东西,故而也找不到什么可安住、可抓获的焦点,但我们也无须担忧,本来这就是不存在的,只需在这样的境界中静下来不往外面散乱。当发现它散乱的时候,要设法让它回头,继续专注在心的本性上。
任何事物都有两种本性,譬如说水,在世俗谛当中,它的本性不是固体、气体,而是液体;在胜义谛中,它的本性就是空性、光明。同样,我们的心也有两个层面的本性,最深层次的本性,是光明、空性;世俗谛中,它的本性就是阿赖耶与阿赖耶识。
阿赖耶与阿赖耶识,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比较明亮的部分,叫做阿赖耶识;没有念头的部分,叫做阿赖耶。
所有人的精神,都是明亮、透明的。当然,此处所说的透明,不是类似于玻璃的透明,而是每个人自己心里清清楚楚感觉到痛苦、快乐等感受,因为它不像无生物那么毫无觉知,所以也叫做明亮,实际上就是阿赖耶识。
出坐以后,要注意检查自己刚才打坐的过程,以便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力争以后进行调整,之后是回向。
在寂止的基础上,如果上师给我们传授了很好的窍诀,就有可能比较顺利地进入空性境界,因为寂止与证悟之间仅仅是一步之遥了。
如果加行修法修得很成熟,对密法也很有信心,则证悟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没有修加行,则连证悟的可能性都没有。
如果真的以后想修大圆满、大手印,或者密宗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修法,就要这样做,此外别无选择。我们不能怕麻烦、怕费劲。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妄图把费劲的修法都抛开,迫不及待地像六祖慧能大师那样去开悟,纯粹是炊沙成饭。
“
”
在心平静下来的过程中,也许有可能证悟空性,即使没有证悟也没问题,只要加行基础扎实,并有上师的引导,在心静下来以后,一定会很快开悟。开悟并不难,难的是开悟以后智慧的成长。我们不能认为开悟就是成佛,就是达到目的了。
寂止的修法说得再透彻,也就是这些了,最多把分支说得复杂一点而已,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些修法。
禅宗讲的顿悟、明心见性,与大圆满讲的开悟比较相似,这些都还不是很高的境界,明心的程度不是很高,见性见得也不是很清楚的,还比较模糊,还没有看到法性光明真正的本来面目。但此时体会到的,已经不是理论上、字面上的理解和了解,而是切身的感受,不需要逻辑推理,也不需要书本的知识。
此时的感受,不是因为龙树菩萨说是空性,所以是空性;不是因为弥勒菩萨说是光明,所以是光明,而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空性和光明,这才叫做证悟。
但这种证悟只是初步的证悟,仅仅是一个开端,以后还要经历长时间的修行,那样才能渐入佳境。如果不坚持修行,这种境界就有可能会自行消退,尤其在没有加行基础的情况下,就更会如惊鸿一瞥,仅仅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复存在了。
待
续
文丨选自《慧灯之光》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