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唤醒迷梦 >> 《般若摄颂》传承 && 殊胜功德开示 Back

《般若摄颂》传承 && 殊胜功德开示

ShanZhiShi 唤醒迷梦 2021-11-27

《般若摄颂》传承 && 殊胜功德开示


   
《般若摄颂》乃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在显宗的经典中它异常珍贵。

有许多老修行人都把它与《文殊真实名经》和《普贤行愿品》列为日常课诵,而且法本也经常不离身体。

法王如意宝以前不但讲过《般若摄颂释》,还讲过《般若摄颂》的颂词,而且他老人家也日日念诵这部经典。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般若摄颂释》中说:讲闻此经有讲闻所有般若的功德。

阿底峡尊者很感叹地说:光是戒律清净和行为如法也不能成佛,要想成佛就一定要有摧毁一切实执的空性见解,也即需要智慧波罗蜜多。

对于此次传讲般若我有个要求凡是这次听闻空性法门的人,都要发愿法本不离身体。不管到哪里,《般若摄颂》的法本都应带在身边。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呢?《般若摄颂》云:“春季好时树叶落,枝不久生叶花果,谁手中得此般若,不久获证佛菩提。”佛陀是这样说的:在春季的大好时节,当某种树木凋萎的陈叶更换而落到地上时,人们就会知道树枝不久将新生出绿叶与花果;同样,作为行者,谁的手中得到了此般若波罗蜜多,他过不了多久就会获证诸佛的菩提。所以依靠它的加持,与之结缘的众生在很快的时间中就能获得解脱。

即使不懂里面的内容,在临死之前法本也应经常带在身边。不管住在哪里,都应将法本供在佛堂当中或放在净处,而须在别处过夜时则应随身携带。即使我们不懂般若的法义,但只要能将法本带在身边,诸魔外道就不可能伤害我们。其实,如果我们能经常带着般若法本,那除了前世真正造下了必须以生命偿还的业之外,一切暂时的违缘都能遣除。为什么呢?因为有般若的地方就能得到十方诸佛菩萨的加持与保护。《般若经》云:“般若所在之处,十方诸佛常在其中,故欲供养佛,当供养般若。”因此,我们想供养诸佛菩萨,或者自己想成为人天应供处,就一定要携带般若经。可见以般若的威力来摄伏一切无比殊胜,这也是智者的选择。而我们能值遇这样殊胜的般若法门,也应无比高兴。

以前上师如意宝为弟众讲《般若摄颂》老人家说:“虽然我们现在身体都不太好,但我们都应生起欢喜心。因为遇到这么殊胜的般若法门,前途肯定都是解脱,除此之外的去处绝对不会有。所以能在临死之前讲这么殊胜的法,我心中很是欢欣。

《般若经》云:犹如孕妇怀胎足月临产时,阵痛是即将分娩的征兆;同样,有缘者听闻宣说如来智慧的般若法门后,生起欢喜之情与希求之心,那么此人将迅速证得大菩提。所以大家皆应生起欢喜心,因为听闻到般若法门就说明解脱有希望了。就像处于水中但被鱼钩已经钩着的鱼一样,很快的时间它就会被拉到岸边;同样的道理,既然我们已经遇到了般若法门,那在轮回中就不会流转很长时间,所以大家皆应对般若法门生起信心。

很多人都清楚,无论我们修加行时摆供桌也好,或者是平时布置佛堂,很多论典都要求,要陈设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像、一本《般若摄颂》和一座佛塔,以这三者作为三宝所依,代表佛法僧三宝。以前很多噶当派的大德都说,任何一个人的屋子、帐篷或茅棚里,只要摆着《般若摄颂》、佛塔和佛像,这个地方就变成了经堂。

若能以般若与自他结下善缘,则非常有意义。如果听受其他经典为主,轻视般若,这也是一种魔业。虽然听受其他经典和论典有很大功德,但跟般若法门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般若摄颂》中说:般若是一切法的根本,如果这个放下来,而去希求其他的法,那就像一个人在找到大象后,还去寻找大象的脚印一样荒唐;也像一个人在得到美味佳肴后,为了吃得更好而去寻找其他低劣的食品一样愚痴。所以大家皆应重视一切佛经的精华---般若。

其实,最高的mi法---大YuanMan和大ShouYin所讲的内容也是般若的甚深意义历史上,莲花生大士、全知无垢光尊者、全知麦彭仁波切高僧大德,在传讲最高的mi法时,都要引用《般若经》、《现观庄严论》和中观论典来加以说明所以我认为,般若的意义跟mi宗所宣讲的光明智慧的含义完全相同。故一切希求解脱者的相续中,皆应生起般若的智慧。听受这样的经典也是大家的福分,因为只要能如理如法地听闻,以前所造的许许多多恶业皆可通过听经而遣除。

《般若摄颂》是广、中、略三大般若的总结;在藏文中,《般若经》有十二大函,其精华要义就是《般若摄颂》,当然再简略就是《心经》。可见,学习本经非常有必要。通过此次学习《般若摄颂》,我想很多人都有可能开悟,因为前世因缘好一点的,通过读诵《般若经》即可开悟。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相当多,像阿琼堪布,他在17 岁就读了一遍《大般若》(指《广般若》),当读至“以幻对幻起执著”一句时,便对般若的深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在一个冬天中,入定时便安住于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出定时则始终处于如梦如幻的境界当中。

作为佛教徒,广闻博学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认识自己心的本性更为重要,而这必须仰仗般若之力。我之所以这样不厌其烦地讲《般若摄颂》及般若法门的功德,就是为了让大家对般若法门及本经产生信心。

在死亡之前还是要多读大乘经典,尤其是一切佛经的精华---《般若经》。若能读诵,则很有可能开悟;即使没有开悟,对相续也有很大的利益。以前我跟大家也讲过,有一位比丘天天都要读《般若摄颂》。在他的屋檐下住有一只燕子,有时候这只燕子在比丘刚开始念经时就飞走了,有时候读到中间才飞走,有时候整个《般若摄颂》读完了才飞走。可能这位比丘跟我们有些道友一样,有时起床早一些,有时起床晚一些。也许是燕子有时起来得早一些,有时起来得晚一些。但不管怎么样,燕子在比丘前圆满获得了《般若摄颂》的传承(意科喇嘛的《修行记要》中也这样讲)。因为圆满听受本经的缘故,这只燕子在死后就变成一个人,从小就能朗朗读诵《般若摄颂》。可见,哪怕是旁生,若能听完本经的传承,也能获得极大的利益。而我们现在是有信心、有智慧的人,若能认真听受,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

正因为般若的功德非常大,所以释迦牟尼佛才在接近涅槃时对阿难尊者说:“即使你把我所讲的法全都忘失了,般若的只言片语也绝不能忘,当以对如来知恩报恩之心,受持此般若、切莫失毁。这一点理应铭记于心!”

本经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具有不可思议加持的、阐述甚深空性的大乘经典,它总结了广、中、略三大般若的甚深意义,故极其殊胜。《般若摄颂》的确是释迦牟尼佛所有了义教法的精华

所以我这次也要求,凡是听闻此次讲法的,都要随身携带《般若摄颂》。将法本供在家中,或随身携带,虽然其加持和力量凡夫人不一定能感觉得到,但它却真实存在。所以,本经的加持和功德不可思议,而大家也应形影不离这部经典
◆  ◆  ◆  ◆  ◆ 





扫描关注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