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源自西方,但感恩的精神内涵在古老的东方可谓是源远流长、根深树茂。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仅仅是一句古语,更是蕴涵在人们骨子里、刻在心上,是不会被轻易改变的道德风尚。细细数来,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无不接受过他人的恩德,从呱呱坠地、寒窗苦读,到功成名就,没有一步可以不依靠他人的帮助而顺利前行。人生路上,无论是父母、师长、朋友,乃至是伤害我们的人,都有理由值得我们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数人曾在吟诵这句诗时流下了泪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论是怀胎十月的不易,还是赚钱养育子女的奔波,母亲们从不抱怨,反而,她们总是用柔和的声音,温暖的掌心成为孩子们最坚强的后盾。因为她们是由慈爱构成的啊,所以唯有她们满含关爱的怀抱才能给孩子们世界上最大的安全感。母亲总是有一种温柔的力量,在最微小处给予孩子最大的关怀。无论是一件衣服,一碗清粥,让孩子们感到温暖的从来不是物质本身,而是这一针一线、一粥一饭背后所代表的慈母之心。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个个不求回报的付出,换来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这母爱就像一种巨大的火焰,母亲们用自己全部的爱,点亮了孩子的生命之灯。远方的游子啊,你在旅途跋涉时,能否想起家中母亲正在守候她的孩子归来?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啊,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你听到了吗?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电话,就可以给她最大的安慰。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无论时光如何迁变,无论身在天南海北,她心中最深的牵挂只有你啊!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她等待你的问候,已经很久了!今天是感恩节,给母亲打一个电话吧,告诉她,你想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当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时,是否会想起那些在三尺讲台奉献了一生的老师们?一次一次,不论学生有多小的进步,他们都会给出最真诚的表扬;一晚一晚,不论熬多久的夜,他们也要为每个同学的作业写好批语;一年一年,不论毕业的孩子们是否会在“教师节”发来问候,他们也一如既往牵挂着学生们的发展。这就是老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为自己求回报,只为他人栽树荫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们的行止如春风化雨,默默潜入知识的暗夜,润物无声。不求回报,方结硕果,在天亮时,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看见了满城的万紫千红。我们的成就,背后是老师们多年的耕耘。我们是站在了老师为我们建造的知识之塔上,才见识到了更加广袤的世界。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当我们成为了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才,站得高看得远时,能否回首看看我们的老师?或许他们的背影已微微佝偻。老师啊,您的窗前不用栽一盆盆鲜花,因为您的桃李已遍天下。友伴当贤良,彼胜于千金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如果你有一个品德贤良、志同道合的朋友,远胜过拥有千金。人与人的友谊,其实是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过程,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真正的友情中充满了理解包容,自然是温柔而令人欣喜的。一个真正的朋友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经常对你进行必要的劝谏,制止你的恶行;第二个特点是他常常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事情,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第三个特点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解救你,而不是独善其身。毕竟,以财交者,则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只有品格贤善的朋友才会对你不离不弃。无论你的地位是高是低,你的名声是否煊赫,你的人生在高峰或者低谷,他都会倾心相待。如果你有这样的一位或几位朋友,在“感恩节”不妨对他们说一句,“好朋友,你比黄金千两还珍贵。”因为感恩,这份情谊将会更加绵长。试想,有一天旧雨新知相约在古道长亭,烹一壶茶,岂不就是古人所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磨难淬心志,亦感激怨敌
生活中总能遇见一些伤害我们的人,这些人为我们创造了磨炼心志的机会,是他们让我们变得更坚强,因此我们也可以对他们表达感激。就像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有一次他家中失窃,被偷了许多东西。他的一位朋友闻讯,连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看了之后,在回信中写道:“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很好,非常感恩:第一,贼偷的是我的东西,... 但是没有伤害到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了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窃绝对是件不幸的事,但是面对逆境罗斯福没有怒骂、没有愤恨,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实在令人叹服。面对困境,面对怨敌,如果你能把这当做人生的淬炼,而不是怨天尤人,那么,在外的怨敌永远打不到你,只能让你的内心更加强大!感谢怨敌,如果不是他们,我们怎么能在一次次风雨中,变成更完善的自己?在感恩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着那些温暖的瞬间,于是呼啸的寒风也无法冰冻心中的暖意。让我们掬起一捧感恩的清泉,灌溉干涸已久的心田。对有恩的人们说一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们用爱关怀更多的人,用行动回报这一份份无私的善意。如此这般,感恩的花朵将会开满人间。放下焦虑,祝福孩子
智悲德育征稿邮箱变更通知
活着,就是修行;走着,就是领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文字、插画系智悲德育网独家
策划制作,并享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