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22课-隐藏窍诀&名词解释
隐藏窍诀
一
如果没有圆满福慧资粮,就无法获得具备二种清净的佛果。
(一)略说因果
1、果从其正因中出生
(1)观察得果之因
果一定会从其正因中出生,而不是从非因中出生。比如青稞的果一定是来自于青稞的种子,而不来自于小麦的种子。
(2)欲得如是果需种如是因
要想得到西瓜,之前就要种下西瓜的种子,最后才能得到西瓜的果。
(3)如幻显现亦遵循因果
虽然万法是如梦如幻的,但是如梦如幻的因果,会在我们凡夫人面前如梦如幻地显现,平时也能看到从青稞种子中可以生出青稞的苗芽。
2、果的产生依赖因缘
(1)观察得果之缘
果是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呢?比如我把一粒青稞种子一直放在铁箱子里,它来年是不是能生果了呢?不能。需要依赖因缘,青稞才能够产生。万法都是在因缘和合的情况下产生的,比如青稞能够生长,需要具足阳光、水、土、养分等因缘。
(2)以教说明
《入中论》云:“诸法非是无因生,非由自在等因生,非自他生非共生,故知唯是依缘生。”
所有法不是无因而生的,也不是自己产生自己,也不是由他法而生自己,也不是自他二者和合的共生,而是因缘和合时,在我们凡夫人眼识前无欺而生的果。
(3)因和缘的区别
因是主要的,缘是次要的。
3、非因不能生果
(1)因果不会错乱
比如,我们想要得到的是青稞的苗芽,但在稻田里播撒的却全是稻子的种子,正常人都知道从中不可能得到青稞的苗芽。同样,不如法的行为不会产生安乐的果,如同稻子种子一定不会产生青稞的苗芽一样。
(2)受果应念其因
当我们遇到各种危难、违缘时,也不用去抱怨别人,要明白这是由于自己往昔没有种植善因,故现在感召不了快乐的果。因此,要想从困境中走出来,扭转当下的局面,就要不断积累资粮,缘殊胜对境做上供下施,这样的话,我们一生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4、因生果是缘起力
积累资粮(因)和获得成就(果)之间是相应的,如是因生如是果,因是正因,所产生的果也一定是正果。
(1)正说
一个人的资粮培植得越丰厚,获得的成就越多、越高、越顺利。例如,某人的事业看上去发展得很顺利,或者他在修行道路上一帆风顺,实际上都是因为他的福德资粮积累得深厚;他的智慧资粮也在慢慢地不断积累,所以在他的相续中很少有烦恼,每天都是快快乐乐的;他每天都能沿着正法修行,任何事情都不能对他的修行构成障碍,这也能证明他相续中积累的资粮是很丰厚的。
(2)反说
如果资粮积累得少,获得的成就相应也会小,做事会很困难。所以,如果我们处处遇到难办的事情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观察自己的资粮是否积累圆满了,还有哪些欠缺。把因找准了,从资粮方面入手,把因种圆满了,因缘和合时,果一定会结得圆满、丰厚。
5、解释因果现象
(1)未种因
有时我们辛辛苦苦地努力了,奋斗了,也流血、流汗、流泪了,但最后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是因为之前没有种植善因。
(2)已种因
我们看到有的人被点拨之后,显现上当下就开悟了,实际上他并不是无缘无故就开悟的,之前一定已经累积了非常多开悟的因素。
(3)由此明白的道理
我们想要获得的果如果没有出生,不用去其他地方找原因,而要看自相续中是否培植了这样的福报,之前是否种植过这种善因,如果没有,那么现在得不到所希求的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6、成佛亦如是
任何一个果法都依靠因缘和合而生,乃至最后得到见道位或者佛果,都是因为前面积累了相应的因。
(二)成佛必须圆满福慧资粮
1、成就佛果之因
作为近取因的福德资粮,以无现智慧资粮作为俱有缘,成就佛陀色身;而获得佛陀的法身,是以无现智慧资粮作为近取因,有现福德资粮作为俱有缘。要圆满福慧两种资粮才能够得到无上正等觉的佛果。
2、区分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
(1)以六度而分
A. 布施与持戒
能使受用圆满的布施及能获得人天身所依圆满的戒律这两者是福德资粮。
B. 安忍
耐受害忍、堪受苦忍二者是福德资粮,谛察法忍归为智慧资粮。
C. 精进
作为众生耕田经商等助伴的精进是福德资粮,依止善知识、闻思修妙法等的精进归为智慧资粮。
D. 禅定
以世间的四禅四无色定及无漏禅定利益众生归为福德资粮,依靠禅定而修无分别等持,归为智慧资粮。
E. 智慧
智慧度是智慧资粮,因为证悟诸法为空性不被烦恼所染。
F. 前五度
布施等五度为获得遍知智慧普皆回向、以不缘三轮的智慧摄持均成为智慧资粮。
(2)其他分法
A. 福德资粮
忏悔罪业、随喜资粮、请转法轮是福德资粮,布施、持戒及修行——福德三事等也属于福德资粮。
B. 智慧资粮
以依止、承侍善知识及闻法(因缘证悟智慧)归为智慧资粮。
3、成佛的直接因(最殊胜资粮)
以无缘(全部以三轮体空之智慧摄受)产生的布施等五波罗蜜多,是随着万法之实相无误智慧而转的,可以说是成佛的直接因,因为万法本不存在,于不存在的境界中安住符合万法实相。
(三)那本具佛性又怎么解释呢
1、本具佛性指自性清净
每个众生的相续当中都具足如来藏。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指一切功德在如来藏上不是先无后有,障碍也不是先有之后通过修道遣除,而是如来藏本身的自性本自清净,功德原本具足,从来没有过缺失,不会因为证得佛果而增加一分,是一种不可思议自性清净的大光明分,也根本不需要观待任何因缘,非因缘造作而生,完全超越了凡夫分别心的境界,也不是由虚妄分别心改造而引发如来藏的清净本体。
2、通过修行成就佛果是指离垢清净
(1)“离垢”就是远离了垢染而获得清净。
在不清净位,通过对治,可以帮我们一步一步地远离垢染、获得清净。凡夫位是不清净位,烦恼障和所知障在凡夫众生的相续中周遍充斥。在现前登地之前,凡夫相续中充满了障碍。这些障碍如同云聚忽然间产生增长,如果以修持智慧对治,就会如虚空当中的云一样忽然间消尽。
(2)如何现前离垢清净
A. 在世间胜解行地
可以压制一些粗重的烦恼,如同用石头压住草,草就不容易长出来,或者长得不那么茂盛。
B. 在世间第一法位
凡夫相续中粗大的烦恼障、所知障可以完全压制,因为相续当中具有了智慧、福德的缘故。
C. 到出世间见道位
二障的一切遍计种子可以全部断除。也就是说,烦恼障和所知障的遍计分在见道位时可以全部断除,但没有断除俱生分。当见道位的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积累圆满的时候,就获证见道位的果,断除了二障的遍计种子。
D. 到了二至十地的修道位
以随念见道位境界的方式安住修行,以至于相续中对治的智慧妙力逐渐增强,二障的俱生种子和习气也逐渐断除。也就是说,在二至十地的每一地,都会不断地断除二障的俱生分,圆满了该地功德的时候,他就获得了这一地的果位。通过修道,最终可以帮助我们净除二障,成就佛果。
(四)结论
如果想产生出安乐的果、解脱的果乃至成佛的果,就要不断的积累资粮。
参考资料:《普贤上师言教 ·浅释(希阿荣博堪布)》《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中观庄严论解说》等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S7WlMO2e0
编写师兄: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4122-定解B11-008
名词解释
原文:我们绝不可以将自己的残汤剩饭等肮脏不堪的物品作为供品,或者好的青稞留给自己吃,渣滓作为供物或磨成做神馐食子的糌粑等。
神馐
供神的食品。
——《藏汉佛学词典》
食子
食子是藏传佛教中,以糌粑或熟麦粉作成,用以供养佛菩萨、本尊或诸神施食众鬼的食品。又称“朵马、多玛”。
——《藏密的特别法器》
朵玛:由糌粑捏成以供神施鬼的食品。
——《萨迦世系史续编》
原文: 我觉得,汉地禅宗丛林之所以要出坡,也是为了培养福报。
出坡
也称为“普请”。即普遍邀请禅众劳作的制度。唐代的百丈怀海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规定寺院僧众,无论职位高低,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求生活的自给,凡耕作、收获、打柴、采茶都实行普请。
——《网易佛学》
编写师兄:定解B20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22-定解B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