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幸福≠财富 Back

【大学演讲】幸福≠财富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11-30

大学演讲

对缺衣少食之人来说,有了必需的财富,确实可以带来一定的幸福。然而,当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财富的增长就不会带来幸福的持续增长了。

 

举例来说:从没有房子过渡到拥有一套房子,你的内心会有强烈的幸福感;此后,如果你不满足,继续购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子,甚至不满足于在国内有房子,又在加拿大、美国买房子,这些多余的房子就不会给你带来明显的幸福感了。

 

许多人轻率地认为:只要有了巨额财富,我一定会非常幸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当中,许多富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好莱坞一代影后伊丽莎白·泰勒曾说:“我这一生,拥有财富、名声、成功、容貌,然而从来没拥有过幸福。”

 

有时候,过多的财富非但不会带来幸福,反而会带来痛苦。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原来你住平房,一旦搬进豪华别墅,物业管理等费用马上就增加了,原来你开一般的车,一旦换成高级轿车,保养等费用也随之增加了……随着开销的增加,压力和痛苦也会随之而来。

 

在佛法中,对财富的过患说得极为透彻:“财富首先有积累的痛苦,中间有守护的痛苦,最后有灭尽的痛苦。”世间的智者也说:“在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

 

认识到财富可能导致的过患后,有些聪明的人断然舍弃了过多的财富。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奥地利有一个叫阿伯德尔的百万富翁,因为有感于财富不仅没给自己带来快乐,反而让自己痛苦不堪,他把所有的财富捐给慈善机构,之后搬进一幢小木屋,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我接触过各阶层人士,通过反复观察他们的生活,我对佛陀所说的生活不堕二边之理生起了极大信心——在这个世上,如果什么条件都没有,生存下去确实有困难;但如果条件过于奢华,享受得太过分,不仅没有幸福可言,甚至会感觉非常无聊。

 

例如,刚入住五星级宾馆时,你可能感觉非常惬意,可是这股新鲜劲一过,就感觉和住在土房里没什么区别了,时间再一长,甚至会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因此,对物质的追求应当适可而止,这一点相当重要。不幸的是,现代人一味盲求钱财,已经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造成这种情况,我认为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的教育一味强调物质发展,鼓吹钱财越多越好,很少提及心灵的成长。但事实上,所谓的发展,绝不只是物质的增长,如果以心灵的堕落和道德的下滑为代价换取物质的增长,这非但不是发展,反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倒退。

 

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别赞叹国学教育,也赞叹致力于国学教育的老师们,依靠他们的辛勤付出,在这个世风日下的时代,许多年轻人的心灵和智慧才有了提升的机会。在座的同学们也应该感恩这些老师,要尽量参加传统文化学习,虽然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但这种付出非常值得,它会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富足。

 

从总体上讲,与古人相比,现代人普遍缺乏内在的精神财富。古人虽然物质较为贫乏,内心却很富裕。现代人吃穿不愁,内心却极度空虚,非常可怜。

 

人生在世,应该活出点意义,不能为了活着而活着,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禽兽除了白天觅食、晚上睡觉,再没有其他追求。如果人也如此,只知道吃吃喝喝,既不考虑心灵的塑造和道德的提升,也不考虑如何利益他众,和禽兽就相去不远了。


摘自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本月藏历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3411556

布里斯班:

04206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