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二)
《维摩诘经》
菩萨行品第十一(二)
姚秦三藏 鸠摩罗什 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传讲时间:2019年5月21日
仁波切开示
(先念传承)
今天下完课,我们这边的四众弟子稍微留下,有一些事情 。
下面今天讲什么?是《维摩诘经》是吗?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维摩诘经》……
刚才念了吧,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为度化一切众生,让我们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讲菩萨行品,昨天已经讲到了,维摩诘居士和文殊菩萨以及众香世界的菩萨们,到了佛前,各自安住。
这时,舍利子等有一些对话,讲到了饭什么时候消化?讲到了声闻乘不同的未得到者和已经得到者的情况,还有菩萨乘的未发心和已发心者以及不退转者的不同情况。
我看到有的说,后面的三者分别 对应三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和当知根,未得者,已得到者和一生补处者,分别对应,也有这样的注释。
今天我们继续 讲阿难,因为昨天有那么好的香饭,作为声闻乘的阿难不是那么容易 接受,就象我们现在有的人没有学佛,有的人觉得不是特别深入,有误解是一样的。
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佛言:“如是,如是!阿难!
阿难对佛陀说道:“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神奇的事,世尊!怎么能香饭,它只是吃饱肚子而已,从来没听说过它也能做佛事。”这对于我来说是稀有的。
我们知道饭能充饥,能治疗疾病,做这么大的佛事是难以想象的。
这里的佛事,在汉地和日本,有些地方,所谓的佛事,就是要么进行念经超度除障法,或者水陆法会,或者忏,或者瑜伽焰口,好象就是开一个法会,在一个法会中对某个事情作一个超度或者念一个长寿经等。
这可能是从狭义上讲。广义是说,佛事者,教化众生,令得悟道。
通过讲经说法,各种方式,让众生开悟。
希望以后各个寺院各个道场,一说多少佛事,一个是念多少经,做什么供养,这不是真正的佛事。佛事不是 为了收一些钱,这是佛事的一种,但真正的是教化众生,令得悟道。
还有,鸠摩罗什说,佛事是谓化众生。
藏地也有,所谓的……
你们锻炼身体吗?怎么锻炼?爬山?你们有没有?没有。爬山是爬哪个山?泰山吗?哈哈哈
好吧,我也应该爬山。
这样的,刚才讲到了佛事,佛事是应该很多上讲,与我们平时的逻辑和 观念 有些不同。度化众生的各种各样的方式。
方便时你们看一下《华严经》,其中讲了各种佛事,凡夫的,声闻乘的,我们可能以后在某个地方,办个佛事,应该包括,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闻思修行,佛陀的法有教法和证法,教法是通过讲闻弘扬的,证法是通过修行。这种佛事,应该创造什么因缘和条件,这就是弘扬佛法者。
我们传统中带来的一些观念 ,有些是珍贵的,有些是因为历史 的原因和传承的原因,不是特别明白。
一说佛事,可能就以为是为自己做个今生来世平安的法会。
佛陀当时听到他问,如有这样的佛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佛陀回答说:“是的,是的,阿难!
这里,按鸠摩罗什的版本,讲了13种不同的佛事。其他的版本稍有出入,大的原则 上几乎一样的。
【肇曰】饭本充体,乃除结缚,未曾闻见也。
【唐译】佛即告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不可思议,此无垢称所致香食,能为众生作诸佛事。」
“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
【顗曰】此中释起菩萨根,有十三句,明诸佛国起根不同,同用六尘之法,来起六根也。
藏文中每个地方都这样。
1、有些刹土中,以佛的光明而作佛事;我们经常说光明是发出光芒,也可以这样理解。
《大智度论》中对佛的光明也有阐述。虽然是身体的光芒,但依靠这种缘起,马上发出智慧的光芒。遗除众生的无明黑暗。
经常经典中有,佛发出光,下面的弟子们马上对佛生起信心。
另一方面,马上要讲经说法。
《华严经》中说,佛陀以光明来度化众生。 比喻照耀光明、欢喜光明等不同的光来度化不同的众生。
所以所谓光明也有许多不同的意义。
【唐译】尒时,佛复告阿难陀:「如无垢称所致香食,能为众生作诸佛事。如是,于余十方世界,或有佛土以诸光明,而作佛事;
《大集经 》:日月光明坏现冥,佛光能坏三世闇, 如来具足神通力,胜于一切诸天光。
佛陀的智慧光明能毁坏三界的愚痴黑暗,胜过了天人的光,一般的光,全都逊色。
这是以光明作佛事,有时我们可能会,比如高僧大德圆寂时出现光,弘扬佛法时,也会出现一些瑞相,天空一道光。
上师如意宝90年回来时,正在看大经堂的地基时,天空出现白光。法王在鹿野苑为大家讲法时,也是一样的光。
因为正在准备作地基,那时的位置是一个大院子,法王说看来佛陀转法轮时也是出现这样的光,今天打地基时的光,看来喇荣的佛法应该很多年会弘扬的。
我们当时可能因为分别 念重,觉得也许是,也许不一定吧。但回顾三十年,很多缘起是很难想象的。
我们有时候会说,对光不要执著,不要执著相,有时也是一种因缘,因缘具足时,确实对普通人不同的瑞相。
依靠这种来度化众生。
有时我们依靠理论来讲经说法,很多人没有感觉。如果天上出现彩虹,全部的人都出来了。
有的人跟我说,你天天讲经说法这么辛苦,如果出现一个白光,很多人会起信心。
我想,如果光靠光的话, 晚上也有很多路灯。众生也喜欢执著,也不能一概否认。
我们去了峨眉山,山上千佛顶出现了一个好象不同的人每次都有。我去了两次,一次与法王一起,一次与德巴堪布一起。
我们看到时,有的人说要照相,也是诸佛菩萨的化相吧,不能说完全不是,也不能说完全是。
这是第一个佛事,以光来度化众生。
2、有些刹土以诸菩萨而作佛事;佛默然不说,派菩萨来作佛事。
比如佛不说,让维摩诘居士来说法。
有一些经中,是菩萨来说法,以佛陀的加持力,让观音菩萨来说法。
这是第二个佛事。
•藏曰:如华严经,如来默然,菩萨说法。
又即此经,释迦无言,而净名弘道。
“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
3、有些刹土是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藏密佛教史》:实际上,他(莲花生大士)是一切如来语金刚的本性阿弥陀佛的化身,只不过是随着所化众生的缘分与根性的差异而显现为不同形象。
佛陀看到世界的众生没有因缘,就幻化出化人,有些菩萨,或者有些佛,能度化众生。
有一个雪山多佛,在世时没有能度化众生,后来示现圆寂,留下 另一个身份,住世一劫来度化众生。
象《妙法莲华经》中多宝如来,已经示现圆寂 了,后来又以幻化的形象度化后人。
这个化人也可以理解成善知识、婆罗门、国王、屠夫等各种世间形象,这也是一种佛事。
因此我们为什么说, 凭我们的分别念,这个应该是菩萨,胖胖的,这么庄严。有些人瘦瘦矮矮的象有疾病,肯定不是菩萨。这不一定。可能以为是真正的佛菩萨结果 是个骗子,反之也可能。
这种化人做佛事的也有。
4、有些刹土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
【肇曰】佛于下成道,树名菩提,此树光无不照,香无不熏。形色微妙,随所好而见。树出法音,随所好而闻。此如来报应树也,众生遇者,自然悟道,此土以树为化之本也。
菩提树大家知道,印度菩提迦耶。
可能天气的原因,原来开刀的地方有点疼……
一般佛陀成道 的菩提树,是公认的。《大唐西域记》说道叫毕钵罗树。本来很高,很多人砍断了,只留下 现在的高度。其实在西域记中,对印度的圣地的记录描述得很好。
有时间我讲一下《大唐西域记》和《佛国记》,这是很重要的,不然很难寻觅。方便时给大家讲一下。今年我专门花时间了解了印度的历史 ,发现了不是特别多的人发现的道理。后面会讲,现在不讲。
鼓掌
不要这样,以后不要这样。对吧。
菩提树应该是佛陀证悟时的树,可以说是它的功德非常大。
现在的念珠,星月菩萨也好,与菩提树有没有关系不好说。但以菩提树作的念珠功德很大。我看到一个《文殊菩萨咒语手珠功德经》讲到真正的菩提树的念珠,受持的话, 不管是念也好没念也好,功德自然增长。甚至拿着它,四种威仪,作善作恶全部变成善,无量的功德。
后面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外道,对佛教特别有邪见,后来他儿子死了。他想也许是因为对佛教诽谤导致。听说菩提树是非常神妙,如果儿子放在那里,也许能醒来。
后来放了七天,七天念佛,结果 真的醒来了,从此皈依佛教。从此菩提树叫延命树,或者因为佛陀在树下获得菩提的缘故,叫菩提树。
印度毕伯罗树的说法是很多的。
以前我去一个居士的院子,他说他的院子里种了一棵菩提树。他说好象是印度带来的,他有时在菩提树下打坐,可以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地打座。
也许他不懂,但不要不高兴,现在也许懂了。很多年前在院子里,一棵树不知道是不是菩提树,自己说它是菩提树,在上面写着英文汉文写着菩提树。他让我用藏文写,我说暂时不写吧,因为是不是还不好说。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
5、有的刹土中是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
【什曰】昔阎浮提王,得佛大衣,时世疾疫,王以衣着标上,以示众人,归命,病皆得愈,信敬益深,因是解脱,此其类也。
唐译把卧具和衣服分开,不同译本中不同。
意思 是说,佛陀的袈裟、床榻等资具,也作饶益有情的事情 。就象佛陀在世时,或者涅槃之后,包括迦叶尊者,当时穿着佛陀的袈裟入定,弥勒佛出现时,他的袈裟还在。会介绍说它是释迦牟尼佛赐的袈裟,以这样的方式利益众生。
《大集经》中说,虚空藏菩萨以加持的衣服饶益众生或者作佛事,是在他的传记里还是哪里忘记了。当地有五百声闻弟子供养虚空藏菩萨袈裟,一加持后,很快不见了。声闻乘的人问,我们供养的衣服到哪里了?
他说藏在虚空中。变化 比较快的。具体可以问释迦牟尼佛。
佛陀告诉,从此往东方,很远的一个世界,有一个商王如来,在那个刹土中,依靠虚空藏菩萨的三摩定,在那里发出妙衣声音让他们得到利益。
虽然看着不可思议,但确实有这种现象。
声闻乘的衣服,因为虚空藏菩萨的印持,在其他世界饶益众生。
就象莲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师的法衣,也会利益众生。
前几年,上师如意宝的衣服的切片,包括我们放在(这里也有很多衣服对吧?你们的跟我的有点不同,这个比较好看一点,这边是法王的像,这边是衣服还有舍利呀……)
所以真的,我们小时候,病得严重,有一些上师,衣服,马上用火烧,用烟熏一下,或者灰吃一下,马上会好的。也许是信心导致,也许有这种力量。
没有信仰的人,也许会觉得这样太愚痴了,有什么意思 。也许就象《地藏时轮经》中所说,出家人的衣服,非人也会顶戴供养。
出家人的戒律非常好,他的衣服有无数的天人在供养。如果有信仰,会承认,没有信仰的人不审不会承认的。
所以对传承上师和诸大德的加持品重视是可以的。
以前法王86年去哪里,呆了五天还是七天。我是85年来的,当时法王去藏地很多地方,一定要去一下,在上师面前很强迫地乞求,答应了。一个法座,一直保留了,去年放在寺院的纪念馆中。
我们觉得象上师那样的大德坐过的法座,值 得大家恭敬保存。
包括西方人,认为水晶有保存的价值,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遣除很多疾病和不吉祥。
就象我们这里的一种仪器,叮叮……很多钱请去保存。就象意大利,并不是信仰,但对历史 很重视。几百年的文物,哪怕一个宝珠,哪怕一个珍珠,他们要保存很多年。一个床榻书架……
我们可能觉得越新鲜越好,他们觉得越古老越好,有的商人特意做一个看着特别旧其实都是新的,来赚钱。
所以一味追求新的不一定很好,应该追求 古旧的加持的有力量的,甚至父母用过的保留下来的,也许是有意义的。
佛的衣服,甚至佛的化身的传承上师的衣服等,也有作佛事的。
6、有的刹土有以饭食而作佛事;就象香积世界的菩萨,就象阿舍舍王供僧,有一些居士供斋,包括盂兰盆会时供斋。
7、有引起刹土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藏文中也有水、花园、无量宫殿、楼阁等,以这些作佛事。
【肇曰】众香国即其事也,一义饮食以舌根通道,园观以眼根通道也。
还有些,园森,象植物园、花园,还有观景台,喇荣东边作了一个观景台,西边作了一个观景台,看一下可能种下善根,有很多力量吧。有时我们朝拜一些神山,不仅是佛像等,也许森林花园、悦意的景观,也许是菩萨的化现。
《无量寿经》:如是佛剎花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
树枝树花树果树香,都能 发出妙香,讲四法印。凡与之结缘的众生,都得到了甚妙的菩提妙果。
有些时候也以这种方式来做佛事。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8、有些地方也以三十二相、和佛的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
【肇曰】好严饰者,示之以相好也。
【顗曰】相好者即是色尘,起眼根。但见相好,相好自有所诠,能令物悟解,如此间说般若时,或现尊特身巍巍,或现常身断疑,当知亦用相好为佛事。
这是佛在世时,以其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好,以这个来作佛事,因为佛陀的身相非常庄严,看了之后,对他产生极大的信心。
以前讲过波斯匿王的女儿非常丑陋,给她找了一个低贱的人,并且不让灯光下看。
(一个孩子在闹,上师笑,说没事吧,算了吧。不用出去,稍微离话筒远一点就可以。上师慈悲地笑……好,可以了,差不多了)
当时这个 女士特别伤心(他声音还是不错,那么远的地方还发出那么清晰的声音)
她想如果世界上有个佛,让我变成妙色吧。祈祷之后,佛展现,让她的身体变得好看。当然是依靠佛的加持力。这个世界上颜值 比较高的人,付出的代价可能也是加持力。这个时代,听说什么也不重视,只有相貌重视。
不管怎么说,佛陀的庄严身相,让很多人自然生起信心。
以前佛加王与频婆娑罗王,互相写信。前者写到国家的财产等,后者推荐佛陀的身相如何。前面的国王通过书信,对佛陀生起极大的信心。
这是以佛的身相度化众生。
9、有的以佛身而作佛事;唐译是一个,相好和佛身。
当然可能佛圆寂也好,金子的相,唐卡也好,有时我们戴着佛像,让别人看,即使是散乱的心看,那么他的相续中也会种下善根。
有善根 的人马上会对佛起信心。
我很小时,大概六十年代,以前的出家人不能显现真正的身相,有一些唐卡给我们看时,我们孩子特别欢喜 ,尤其经文。所有的玩具中,我们特别喜欢佛像。
有一个老喇嘛对我说,你好好给我放牛,一个不丢的话,回来给你看佛像。
主要是我吧,他只给我看一点点,再不能看了。下一次你去的话,再完整地给你看。
有一个热嘎喇嘛,去年有人问,我经常讲。他说那个喇嘛我很熟悉。
10、也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其实虚空对修行人来说,是最大的佛事吧。观虚空来做佛事是很好的。
【肇曰】好有者,存身以示有。好空者,灭身以示空。如密迹经说也。八相虽在身,而身相不一,所因各异故,佛事不同也。
【顗曰】虗空者,但示空相,空相能诠诸法,如不二门中云四种空种为二,若达四种空与空种不异,即入不二法门。
若见此虗空为空,空则无见,见则非空,豁无障碍,因悟诸法,但用此为佛事故,如阿难欲见佛腹,佛言授头,即见腹中空无所有也。
如虗空藏来至此界,一切法空。此间亦用空为佛事。
那时阿阇世王想忏悔,在文殊菩萨面前。有一个百千银子的布品要供养。文殊菩萨拿到之后,突然飘在虚空中,文殊菩萨不见了。
说你应该供养有身体的身上。他去供养其他的菩萨,也是一样的不见了。他去找王妃,也不见了。后来只剩下自己的身体,结果 披上一看,自己的身体也不见了。
他看到没有地方供养,文殊菩萨在空中传出声音。你的罪行也是如此。这时,阿舍舍王对罪业如虚空般无有实相生起了定解。
有时我们看着一无所有,如虚空融入为一体,但这种方式可以让一些人开悟。
有一种隐身衣。哈里波特里面有。我切了一个片段,给你们看一下。以后不准看啊。
(放片)
他去看书,一打开,书大声地叫。这些,出家人也好,修行人不要经常看。经常看的话,因为你们的习气可能佛方面的少一点,世间方面的多一点。但也不能完全禁止。因为凡夫有逆反 的心。
有智慧的人,就象我看,不被他们诱惑,反而在片段中,看着这种隐身,历史 上也是有的。
我还想起,鸠摩罗什翻译龙猛菩萨的传记,也有这种隐身术。他刚开始特别有智慧,与小伙伴一起玩,精通了一切知识,认为没有什么不能了达,想去皇宫享受生活。
后来依止一个魔术师,只教了一点点。结果 他们特别聪明,一闻丸子就知道所有的原料,精通之后,三个伙伴在皇宫中出入自在,很长时间没有发现,但后来,皇宫中的女人怀孕了……有的大臣说,可能是非人,也可能有人依变术。后来想出一个办法,在门槛上放很薄的粉,发现是人,有不明显 的脚印。
后来国王下令,在特殊的时候,一百武士以武器狂砍。其他三个伙伴死了,但他聪明跑到国王身边,发现有漏的身体没有意义,是痛苦的。大概在二十岁左右,有这样的一个经历吧。
这应该是真实的现象,后来龙猛 菩萨出家了。
虽然不是出自于鸠摩罗什的传记,但在《法苑诸林》中讲,出家后翻译经论,看了之后,他用了九十天,看了所有的佛教经论。
他依靠八龙菩萨的威力跑到龙宫中了。
在龙宫用了九十天,看龙宫中隐藏的经论。 大龙菩萨问他看得怎么样。他说在龙宫中看了比人间多10倍。可能只有九十天的签证,所以没有看完。
大龙菩萨说,这里其实不多,帝释天的天宫里的经论,超越这里的千百万。
可见,龙树菩萨无所不通,但龙宫更多,天界更高,佛经浩如烟海。印度出现三次佛法灭,藏地也有郎达玛灭佛,汉地也是。
这是以虚空作佛事。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
11、有些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的阳焰水,如是等喻而作佛事;唐译中有十个(见下),藏语和梵语与此相同。中间的影子没有,六个喻,但基本相同。
【唐译】或有佛土为诸有情种种文词,宣说幻梦,光影水月,响声阳焰,镜像浮云,健达缚城,帝网等喻,而作佛事;
有一些教言的特点,先是顶礼莲花生大士,然后所有的教言都是如梦如幻如梦幻泡影。
今年法师讲密法我让他们讲《虚幻休息》也讲八大幻化喻。
虽然 在我们面前显现,但确实与梦无有差别。可能是上师的加持吧。世间人也说黄梁一梦等比喻。
有些佛菩萨以梦的方式来度化众生。
以前嘎达亚的弟子,一个国王出家了,学了一段时间。后来他的一个王妃去了,不高兴,被 打得头破血流。国王生气,发了恶愿。说一定要报仇。
嘎达亚劝他,但他不肯。后来说明天去吧,晚上加持他做了一个梦,梦中还俗了,与国王作战,作了俘虏,恶人欲杀他。他远远看到嘎达亚尊者,上师说我说你不听。他求救,大声一喊时,从梦中醒来,觉得可能缘起不好,就不还俗了。也没有嗔恨心了。
可能我们作梦的过程中,有诸佛菩萨的加持。我经常有一些善梦和恶梦。我相信这些都是佛事和度化众生的方式。
胜义中如虚空,世俗中如梦如幻。
《思益梵天所问经》:思惟一切法,知皆如幻化,不得坚牢相,观之如虚空。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
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12、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
佛以声音说法,末法五百世,我现文字相,有时以声音度众生。包括歌声、有时放音乐,让大家感动,产生信心。这样作佛事。
【肇曰】即此娑婆国之佛事。
【唐译】或有佛土以其音声,语言文字,宣说种种诸法性相,而作佛事;
13、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开始有清净刹土,后来又有清净刹土,鸠摩罗什在翻译时没有笔还是纸……
这里不是孤独寂寞,它是一种非常寂灭,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和分别 念以及行为的,如如不动的坐禅,远离四边八戏来度化众生。
就象大圆满一样,以无戏论的方式来度众生。
“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不管是什么,一切的一切,无非佛事。
【唐译】以要言之,诸佛所有威仪进止受用施为,皆令所化有情调伏,是故一切皆名佛事。
《中观四百论》:诸佛所动作,都非无因缘,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
佛陀的任何行为,都是利益众生的因缘。
去年出的法王如意宝的涅槃法会的手册中说,上师的任何行为,都看成是我的教言,甚至他的一个开玩笑,我也会非常重视。其中肯定有甚深的密意。
不管是善知识还是佛陀,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引导 众生的。
作为清净心的弟子,对上师和各种行为,看成利益众生,或者对自己的解脱有因缘来看待。
今天对佛事讲到这里。
法讯预告
明天(5月22日)北京时间19:30
仁波切慈悲传授《父母经》
父母即梵天,第一阿阇黎
是子应供处,人君亦是天
……
来一起聆听吧~
文字整理 | 一意
图片来源 | 阿源
如有错误,在此忏悔。
一意(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