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菩提暖心电台】打开禅修的正确方式 (附电台音频)
当代人有很多痛苦,其原因是内心没有调伏,没有丝毫的宁静。如果能够驾驭自己的内心,保持宁静,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做事情也会更轻松,诚如《宝云经》中说:“若能于心得自在者,于一切法亦得自在。”调伏自心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并非做不到。在古印度,人们用《调象图》来描述调心的过程——就像调伏狂象,需要用棍子、绳索等手段,慢慢地让它顺从。我们的心也一样,一开始很难调伏,但经过训练之后,行住坐卧之中,都可以很自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有必要通过禅修保持内心宁静。大家初学禅修的时候,最好能选择七支坐法。这个坐势不仅仅存在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它是从上一尊佛,也就是贤劫千佛的第三尊——迦叶佛时代传下来的。当时有五百个人在山上修行,始终无法获得证悟,后来他们按照迦叶佛的教言,做毗卢七法坐势,所有人都认识了心的本性。
毗卢七法坐式第一步:先把双手放在前面,像阿弥陀佛的手印一样结定印。
身体要端直,如果身体没有端直,左右两边歪歪扭扭,身不直则脉不直,脉不直则心不端直,所以身体应尽量端直。肩膀稍微往后沉,放松下来。
头不要往后仰,稍微往前倾斜,不要左右动。头也不要动,身体也不要动。如果你的身体动来动去,心肯定会动的。眼睛不要完全闭上,也不要完全睁开,视线稍微注视鼻尖的方向。
舌尖抵上上颚,这样可以防止口水。还有一个要提醒的是:在牙龈的后面有个凹陷处,舌尖应该抵在那里,这是一个能让分别念安住下来的要点。
当年释迦牟尼佛也是以这样的坐式而成就,这种坐式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坐式时的身体就像埃及金字塔一样,现代科学也发现,金字塔有独特的能力。
这是刚开始前面的一种坐法,这属于身要。下面是气要,排垢气。
右手压着右鼻,从左鼻孔中出气,观想以贪心为主的一切烦恼以红色气体排出;左手压着左鼻,从右鼻孔中排三次垢气,观想以嗔心为主的一切障碍以白色气而遣除,排三次;最后用金刚拳压在大腿根的动脉处,然后两鼻孔出气,观想以痴心为主的一切障碍以黑色气体形式全部一一排出。
在做到身要和气要——双手定印、排垢气的基础上,把分别妄想止息下来,任何分别念当下断除。身体不要动摇,心也不要动摇,一直安住,这是第一步。如果妄想再生起来,就想“噢,我不能这么想,要让它安住下来”。刚开始我们的心就像野马、猿猴一样难以调伏,一刹那也安住不了。或者说,像个特别调皮的孩童,你不断地让他“过来坐下,过来坐下”,这样心慢慢慢慢会静下来。
不但心安住下来,同时要观心的本性。大家反观自己:刚才心安住时,心的本体是空性的,但自性是明明清清的。无论安住或起心动念时,心的本体是光明和空性,这种光明和空性是不可言说的,这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大圆满的本来清净。
——摘自整理于索达吉堪布《第三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禅修开示》
《身语意的瑜伽——第四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禅修开示》
《现代社会的专注与禅修——美国耶鲁大学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