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山谷明月 >> 读书 | 普贤S师言教 005 Back

读书 | 普贤S师言教 005

山谷明月 2021-07-26
















前行引导文


戊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如果对于所听闻的法仅仅限于一知半解或者单单听听以敷衍了事而没有铭记于心,那就会像漏底的容器中注入多少汁液也无法留存一样,不管听了多少法也不会懂得融入相续而身体力行。




光是耳朵专注听还不行,倘若对所闻之法没有铭记于心,仅仅限于一知半解或敷衍了事,一堂课下来连一个公案、一句法义也没记住,内心犹如一张白纸,讲完后什么印象都没有。那就像漏底的碗中倒多少水也无法留存一样,不管听了多少上师的教言,也不会懂得融入相续而身体力行。

 

上师传授任何法要,我们都应该努力记住。就算记不住所有内容,起码也要记几个对你管用的问题。当然,每个人的根基不尽相同,什么管用也不能一概而论。那天有个人很烦恼,打电话给我讲半天,我劝了一下,结果她说:“哎哟,堪布您的话对我不管用!我还是给一个活佛打吧,活佛每次说的话很管用。”世人解决问题都要找管用的方法,同样,我们听法时也要记住对自己管用的窍诀,今天记一个、明天记一个,这样听课才没有白费。

 

其实,听法三种过失,依次障碍闻、思、修:第一种过失(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是障碍闻慧,耳朵若没有好好专注,佛法不可能听进去;第二种过失(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是障碍思慧,如果一点都没有记住,已经全部漏光了,则无法如实地思维法义;下面讲第三种过失,这是障碍修慧:



前行引导文


戊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在闻法时,如果自己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等有过患的动机,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五毒妄念而听闻,那么所谓的法非但对自心无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容器中注入上好的汁液一样。




在闻法时,倘若动机不良,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治愈疾病等过患;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妄念,比如,去听课是为了看到喜欢的人(贪),听课时对某人怀有极大嗔恨心(嗔),听了一会儿就昏昏欲睡,不停地打瞌睡(痴)。那么,佛法非但对自心无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碗中注入甘露一样。

 

一堂课的时间其实很短,我们听的时候,应该像两天中只吃一顿饭一样珍惜。毕竟一天24小时中,只有1个小时的听课时间,其他23个小时都在做别的事情。这1个小时能断除我们相续中的烦恼根本,具有不可言喻的价值,故一定要把时间、精力全部用上,千万不要杂有任何“毒素”。

 

如果依靠佛法而造恶业,这没有任何必要。尤其在上师面前听课时,不要把上师当作贪心的对境,也不要当作嗔心的对境、痴心的对境。世间上有那么多人,非要把上师作为贪嗔痴的对境,这是特别可悲的!听法在我们一生中非常难得,内心务必要保持清净,否则,若杂有贪嗔痴烦恼,修行绝对不会成功。所以,第三种过失是障碍修所生慧。很多老修行人也经常说:“修行好不好,要看有没有对治烦恼。如果能够对治烦恼,说明这个人修行很好。”

 

概而言之,闻法时要断除以上三种过失。大家也应时时观察自己的相续,一发现这些过失就要马上断除。当然作为凡夫人,肯定会有这些过失,但如果没有改,纵然闻法动机很好,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莫舍己道

勿扰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