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妖除魔的密部宝典《楞严经》|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09)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分享09
为了帮助大家加深巩固和拓展
降妖除魔的《楞严经》辅导课
每课设有课后思考题
希望(尤其)发愿深入研习的道友
仔细做一下
查阅资料
获得更深的智慧
本公众号的答案仅供参考
1、 如果心在身外会有哪几个过失?
答:
《楞严义贯》中说,此处有两方面剖析:
1)身心分离会有互不相知的过失。
如果心在身外,那身和心就分离了。心所了知的,则身体无法觉知;身体所感受的,则心也无从知晓。就像花和花瓶是别别他体,没有关系。
如两个人是别别他体,一个人心里的想法,另一个人没有他心通是不知道的;或有两座山,一座山上开辟了路,不知另一座山是否有路,不然不用开另一条路自然就通了。如此与名言现量相违。
2)会有自他混乱的过失。
一旦身心分开,心到底感知谁,属于谁呢?如果它感知,会不会一切人都感知了呢?一个人吃饱,一切人都吃饱了?一花被触摸到,所有的花都被触摸到了?会有他体雷同的过失。因为是别别他体,就会产生混乱。
2、佛有百千亿无数化身,与此处第四征心中“身眼有觉知则会出现两个心相续”的过失相违吗?为什么?
答:
不相违。
从佛的自现而言,并没有一和多的对立,一即多,多即一。但在凡夫的境界中,一就是一,多就是多,百千亿无数化身就是百千亿无数相续。简而言之,分清胜义世俗、自现他现,不可杂糅。
3、第四征心处说“自己不能见到自己的脸,如法不能对自己起作用,如指尖不能自触”,但为什么有“自证”这一说法?
答:
“法不能对自己起作用,如指尖不能自触”,这由现量可以了知。
唯识宗安立自证,并非像用斧头砍木材一样,真正产生有别于自己的取自之识,或者说有由识所证知的对境和能证知那一对境的事物这两者,这只是识的自性。
瓶子、指尖等是无情法,不可能有明觉,故需观待自身以外明知的能证之识。而识本体具有明觉的自性,无需观待外缘,如同“船夫自己将自己渡过了河”,安立自证的名言合乎道理。
往期课后思考题答案参考链接
(请直接点击,即可打开)
答案整理 | 写心
答案校对 | 妙灯
排版 | 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