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16课 * 小测 Back

《入行论广解》16课 * 小测



1

以下哪位尊者认为愿菩提心需要仪轨?(多选)

A. 无著菩萨;

B. 法友尊者;

C. 阿底峡尊者;

D. 无垢光尊者。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C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大德针对受持愿菩提心是否需要仪轨的不同观点,同时了解寂天论师在本论中的观点。】






2

关于发菩提心和受菩萨戒之间的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多选)

A. 那波瓦尊者说:“愿菩提心是发心,行菩提心是菩萨戒。”;

B. 受菩萨戒就代表肯定已经发心;

C. 仅仅发一个愿菩提心,不一定是受菩萨戒;

D. 如果根基比较差,就应该先受愿菩提心,再受行菩提心,这是“次第”受持的方法;如果根基比较好,则可以“同时”受持愿、行两种菩提心。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D

【解析:那波瓦尊者说:“愿菩提心是发心,行菩提心是菩萨戒。”并且认为此论宣说了次第或同时受愿行菩提心的两种方法,慧源尊者等也认为:愿菩提心是发心,行菩提心是菩萨戒。尽管众说纷纭,但在此只是稍稍加以分析,其实,愿菩提心不是依靠仪轨而生起而且不成为菩萨戒这种情况的的确确也是有的。然而,依靠仪轨而生起也不相违,如果依靠仪轨在证得菩提之前具足断除一切所断的心,本论中说:“断尽恶心时,说为戒度圆。”当然,行菩提心绝对属于菩萨戒所摄,不管是次第还是同时受愿行菩提心,都未尝不可。——摘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3

本来,受戒的方法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按照本论所讲的受戒方式是? (多选)

A. 加行时,修七支供净除罪业、积累资粮;

B. 正行时,依靠仪轨来正式受持;

C. 结行时,将受戒功德回向众生;

D. 后行时,修持自他欢喜心。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D

【解析:C选项为混淆项,具体受戒方式除法本讲述之外,也可以参照《入行论》第二品和第三品科判。】






4

受戒之后,对于所断,《菩萨地论》中宣说了四种他胜罪,以下选项属于四种他胜罪的是?(多选)

A. 为了得到财产,说另一个人的过失以彰显自己;

B. 遇到可怜众生舍不得布施;

C. 有些人伤害了自己,就是没有办法原谅他;

D. 舍弃佛法,自己另立门户。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D

【解析:无著菩萨在《菩萨地论》中说:第一条,以贪心来自赞毁他。第二条,以吝啬心不作财法布施。第三条,以嗔恨心损害别人,而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忏悔。第四条,以愚昧无知的心舍弃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自己独创一些虚假的法,并宣扬说“我的教法对众生如何如何有利”。】






5

本课中出现了一些佛教的专有名词,以下选项解释正确的是?(多选)

A. 他胜罪:守戒者在与罪业作战的过程中,彻底失败,已经被罪业战胜;

B. 别解脱戒的戒律叫做“律仪”,菩萨戒的戒律叫做“学处”,密乘戒的戒律叫做“誓言”;

C. 恶作罪:虽然没有犯根本戒,但也造下了轻微的罪业,在心的相续中已经种下了恶业的种子、染上了恶业的习气;

D. 以理妨害:根据理论无法成立,在道理上有任何妨害。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D

【解析:主要考察对佛教专有名词的掌握程度。】



相关内容

《入行论广解》16课*笔记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