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若法有定性,非无则是常。先有而今无,是则为断灭。【每日一颂】《中论》
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分二: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二、破彼之能立。
己二(破彼之能立)分三:一、破有实法之作用接触——观和合品;二、破因缘之能生——观有无品;三、破暂时缚解——观缚解品。
十五 观有无品
庚二(破因缘之能生——观有无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四:一 、破四边性;二、 别破自性他性;三、修习离边中观;四、认识所离之二边。
壬四(认识所离之二边):
所谓二边,即常边和断边。
若法有定性,非无则是常。
先有而今无,是则为断灭。
如果一个法具有决定的自性,它就不是无而是常有,这样已堕入了常边;如果一个法以前存在现今不存在,这样则称为断灭。
这里所说的常边和断边,是宗派通过观察所抉择的常边和断边。萨迦派有些论师认为,这样的常断边在名言中也不能承认。
实际上,这样的常边和断边在名言量中是可以承许的,只是通过宗派安立时不能成立。月称论师在《显 句论》中说:一个人先前有眼翳,后来被治愈了,他眼前的迷乱显现以前存在,现在不存在,这并非堕入断边。佛经中也说“往昔有贪嗔痴,现在无贪、无嗔、无 痴……”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承认,则已经相违了教证的含义。另外,前面顶礼句“不常亦不断”中的常断边, 也是按照世间共称说法安立的。所以,颂词所说的常断在名言量中是可以成立的。
当然,虽然名言中可以承认有无(常断) 存在,但也要知道,它经不起任何观察,就像眼翳患者眼前显现的毛发一般。
有些论典还对人我的常断问题做过分析:执著我和五蕴一体,五蕴坏灭了我也随之坏灭,这就是人我的断;执著我和五蕴异体,五蕴坏灭了我还存在,这就是人我的常。
总之,胜义观察时,万法的本体并非固定性存在或固定性不存在。如果认为固定性存在,就会堕入常边;如果认为固定性不存在,或者像有些外道所认为的,诸法以前存在,后来不存在,不存在的性质实有,则已堕入了断边。所谓的离二边应该这样来理解。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