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3、带您了解藏传金刚乘 Back

3、带您了解藏传金刚乘


解 密 藏 密




藏传金刚乘的特点



SECRECY






 藏传佛教金刚乘有不同的方式,有理论和修行窍诀两种。


我们如果以理论的方式,比如依照显宗因相乘的法也很好,但是对于密宗金刚乘 ,直接去写学术论文或注释,有一些方式也不太合理。


修行和理论研究都很究竟,是对于实修的法 ,我们随便写一些学术论文的话, 有时候这些实修的法, 原原本本地对外宣讲,泄露秘密,实修的法与理论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有些人说没有什么要保密的,直接去宣讲是合理的,没有必要去保密,有这样的说法。


但实际上,我们密宗的法,并不是有很多缺陷或者过失而需要保密,如果这些窍诀能够秘密修持的话,后来自己也会容易得到成就。


这也是一个世间的规律,有些世间的事情也是以保密的形式,依靠代代相传 ,才会有一定成果的。



五加行


T

R

A

D

I

T

I

O

N


关于我们藏传佛教,今天有很多老师提出,对于金刚乘的观修方式,能否主要从研究方面来讲解。


我们藏地,密法是极为甚深的,如果我们能懂得其中的意义,的确对我们的心灵有很大的利益。它确实具有殊胜的力量和加持。


 现在世界上,不管是汉地、西、欧洲等很多地方,很多人对藏传佛教很关注。一方面他们喜欢新的事物、新的东西,但是如果对心灵没有帮助的话,他们会在生活中舍弃。


所以我想 ,并不是我作为一个藏族人把我们的佛法说得特别好,给你们做广告,让你们赞叹。不是这样的。确实我认为这是对心灵有帮助的法,也是有这种体会而讲的,这个法确实很殊胜。


可是现在在修行方面,大家都能如理如法也是很困难的。


因为我们藏传佛教当中,极为甚深的是大手印和大圆满。比如大手印,前辈的上师们讲到必须要修五加行: 磕十万大头、念诵发心偈颂十万、念诵皈依十万、修曼茶十万、念诵金刚萨埵百字明十万,共五十万。噶举派的大手印当中,如果要讲最甚深的窍诀,确实要很好地修完五加行。我们宁玛派也是要求先修五加行, 才可以讲解和引导大圆满,直到现在也是这样的传统。


现在有些上师说,21世纪了,人们都非常忙碌,所以有些人说可以不修五加行,那只是以前的传统,现在不用修了;有些人说需要修,但不是全部都修;又有些人说还有其他的方法。


以前我们康区那边有个上师,他们到汉地去的时候,有人问是否要修五加行?他说不用修。 当时他正在修建寺院。说是六百元就可以代替五加行。 每十万是一百二十元。供养六百元就可以代替五加。这样就可以不用修五加行、比如磕头十万是一百二十元。六百元除以五。十万就是一百二十元。这大概是五年前的事情。


现在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经济受到影响,价格有些变化, 现在不知道五加行是多少钱。如果这样就违背了传统, 我认为是非常不好的。


有些人说西方的修行人非常忙碌,不修这么多也是可以的。我想西方也好、东方也好,每个人都很忙碌,但是你对佛法有多少信心,在修甚深法之前是一种修行的锻炼。


比如前行当中的四厌离心、 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是共同的前行。不共前行有皈依 、发心、曼茶等五加行。


确实对一个修行者。修持佛法的人,我认为这是必不可少的。



能生所生 | 能显所显








different




如果我要传讲大圆满,虽然我自身也没有太多的境界,但是在任何地方讲大圆满的时候,如果没有得过灌顶,没有修五加行的话,我是不敢讲的。


一般密法有实修和理论方面。理论方面,我们用智慧进行观察和论证,再三去研究的话会很好。用理论来论证,用理论来成立,我认为是很好的。


比如有些老师在中观方面 《宝性论》,其他噶举派《大乘佛法精要》等很多法,去研究和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依靠佛法,自心会变得调柔、快乐, 能很好地调伏自心。 任何人都可以自己去体会。


一般对于佛法的研究,从理论方面来研究是非常好的,可是现在有很多老师和学者, 比如印度的吠陀教里面,也有一些续部和经论,而认为藏地的佛法,是根据吠陀教,受其影响等一些说法。


关于这些方面有没有。 我们还需要不断地研究。

因为现在的研究,一般是哪个世纪,时间是哪一年,这个期间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是依据这些理由,认为我们藏传佛教是从吠陀教而来,我认为是不太合理的。


关于这方面,也有很多学者,像汉地以及这里的很多学者,我们藏地也有很多学者、格西、上师、堪布,如果能亲自去跟他们面对面地研讨、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那杰仁钦大师,他是贡罗匝瓦的上师,他曾三次到藏地去研究,那个时候去藏地是非常困难的。现在我们交通很方便,道路也很便捷,所以不管在哪里,我们亲自到寺院去是非常重要的。


刚才我所说的藏传佛教的密法,如果对佛法没有信心、不了解佛法的人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不管怎么样,我想要提出的是,显宗因相乘和金刚密乘有很大区别。 

比如《桑波扎续》中讲“法相显宗许,众生即佛因;金刚密乘许,众生即是佛。” 显宗因相乘中讲 ,众生是成佛的因,如同种子一样,逐渐积资净障而成就佛果。密宗金刚乘当中讲,众生即是佛,有离垢清净和自性清净的说法,众生当下就本具佛的种姓。比如王子,虽然还没有登上王位,但他是国王种姓,是未来的国王。


如同这样,佛经当中也讲,显宗是能生所生,密宗是能显所显。对于佛和众生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去理解。



观心的本性


heart


显宗认为佛是依于众生的,就像依靠种子才能产生果一样。

密宗认为心上面突然出现客尘,远离了客尘之后就是佛陀,认为是能显和所显的关系。


密宗和显宗有四种区别。


《三相灯论》中讲到“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 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从显宗当中抉择万法实相与金刚密乘抉择万法实相 ,从见解上说,一般没有区别。

但是在能观察的智慧上,比如我们观心的本体,密宗是如实能直接开显认识本性,有特殊的窍诀,这是观心的本体。从能观察的智慧上有区别,这是第一点。


刚才我说的能观察的智慧,修行方面,有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方便道、解脱道等有很多方便方法。 密宗不同于显宗,行为方面有很多的方便方法,不用经历很多时间,不用经历很多劫,没有艰难困苦而直接获得成就的也很多。

对于修行密宗的补特伽罗来讲, 需要利根者的话,要具有信根、精进根、慧根等五种。最重要的是对上师和佛法有不退转的信心,信心非常坚固以后,再去修行的话,密宗的法就能圆满通达而获得成就。


佛法有很多的修持方法,不管是藏地的密宗,还是其他的法,最终都是要观心的本性。


比如说生活当中有很多的痛苦,会生起嗔心、贪心等各种各样的烦恼。不管是生起哪种烦恼,过去的烦恼已经灭尽,现在的烦恼没有自性,未来的烦恼还没有生起。 


如果我们生起很大的嗔心,直接去观察嗔心的本体,嗔心马上就如同彩虹般会自然消失。这在藏传佛教当中是最重要的。


在佛教的显宗中讲到“于心无有心,心性即光明。”当我们用心观心的时候,心的本体了不可得,如同虚空。它的自性光明不灭,“明空无二,明空双运。”如果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仔细去观察有很大的利益。


现在密宗和显宗的法,在生活当中能修持的话,也非常好。哪怕不能修行, 也要从佛法当中得到快乐。很多人都不知道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有些人认为,在生活当中学习很多知识, 然后结婚生子等等, 这样就算是过了一生,人生真正的意义却不知道。但是经常观察自心的修行人, 或者是任何知识的研究者, 这些人对人生的幸福,我想他们会有多一些的体会。


所以我们应该去体会高品质的生活,这个确实作为人类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用修行和研究佛法来度过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转为道用


Practice


如果不知道怎么过世间的生活,生活原本就是一种痛苦的自性,现在我们的欲望太多,全部要去实现的话是非常困难的。


我自身来讲,三十多年当中一直研究佛法, 辩论、写作、翻译、给大家传法,人生多半是这样走过来的。不管是汉族人、藏族人、西方人, 在三十年当中跟很多人见面,我认为修行佛法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方面,比如自己去禅修, 或者观修寿命无常, 世界上正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对于观寿命无常的修行人来讲是很平常的事情。


如果没有观修寿命无常, 比如前天有个人说他的父亲去世了,哭得非常伤心。一般来讲是情有可原的,父亲死了,我们也会伤心,但是对修行人来讲,对于生老病死,任何人都会老,也会死亡,这是世间的自然规律。有些人说我老了,脸上出现皱纹了,心里极其的悲伤, 像这些哪怕只是观想寿命无常,我想也应该会得到利益。


奥地利这个地方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其他地方的人,对于我们的生老病死、死亡的历程,说是不要讲这些 ,认为是不吉祥的。


比如汉地的有些地方,死亡的过程,不要给他们讲解,他们是不让讲的。但是我们作为人类来讲,没有不经历死亡的, 我们从佛教修行的角度来讲,首先,死亡的时候是怎样的,有的人是在忽然间,比如发生车祸等有各种各样的死因;何时死亡;何因而死……佛法当中讲到了很多。


我对这个地方虽然不了解,但如果能观想死亡无常,自己在生活当中遇到各种情况,比如夫妻离婚,或者伴侣死亡,夫妻分离,彼此分开或者伴侣死亡。如果我们知道寿命无常的话, 就会有很大的利益。如果失去某个人,我们就无法生活,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总之,我们修行佛法的人,在生活当中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真实地去接受。比如生起各种烦恼,烦恼也可以转为道用。 


还有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己要有勇气,必须要生起勇气,我们很多人以为的幸福。没有他的话,我不会得到幸福,认为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身上。其实不是这样的。


每个人自己的幸福,自己去关注,自己去追求的话, 我们的生活应该会更美好。



——节选自《藏传金刚乘的特点》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演讲




上师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感恩


文字:一意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