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益西彭措堪布 >>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14 Back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14



[14]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播放)

识别二维码

下载WordPPT课件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第十四讲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3)
异熟果


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

这是讲异熟果。以诵《普贤行愿品》的善业力,如果生在人天,常常居于尊贵的种族,而不生在卑贱的家族


常常至心祈愿随学诸佛,会生在不信三宝的家庭吗?绝不可能。他内在尊贵的善种性,必然常生在尊贵之家,除非有特别的愿力,特意生到卑微的家庭去利益有缘。

现在很多人维护自尊的心理,其实是我慢的表现。他会说 “你们要尊重我,我有自己的尊严,你们不许看不起我、忽视我”等等,实际是对自我的维护,自我地位没得到满足的一种呐喊和要求。因此,稍微对他有所否定或贬逆,心态马上恼乱不安。这是我爱执深重的表现,是必须消灭的对象

真正的自尊,是尊重己灵或自心本有的体普贤、用普贤,而起尊重自性佛的善行。自己对这个虚假的身心幻影执为是“自我”,时时要维护它的尊严,这是错乱的举动。不要去维护它,应该彻底地放下。

真正的自己是体普贤,不要害怕放掉了假我,自己会消失。其实真正的自己是体普贤、用普贤,跟毗卢遮那佛和普贤菩萨无二无别。认清了这一点后,不甘埋没在二我执的错乱境界里,而会立志尽未来际念念发挥普贤行愿力。

像这样常常祈愿实现普贤殊胜行,也就是立志要达到跟普贤菩萨一样。他修礼敬愿王,我也要修到礼敬愿王;他能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我为什么不能?我誓愿达到跟他一样。对此修任何善根都这样回向,这才是“丈夫自有冲天志”,才是真正的自尊,才是大尊重心,因为受普贤行愿的启发,心量顿时开展为无限深,顿时是万行圆备的因,愿心是如此的贤妙,这是发起尽一切时处、一切种类、最极圆满的祈愿,以如此尊贵的心,当然常居尊胜之家

或者这样类推来了解:中有教法中说到,生前造恶的人会显现像阴暗夜色一样的中阴,行善的人会显现晴明夜色般的中阴。受生的时候,善人见自己升到很高的楼阁宫殿,听到寂静美妙的音声等;恶人以心识邪恶的缘故,在入胎时听到纷乱的声音,感到自己进了稠密的丛林等。这都是由自心所感,随着心识的状况,自然变现相应的境相。以诵《普贤行愿》的大尊贵心,不可能现出下劣的恶相

或者按照因果律衡量,种姓高贵的因是摧伏慢心,对于尊长等精勤地修礼拜等,以及修恭敬他人的善行。而在修普贤行愿时,念礼敬愿王是作意礼敬一切三世佛,念恒顺愿王是作意恭敬承事一切众生,如同恭敬承事如来一样,这是出现无数尊贵果报的因。在将来不同的时间处所里,一定会常常生在尊贵的家族中。


(4)
士用果


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

接着说到士用果。“士用果”,指士夫用某种工具所成办的事业,或依某种力量所出生的果。对普贤行愿作了十法行后,就开始成了因位或预备役的普贤,或者更高资粮位以上的普贤,这样会发生很大的作用力。就像战士,他拿的武器是非常强大的,所以能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我们这个自性佛,持着普贤行愿的利器,它有核弹那样的摧伏力量。核弹有外在的暴破力、巨大的杀伤力,而普贤行愿是遍及虚空法界,从内心深处发起全分善根,具有最大破恶制邪力量的大愿王,因此对它至心地作十法行,就能无余地破坏一切恶趣,远离一切恶友,制伏一切外道。它的士用果有这种周遍、广大、无尽的量。


以下解释三句经文的涵义。

一、“悉能破坏一切恶趣”。要这样从正反面观察认定:一切恶趣都是由业果愚的蒙昧性,驱使心造作各种非福业而感得的。破掉了业果愚,深信了贤善之行的利益,之后借助普贤行愿经文的启发力,使对贤善之行的希愿一举推进到周遍虚空法界,穷尽自性普贤所具的一切妙德,称合法界真心的量,使愿力达到最极圆满、周遍、广大无尽的程度。这个大心力像刮起了劫末的毗蓝风,能无余扫尽一切恶趣业因,破尽一切恶趣业果

二、“悉能远离一切恶友”。古语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善心和恶心现出来的是两种气,不会吸在一起。恶友只会亲附恶性的人,对于正气强的人邪鬼都不能近身。如果某地闹鬼,正人君子住进去,鬼就不能作乱,这就是正气的力量。“正”来源于善,普贤行愿是善的极致,这使得对普贤行愿做十法行的人能远离一切恶友

或者就自方来说,熏习普贤行愿会使得善根力很强根本不去沾染恶的境界。在遇到邪恶的气氛时非常敏感,马上就会辨别,不会同流合污。他是有灵知的,不必要做什么逻辑分析,自心就是最好的探测器,一碰到那种气氛,马上感觉到不好,而不会入进去。

对比来看,现在很多人把颠倒的法看得很神圣,像是唯我独尊、崇尚享受、一味索取等,一遇恶的境界,就像苍蝇逐臭似的马上钻了进去,这显然跟修普贤行愿的气氛不相应。


如果很注重在心上串习普贤行愿,对一切众生都观为佛而作礼敬,那必然会恭敬、善待身边的每个人,而不会崇尚唯我独尊,自然会远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又如常常发广修供养的大愿王,每次都是发心用最好的东西供养。只供养一点不能尽心量,因此是把尽虚空界中的一切胜妙供养具,供养到十方三世一切刹尘中的诸佛那里,而且让供养的愿力永无止息,念念相续。开出了普贤供养愿王的大心量,还会只想着索取,不愿意奉献吗?当然不会。因为已经受了熏陶,成为因位普贤的善妙习性,自然会远离自私、索取、斤斤计较等的狭小心态,也不可能亲附自私主义者。

又比如好好地修恒顺大愿王,每一次都祈愿对虚空法界刹海中的任何种类众生,都像孝敬父母、奉事师长和供养诸佛那样,给一切病苦作良医,对失道者指示正路,在暗夜中作光明,让贫穷者得伏藏,永远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自己一心希愿的是能做一切众生最亲的人,能毫无条件地尽量随众生的心帮助他们,直到把他们安置在佛果为止。以这样的行愿力,必然充满慈悲关怀,这样哪里会像现代心灵扭曲者那样,喜欢冷酷、自私、尊崇自我、狡诈猎取呢

或者常常发心随学诸佛,会整天沉溺在愚痴、散乱、毫无意义的影视娱乐等中吗?会喜欢各种颠倒的世间学说和行为吗?一定会远离这些方面的恶友。

像这样,念念精修普贤行愿,就会很快出现它的士用果,也就是不喜欢种种自私、冷酷、索取、征服、狡诈等念念执著自我的行为。

由此就知道,修普贤行愿能远离一切恶友。这意思是说,它会使我们的心远离这一切恶的作意、恶的见解,身口意远离一切恶的行为,境缘上远离一切邪师、邪论。由于先前熏好了普贤行愿,致使心非常灵敏,一遇邪师恶友,就像看黑白那样非常清楚,马上就会认定,而不会同流合污。这也是由缘起力所致。修普贤行愿开出了大心力,就根本不会陷入颠倒邪恶、荒诞不经等中。这有极大的灵性,由执著自我起的各种小小的心态和行为,各种自我表现、自我张扬,追求一点世间声色享受、名誉地位,乃至只求个人解脱、舍弃众生等的言论和行为,绝对一眼就能认识,心里一点不会沾边,这就是修普贤行愿大的作用力,叫做士用果。

三、“悉能制伏一切外道”。先要明确外道的相,再确认修普贤行愿的作用。不入三宝门,在邪僻的行境里发展不休的人叫做外道。修普贤行愿是反过来走,而且走得最开阔、纯正,让正面的心发到极点,以正的力量决定能制伏邪恶,就像太阳出现时黑暗无法并存那样。内在不受人我执和法我执的牵制,顿发称性、周遍的大善心,就制伏了内在一切愚痴迷惑中设立的行为。这样以内心调伏的缘故,在外就能无余制伏一切外道


(5)
离系果


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这是离系果。离系果指脱离系缚,也就是经中说的“悉能解脱一切烦恼”

我们要这样来体会:烦恼总是在缠缚着我们的心,观察其根源,恼来源于人我执。由于把五蕴的总聚看成了我,执著我后就分判自方他方,由这种分判会发出爱憎等的各种妄动。那么怎么来解脱烦恼等的系缚呢?如果没有发普贤行愿,使心顿时启开到合于法界量的同分状态,那就总是陷在自我狭小的困境里脱不出来。这样有自我的执著,就被缚在烦恼网中了。而一修普贤行愿,内心的普贤被唤醒,就像心中出现了狮子王

狮子的心力最大,非常雄猛高胜,这是指内心起了极大的善心力量,出现了极广阔的、圆发万善的心境,丝毫也不落在邪行阴暗里。狮子王一哮吼,那是有极大的威力,百兽闻之皆脑裂。普贤行愿的大心力一发开,法界心量一打开,各种狭小的偏执、爱憎、自私、自卑、我慢、嫉妒等,会被顿时扫空。这些就好比内心的虎豹豺狼、鸡猫蛇狗,是一个个小的邪僻心态。总是被它缠住而难以脱离,就因为没有普贤愿力,善的正气没发出来。

就好比要治一个病,正气调动出来,邪气就侵入不了,由此能摆脱疾病的缠缚。同样,如果注重修普贤行愿使善心正气的力量不断加深,这样修是非常强大、圆满的开发。一次次累积上去,最终串习成了秉性,身心就完全被普贤行愿摄持了,它在内心里驾驭一切。以它运行的力量,开阔雄朗,就摧伏了烦恼群兽,可以一扫过去各种狭小阴暗,从中脱出,所以叫做离系果。远离烦恼系缚,就成为福田,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3. 往生净土利益 



(1)
最特别的利益



最特别的利益——往生极乐净土,成满愿王,速成佛道


下面讲到以串习普贤行愿极强大的功能,临终的时候它会引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之后能迅速见佛、得到授记,以佛力加被的缘故,开启内心无限的力量,普于十方世界中救拔无量有情,速疾完成佛道。从这里能看到一条极其迅捷圆成佛道的光明大道,我们都要认识这个生命的大方向,这极其重要。

正是由以下一段经文,能十分明确地看到普贤行愿最终由导归极乐来完成。其中的秘密是,弥陀愿海极强增上缘的力量使得行者的心迅速开发。以速疾登地的缘故,显发本性无量功德力用的缘故,现前成满普贤行愿。

我们要由此决定好成佛之路,方向极其明确:此生修任何功德,都依普贤行愿印持回向,而且一心归入极乐净土来成满愿海;临终自己的愿力和佛的愿力相合,顿时得到上品往生,蒙佛授记,从此能利益无量众生,现前行持普贤行海。务必要在这上引发胜解,再修普贤行愿才能完全合在自身上。里面的任何愿文都成了殷重执持的心要誓句,全数都安立在自己内心中,那决定从这一生起一直到往生登地成佛,在这整个历程中产生无限广大的功德胜利。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自心上学这部大愿王,而不是有口无心地念两句,这上面有一比无量的差距。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经文说到“又复是人”,“是人”真心修学《普贤行愿品》,导归净土的。当他到了临终的最后刹那时,此生因缘生的诸根、亲属、威势等全部会失坏。毕竟无法抗拒无常的铁律,生者必归于灭,聚者必归于散,有得必有失,因此这些世间法都靠不住。那么什么法才最靠得住呢?就是我们心里立好了普贤行愿,愿力达到坚固的程度,从此它会一切时引导我们趣向最好的境地,这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法。所以我们的心要靠在愿王上。

这里的要义极其关要,我们要进一步观察清楚,直到发起定解为止。这里要看到内缘起上极妙的涵义。祈愿是内心的法,而不是外法。身体、财富、眷属等是外在的法,不可能带到后世,所以到临终都会离开我们业和愿是内心的法,一旦造了就安立在心里,会一直跟着心走。这样会发现,只有修心才不落空。所以古人有一颂说得非常好:“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那么怎么在心上修才能做到不落空,而且时时都能利益我们,又是得到最圆满的利益?有没有这样的妙法呢?的确有,就是在心上串习普贤行愿,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大、更圆满的发愿。

如果你有慧眼见到这个大义,那一定会极其注重在自心上建立普贤行愿的最大缘起。每修一次,就是在自心上安立好一整套最完美的密码。这是以尽法界量来设定,是虚空界尽之间永无穷尽的大愿,所以在缘起上永远不会消失。又是念念相续无有疲厌的愿力,又是以导归净土作为速成的方便,因此一舍报刹那间就生到了极乐世界。就像箭射一样立生净土,没有第二个方向。

但现在很奇怪,有的人说:“我特别注重修普贤行愿,但我对往生没兴趣。”又有些人念到前面的愿文时,好像还有点真心发愿的意思,等念到“愿我临欲命终时”,并不是立决定的志求生西方,他认为前面可以发,到这里就保留了,“我不想去西方”。但这很相违,因为普贤菩萨教导我们以导归极乐来完成普贤行愿的。这是整部大愿王极关键的要害处,却被当成无关紧要的啰嗦话,随便溜过,这样做是很离谱的。

到生命最后一刻,色身的势力无法维持,四大就会分离,诸根全都散坏。身体都是如此的话,何况外在的亲属、权利。当我们离开人世的时候,任何亲属都无法跟随。其他的辅相、大臣,拥有的王宫、国土,轿车、豪宅、存款,丝毫也带不走。


这时,什么才能引导我们向前呢?只有心中建立的大愿王,它会在一切时中引导我们的心向前,直接趣向极乐世界。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每天都要按这部经祈愿,这是因为愿力真正强到量了,处在任何时候都会按照愿力去走。好比世间男女相爱,爱得深了,发烧说胡话的时候还在叫他爱人的名字。就因为作意太深,深入骨髓,所以会达到任运就起的地步。世间恶法尚且如此,何况是发起了普贤行愿力,每天不断地熏习,一旦坚固成性,那一定是时时都会起引导作用。


人到了关键时候,往往是平时串习得最深的心引着他向前。邪恶的心串习深了,到那个时候任运就起;贤善的心串习深了,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对普贤行愿有无比深的信仰,有确然不拔的胜解,已经深植在内心当中,那就根本不怕,一切时都会由愿王引导着心,会走上无比宽广的大道。因此,这是对自己最大的护持,也是最大的升华,它会使未来的前途无限美好。

懂了这些才会决定下来:以后修集每一分善根都要用普贤愿王来印持回向,也就是念《普贤行愿品》猛利地祈愿,使善根唯一往普贤行上去实现,而绝不再走到别的道上去。这样的话,因上已经正了,就不愁不得果。而且特别注重往生极乐世界的发愿,那一定会迅速地圆成。到临终时,以愿力不虚的缘故,决定会牵引着自心往生极乐世界。

因此,经中以决定的语气说到:在一切都不相随之时,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就往生到极乐世界,而不会流入生死恶趣

有人会问:念佛就能往生,为什么要修《普贤行愿品》呢?要知道,修《普贤行愿品》有极大的增上力量,真正跟大愿王相应的人都是上品往生。这是快速圆成的极重要正因,它也是信愿行中愿这部分最完善的内涵,所以念佛人应当把它视为往生的圆满正因,奉为日日必行的功课。


(2)
往生后的殊胜果报


下面关键要看到普贤行愿是怎么快速推进我们成佛的进程,或者怎么让我们得到极迅速的开发。在看到法门的圆顿后,我们会注重因地的建设。


总的来说,这是由两步飞跃而迅速圆成道果:第一步,即生生入净土,一到净土就见佛、得到成佛的授记;第二步,得授记后,迅速开发自心的功能力用,速疾成佛


第一步: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在生时以至诚心修习普贤行愿的人,一往生就见到阿弥陀佛和文殊、普贤、观音、弥勒等诸大菩萨。当时看到这些大菩萨色相端严,具足功德,都围绕在阿弥陀佛身边。见到自己坐在莲花里,得蒙阿弥陀佛给自己授予成佛的记莂。


如是小乘的根性,往生时会感得阿弥陀佛和比丘众前来接引。但修普贤行愿圆满大乘因的行者,所感的当然是直接见到阿弥陀佛和诸大菩萨,而且立即得到成佛的授记。


第二步:


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像这样在得到授记后,就会在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里,普遍入在十方没办法说出数量那么多的世界里,以无碍的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作利益。这是文殊智和普贤行圆满的发挥,也是回向简轨中“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的圆满实现。

总的来说,普贤行愿摄在两种愿力中:一是智慧穷证法界的愿力,二是大悲遍入众生界作利益的愿力。两分合起来,称为菩提心、大道心或无上道意。广演开来,普贤行愿有无数支分的内容,是圆满周遍的行愿之海。

由于因地已经在自心深处设立了愿海的全套内容,因此能和弥陀愿海加被众生彻证法界的愿力充分相合,就像函盖相称那样。因此一往生就见佛,就得佛授记,就有弥陀神力无碍地进入自心。如同四十八愿所说,迅速开发极其广大的功德,包括极大的六种神通、智慧、辩才、陀罗尼、三摩地等。如此在迅速登地后,继续由普贤行愿力摄持,时间上入于无数劫海;空间上入于无数世界;智慧上成为大如意宝性,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任运地普作饶益。这就是从体普贤发挥出用普贤,而极为圆满、高效地作利他事业。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在得授记不久就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就无上正觉,转妙法轮。也就是速疾圆成佛果,之后化在无数世界里,示现降魔、成道、转法轮等稀有事业。能使佛刹极微尘数世界里的众生发起菩提心,随众生的根性教化成熟。一直到穷尽未来劫海之间,能极广大地利益一切众生。

4. 嘱咐受持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

这里普贤菩萨摩诃萨劝导一切有缘者以至诚心受持这部大愿王,因为缘它作十法行会得到只有诸佛才能了知的极大功德聚。

普贤菩萨这样说:那些众生如果闻信了这部大愿王,能持在心中,或者常常读诵,用来发愿或印持回向,或者为他人详细解说这部愿王的理趣,那么他们所得到的所有功德的量,除佛以外没有能知道的。

这里要这样来认识:对于无上的普贤愿王行持十法行后,究竟会出现多大功德的量,以愿王的周遍性、圆满性、无穷尽性、念念相续性,这将导致从现在直到成佛之间源源不断出现多大的量,除佛以外,绝对没有人能测到它的边际。这里面一念一行的功德都超出了数量,无边无量,何况念念相续。就在这无量上,还会出现无量的无量。当它逐渐深入时,有超几何级数倍的增长率,谁能测到它的量呢?除了彻证法界的佛。

我们还可以这样透过对比来认识:比如《贤愚经》里讲,一个人缘三宝作了一些供养,之后以发愿作印持,这使他在九十一劫中连续得到善报。但他只是发愿来世要得到受用自在,或者能遇到佛闻法、证得圣果等,这跟随顺着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发普贤行愿印持相比,实在有无数倍的差距。


比如我们现在通了这部经的教理,再念十大愿王,一起心作意的时候就已经含遍了全法界的量,摄尽了无量普贤行海。我们的这种发愿确实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圆具万善。这个缘起的势力是不可思议的,它会怎么圆满、周遍、无尽地发展,这的确是超级事件。对于这件事的因果量,一定要依缘起律确认到在世俗缘起上决定没有比这更大的量了。这也是称为“愿王”的原因所在。

善行种类上,具足一切种类的最圆满量;境上,是尽法界虚空界,含摄十方三世一切刹海的最圆满的量,穷证法界时现前什么样的量,现在就按这么来模拟;时间上,直到虚空界尽之间无穷无尽,而且又是念念相续不断,达到最圆满的量;行为境界上,是事事无碍、重重无尽地现相起用,达到至极圆满的境界。这样多重的圆满、多重的周遍、无限连起来,就发现在发愿因地上极其广大,而果唯一是按因的缘起来呈现。这样就会恍然明白:的确没办法测到它的量,除非是彻证法界的佛。因为在佛的一切种智里现的是全法界的量,所以能见到它的所有果报相。其他人没有穷证法界,最多只是在自己的证境中见到局部的量,证境外的事他也看不到。

普贤行愿是以全法界量的方式在进行,这才认识到:原来这么不可思议!这部愿王,下至能闻到一个句子,能在心里受持一下、读诵一下,或者给别人详细开演。这有多么大的利益,请无数位十地菩萨来,让他们衡量一下,也只能摆摆手说:我们测不到这个量的边际。所以,不能认为只是这么念一遍,不会有太大的量吧!要知道这是极其圆满的量,是超出量的量。所以,一定要记住这句:“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千万不要怀疑,认为真有这么大的量吗?就这么念一下、听一下,就有这么大的功德吗?等等。诸如此类,一怀疑就打了折扣,就不能用全分的心力来受持。因此能至心信受,就不会有全分的果量,会使得极殊胜的法变得没有很大效果。

好比我们持咒时关键要有信心,要坚信咒的力量,以信心来念就有功效,心里怀疑就不灵了。临终念佛能否往生,还是要看信心,如果怀疑:我这样念就能往生吗?一有怀疑,心一动就丧失了大利

这里有三方面的信心:一要信自性就是体普贤,一发挥出用普贤,决定能得到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二要信佛语,日可冷,月可热,虚空可粉碎,大地可平沉,佛语也绝对无欺诳。决定如佛语所说般,修学《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只有诸佛才了知它的量。三要信这部《行愿品》的经文有极大的作用力,随着它作意入观,对于我们成佛道、圆成普贤行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有这样的胜解信,它会最大地支持我们行持这部大法,而且会发起极大的修持欲乐。这以后就根本不一样,我们会非常敬重地受持它,视它为如意宝。

受持以后会去披读,披读以后能不看书讽诵出来,讽诵以后能持在心里,不断地熏习,乃至扩展到书写、供养、开演、思维、修习等各个方面。

对于无上的愿王,只要我们用心尽量地作十法行,最终一定会熏成普贤行愿的内涵,而源源不断地发生利益,一刹那都会出现无限无量如虚空般的功德,因此下面讲到:


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像这样,对无上愿王行十法行的人,在一念中,所有行愿都能成就,得到的福德聚无量无边。这体现了圆顿法的特点。或许有人信不过:怎么一念中所有的行愿都能成就呢?怎么一下子就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呢?他不知道这是称性发愿的缘故,本性里是如何圆满、周遍、无尽,完全符合它的量来发心,以这个缘起,在一念中所有行愿都能成就,所得的福德无量无边。

“无量”,指以万、亿、兆等有限数量无法定量;“无边”,指发生的量没有边际、局限。以自身成就了行愿,获得无边福德聚的缘故,因此有极大力量,能在烦恼大苦海中拔济无量众生,让他们都出离生死,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最后引清凉国师的赞语,作为十大愿王讲解的吉祥结束:


“殷勤颂德,意在劝持。然此经一卷,文少义丰,实修行之玄枢,乃华严之幽键,功高德远,何不修持?西域王臣未有不习。”

意思是说,在这段经文里,普贤菩萨殷勤歌颂修持《普贤行愿品》的功德,这是深有用意的,意在劝导有缘者都能尽未来际奉持这部大法。这卷经文字如此简要,义理如此丰足,实在是修行玄妙的关要,是深入华严玄海的幽深关键。功行极其高深广大, 作用力极其深远。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一点,为什么还被动地坐着,不发起修持呢?古时印度,无论国王、大臣,没有不修习此经的。

得到这么圆顿的法,我们应该倍感庆幸,日日夜夜奉持这部愿王,这样一定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


未完待续



往期精彩回顾
普贤行愿大亿修|愿海心髓大亿修【报名链接】
2018金刚萨埵共修倡议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序品第一 | 讲记 09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普贤行愿大亿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