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让世界见证爱——仁医救世 | 为了救人,您能否甘背骂名? Back

让世界见证爱——仁医救世 | 为了救人,您能否甘背骂名?

求学的足迹 求学足迹 2020-01-13


让世界见证爱——仁医救世




仁医可以救人

亦可济世

来自仁波切大学演讲伏藏的加持

07




甘背骂名的神医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报道说,各类职业中很想改行的有三种:一是警察,一是医生,还有就是老师。


为什么?因为他们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而与此同时工作又十分辛苦,薪水也不高。


不过我觉得从医是非常神圣而具有意义的。当然,如果只是自私的发心,把这个职业当作升官发财的手段,就不值得赞叹了,自己也难免产生苦恼,会冒出改行的念头,甚至做出不清净的行为。比如现在个别的私家医院,并没有良好的医术,但是利欲熏心而鼓吹自己医术如何高明。这种行为非常可怕,是把人命当儿戏。


作为医生一定要想到:人的生命最为宝贵,与之相比,其他一切都不足为重


像古代的一些医生,都是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清朝初年,江苏常州有位魏神医。有一次他去一个危重病人家出诊,等他离开后,那家人发现病人枕头下的十两银子不翼而飞了。


病人的儿子怀疑是魏神医偷了,便捧了一炷香,跪倒在魏神医的门前。魏神医很是诧异,问他这是干什么。病人的儿子道出了疑情。没想到魏神医听了之后,马上爽快地承认了,并说:“我因为有急事要用银子,就悄悄拿了你家的十两银子,本想下次给你父亲诊脉时再放回原处的。”说完,就把十两银子归还给病人的儿子。


如此一来,街上围观的人个个听得目瞪口呆,一时间对魏神医的非议之声传遍大街小巷。然而魏神医却毫不在意。


大约半个月之后,那个病人痊愈了,在清理病床时,发现了丢失的十两银子。此时病人父子才知道冤枉了魏神医。


羞愧难当的父子俩又跪倒在魏神医面前,那个父亲痛哭流涕地说:“我们家的银子并未丢失,是我的儿子诬陷了先生。今天一则来送银子,二则特来向您请罪。”


而病人的儿子则十分不解地问道:“先生,我那天听信谗言诬陷了您,您明明没有拿银子,为何甘愿蒙受骂名呢?”


魏神医说:“你父亲的病情正在紧要关头,如果找不到银子,一定伤心绝望,邪火上攻,病情会急剧加重,很可能命丧黄泉。所以,我宁肯背上骂名,也要救他一命。”


魏神医这种慈悲济世、无私利人的高风亮节,让人感动。


现在的很多医生,不一定能做到像魏医生那样忘我利他,但是一定要想到:自己的职业关乎人命,而人命比什么都宝贵。


不过如今也有极个别医生确实让人失望,病人明明已经死了还不断给他输血。听说现在正规的医院都有“三查七对”制度,但是往往还是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作为医生,之所以要认真负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医生就是病人的依怙


以前我生病时,每天查房医生进来时,我都会首先寻找我的主治医师,一直用渴望的目光寻觅着,如果看到了他,那么他之后的一举一动都会清晰地映入我的眼帘,这时我的目光就变得很敏锐。我想很多病人可能也跟我差不多。


有时我发现医生对我的病情似乎不太关心,只是走马观花地敷衍时,也会禁不住忿忿不平:“我在这里已经住了七天,花了不少钱,你居然连我得什么病都不清楚……”当然,我也遇到有些医生非常尽职尽责,在我入院的第一天,就仔细查看资料、询问病情,这让我心中如巨石落地般,放心多了,“也许他能治好我的病”。我的病并不严重,心态都是这样,那其他很多病人也不例外吧。


因此,医生在救治病人时,一定要细心认真



细心和认真

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不易

您待生命高于一切的珍视心

会让您的病人感受到极大的安慰



佛陀患病的前世因缘



现在很多年轻医生,刚参加工作时非常认真,但时间一久就变得疏忽了。此时一定要提起警觉,常常检视自己——如果是无意中犯错,那情有可原,因为凡夫人都有毛病和习气;如果是明知故犯,那么站在世间角度,就会有难以逃脱的责任,而站在佛教角度,也会有可怕的果报在未来等待


对于因果,大家不可不重视,因为一旦违背了它,即生或来世一定要感受痛苦,甚至获得佛果时也需要承受报应。


佛经中记载,佛陀有一次显现上骨节疼痛。这其实是难以置信的,就如同一国之君还要遭受法律制裁一样,所以当时佛陀座下的众多眷属都大惑不解,于是佛陀讲述了其中缘由。


这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佛陀那一世是一名医生,善于识别各类草药,专治奇难杂症。


有一天一个长者的儿子生了重病,苦不堪言,于是把这个医生请过来,对他说:“请为我把病治好,我将给您很多金银财宝。”医生尽心地为他治疗, 不久就治愈了他的病,但是长者子却没有履行承诺,并没有给与报酬。


不久,长者子又生病了,再次请来这个医生,依然承诺重金相报,但是等医生治好了病,他又没有兑现诺言。


不巧的是,长者子后来又患病在床,再次请求医生,依旧许下诺言。医生仍然治好了他的病,但是他病愈后还是没有给医生丝毫报酬。


再后来,长者子又一次生病时,他对医生说:“今天您好好地帮我治病,我一定给与丰厚的酬报,并且把前面亏欠的一并奉还。”但是医生想到自己屡次三番蒙受欺骗,不仅不再信任,而且心生怨恨,于是给他开了非药——对他身体有害的药。长者子服药后病情加剧,不久就一命呜呼。


那个医生就是佛陀的前世。因为这个恶业,他辗转堕落于地狱、饿鬼、旁生道中,感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甚至成佛了还要承受骨节之痛。


这个故事里,佛陀用亲身经历为我们示现了因果不虚的道理。所以面对因果,大家确实要谨小慎微,如理取舍。



您可以不信佛法

但因果规律比比皆是

它是我们生活中的无形之手

劝君谨慎取舍



治身与治心



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对于因果规律,有些非常相信,有些不一定能马上接受。不过大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确实有不少病,即使最先进的仪器也查不出病因,即使最好的药物也无能为力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不得不提及“业力病”——这种病不是今生中饮食不当、受凉劳累等所致,而主要源于前世的业力。所以,治疗这种病的方法不是调养身体,而是疗愈内心,诸如禅修、忏悔等是对症之“药”


遗憾的是,很多医生对于这个道理一无所知,只是医治身体,而忽视了内心。


其实真正英明的医生,既会治身,更会治心,因为从某个角度而言,心是诸多疾病的始作俑者。


我有时遇到一些病人,也会给他们讲一些调心方法,以此帮助他们缓解心中的压力以及情绪,这对身体康复有很大帮助。


古希腊的柏拉图曾说:“医生所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们只治疗身体,不医治精神。但精神和肉体是一体的,不可分开处置。”


所以,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在医治病人身体的同时,也要学会观察他们的内心。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烦恼与执著,如果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慰与开导,会对他们大有益处,因为病人常把医生看作最大的依靠。


如今有种怪现状:病人需要依靠医生,但又不太信任医生。不过离开了医生,病人也无计可施——不懂医术,也不能一直忍着,那怎么办?还是要求助医生。


所以,每一名医生都应以真诚心对待病人。只要有一颗真诚心,即使不被其他人认可也无妨,自己于心无愧就足够


我有时想:如今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微时代,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放大很多倍,之后曝光在全世界人面前。


在这种情形下,希求所有人都对你颔首赞许、对你的职业交口称赞,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关键是自己有一颗利他心,保持清净的行为,如此一来,即使外面流言纷飞,你的内心依然可以坦然、清净、快乐。



没有人能得到全世界的赞叹而没有非议

所以对待流言的冷静态度

是内心清净坦然无愧

应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下期预告


什么是行医的成功标准?

这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大课题

怎样能在这条助人的路上走得稳健?

教给您医生的修行


上一篇:让世界见证爱——仁医救世 | 想不想做苍生大医?



文字整理 / 一心一意

排版 / 一心一意

配图 / 殊霞



求学足迹 


在弘法利生求学的路上

我们一起留下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