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28课-法师辅导 Back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28课-法师辅导

课前、课后教诫的重点、难点


(一)不共加行的每个修法都可深可浅


1、针对不同的人,不共加行起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1)针对有些初学者

是入门的加行,积资净障的,让我们的根基成熟的。


(2)针对根基已经成熟的人

所谓的加行法就不是说只是让根基成熟,而是让证悟增上或者达到圆满究竟的方法。


2、详说不共加行的每个修法都可深可浅


(1)皈依

A. 何为皈依

皈依就是内心中对上师三宝生起非常殊胜的、清净的信心。

B. 从皈依时起到成佛之间都是缘三宝在修行

所有的修法、所有的修行都离不开三宝,从皈依入门开始到成佛之间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三宝,不管是刚开始我们皈依它,还是中间所修的法义,都是缘三宝、三宝的影像逐渐去修持。

a. 三宝自性是解脱的自性,我们依止三宝其实就是依止解脱,宣讲解脱道的导师、解脱道的本体——法、还有修解脱道过程中的助伴,全都是和解脱相关的。

b. 现在所修的这些法,每天祈祷的对境,或者依止的圣僧众等,其实都是和三宝有关的,我们自己庸俗的心也是逐渐地朝三宝的自性看齐,逐渐修正自相续中的习气、毛病,生起一些证悟,逐渐趋入到真实的解脱道当中。

c. 成佛的过程,首先是对本性部分的了知、现前,这叫僧宝自性;如果僧宝自性圆满、所有的佛性圆满之后叫佛宝自性,佛宝是僧宝的究竟。

C. 皈依的意义有内外两层意思

a. 外皈依:完全认同三宝自性,对它很景仰去礼拜,把它作为一个膜拜的对象。

b. 内皈依:在皈依之后,我们自己为了现前三宝的自性一直努力。

D. 皈依的修法是由浅入深的

a. 随着我们对皈依本性的了解,就知道皈依的对境从外面安立佛法僧三宝,逐渐会趋入到内在我们本性中具有佛法僧三宝的本体。

b. 生起的信心也是对外在三宝的功德如是的了知——是依怙处、是皈依处,然后逐渐相信我们内在的佛性,对内在的三宝生起信心,完全认同我自己本具有佛功德、正法功德和圣僧僧宝功德。知道佛果不在外面,三宝的自性也不在外面,就是我们的本性,如果能够认证、现前这个本性就是成佛。

E. 皈依修法逐渐深入的关键在于了知三宝的功德和本性

修皈依,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信心要生起来,要完全了知三宝的功德,对佛的功德、正法的功德和僧宝的功德如果真正了知之后,我们就愿意把时间、精力放在皈依三宝上面,或者如有些地方讲皈命三宝——以生命来做皈投和依靠、完完全全依靠三宝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就不是所谓的迷信。这是了解了对境的功德之后生起的信心,这种信心是真实的。


(2)发心

A. 发心的修行有深有浅

a. 发心是趋入大乘的入门

(a)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相当于进入了大乘的门。

(b)对刚开始学习的人来讲,菩提心的修法主要是生愿菩提心,生起一个为了利益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心。

b. 发心含摄整个大乘道

(a)菩提心的自性从愿菩提心到行菩提心。行菩提心从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到智慧度;这里面又有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如果再展开,密宗的大圆满等等都包括在里面。

(b)菩提心的修法可以很深,可以相应到究竟的实相,也是我们要修一辈子的,生生世世都要串习、现前,要完全显露菩提心的本性。

B. 逐渐由浅的修法趋入深的修法

a. 首先发起愿菩提心

在我们内心中首先要生起不考虑自己、一心一意考虑众生,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的愿菩提心。愿菩提心是缘果而发起的心,第一个是要安置众生,我要救度众生、利益众生这是一个果;第二个是要发誓成佛,我要得到佛果。

b. 其次趋入行菩提心

(a)行菩提心主要是从因方面,成佛的条件、成佛的修法我们要慢慢去修行、串习、观修。

(b)我发了愿,怎么样达成这个愿、得到这个果呢?我开始修布施、持戒等等,通过行菩提心的途径逐渐达到我发愿的愿景——我要成佛,我要利益一切众生。这样成佛之后就可以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一样,真实地把众生一个一个的安置在解脱地、菩萨地、佛地,或者把他们接引到自己的刹土中慢慢调化等等,这个就是果位。


(3)百字明

A. 浅的修法

我的罪业很重,如果不忏悔的话,我要堕恶趣、堕地狱,或者下世连人身都没办法获得等等,所以我要通过忏悔的力量,把无始以来以贪嗔痴引发、通过身语意所造的罪业的本性——感果的功能消尽掉。

B. 深的修法

a. 深到什么什么层次

相应自己就是金刚萨埵,本性就是没有障碍的,所有的障碍、罪障全都是暂时的因缘法、客尘,究竟的本性当中没有一点罪障。

b. 重点在于你所持的见解

进入了密乘,学了等净无二见等很高深的见解之后再来修金刚萨埵,的确它就会直接变成成佛、照见本性的因。在修所有法的时候都相应于大等净见,很快就可以现前本性如来藏,因为每个众生本身都是佛,这些障垢是暂时性的,只要分离罪障的力量够强大,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中把覆盖在如来藏上面的所有的罪障全部清净掉,让佛性完全现前。

c. 功效

如果能够安住本性修法,不单单可以消尽感果的功能,连如来藏上的客尘都可以清净,它就是可以直接成佛的一种方法。


(4)供曼茶罗和古萨里修法

A. 浅的修法

我们福报不够、很缺福报,通过曼茶的修法可以让我们很迅速地积累资粮。

B. 深的修法

现前佛性。

C. 本性上来讲,积资净障的功德是一样的

a. 修曼茶罗也是清净障碍

从某些方面来讲,修曼茶积累资粮其实也是清净客尘,因为本性中没有欠缺的功德,都是圆满的,这部分资粮不需要我们积累。既然这部分资粮不需要我们积累,那到底积累资粮干什么?其实还是清净客尘,还是把覆盖在如来藏上客尘清净掉的一个方便。

b. 积资和净障只是不同侧面

积资也好、净障也好,其实总的来讲都是净障。每个众生都是具有与佛陀一样的功德和智慧,从这个侧面来讲没有不圆满的,全都是圆满的。所以,只需要通过各式各样的修行,把覆盖在如来藏上面的无明、愚痴、客尘清净掉,佛功德和智慧就可以现前。百字明是从清净罪业的方面来讲的;积累资粮是通过修行,让我们的心识中有足够的相应佛性的力量,从这个方面来讲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清净掉客尘。


(5)上师瑜伽

A. 上师瑜伽的修法也有深有浅

a. 初级阶段入门级别的修法

把上师当成一个外在的活生生的人,他具有功德,我祈祷他,他听到我的呼唤之后就过来给我加持,清净我的罪业或者加持我生起修法的觉受。

b. 深层次的修法

(a)通过闻思就知道上师分为内上师和外上师,内在的上师就是我们的佛性,外在的上师就是我们自己本来佛性的外现,它显现成上师的形象来帮助我们唤起内在的佛性——让内在的上师完全地显现出来。

(b)知道你和上师本来就是无二无别的,通过上师瑜伽——修上师瑜伽之后与上师融为一体,上师化为光进入我的心,和我的心成为无二无别来让我们认知无二无别的本性。

B. 认识上师的体性

a. 我和上师本性无别

真正从空性的侧面来讲大家都是平等的、一味的,显现上有很多不同的差别。大悲心也是平等心,没有我执,没有所谓的你我他,不会只利益我、我的亲属,不利益其他众生等等。大悲心、菩提心当中是平等心,空性也是平等心。我和众生、上师、佛陀的自性都是平等的。

b. 我有分别心故

从究竟来讲,自性虽然是平等的,我的佛性和上师的佛性本来就是没有差别的。作为上师他已经现前佛性,只不过因为我们有分别念,分别念现起之后,你我他好像是不同的相续、相互之间都不了解,这完全是通过客尘——分别心人为造成的不同的隔阂。

c. 认识了上师的体性会让我们的修行更有力量

(a)我和上师本来是一味一体的,只不过因为我的分别念、习气,导致了这种障碍,让我没办法现前和上师无二无别的法身自性,如果带着这种见解去修上师瑜伽的话,信心就更加纯净,而且祈祷、修行方方面面都更容易相应,就更加有力度。因为本来就是相应的,只不过中间有违缘阻挡了而已。

(b)如果知道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在发菩提心的时候心就更加勇悍,知道他绝对是可以度化的,因为每个众生都具有佛性,我也可以成佛,因为我本具佛性,了知了这些道理之后,对我们发菩提心,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c)如果你了知本具佛性如来藏,只是有客尘障垢的话,那么你对于所要现前的佛性,或者说对于可以成佛的信心就不一样。

C. 上师瑜伽会强制性地消融我和上师之间因为分别心造成的隔阂

a. 上师瑜伽的观想相合于本性

(a)外在的上师就是我们自己本来佛性的外现,但如果你对上师有不清净观,比如说你有邪见,其实就是对你自己本来的佛性不了解、生邪见,这样就会成为障碍、染污,让我们没办法通过外在的上师直指我们的心性,这就成为一种阻碍、违缘;如果我们对外在的上师没有任何邪见,完全地依教奉行,或者说有真正的清净心,其实就相当于对现前自己本身的佛性没有任何阻碍,没有染污的成分,这样很快就可以相应。

(b)真正修了一定时间,从见解上我们就知道,其实我们所观想的、修行的上师就是我们内在佛性的外现。从对待外在上师的侧面来讲,有要视师如佛、要把上师观成法身等要求,其实这样的观想更符合于佛性的外现——从显现上来讲他是佛,他所有障垢完全清净了。

b. 上师瑜伽的观想可以消融我和上师之间因为分别心造成的隔阂

通过不断地修行观修,尤其是通过前面的修法把基础打好了,一方面是自己的信心,一方面再通过上师瑜伽强制性的加持,这样因缘和合之后,认为我和上师、众生别别他体的分别心就没有了。


讲记中的重点、难点


(一)明观莲花光宫殿


1、原文

观修刹土实际上是广大心力的境界,观想圆满具足一切庄严法相、光明遍照诸方的莲花光宫殿。


2、为什么说观修刹土实际上是广大心力的境界

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在我们面前显现的都是不清净的剎土,但在修法的时候,首先要完全隐没这样不清净的剎土,观想成清净的剎土,这也是需要一定的心力才能够观想得到。如果心力不够的话观不了,或者说他遇不到、也不想观、观不清楚。


3、把现在不清净的显现观想成清净刹土之因


(1)二转法轮:实相本来离戏

二转法轮自空思想:二转法轮把八识和八识所见的一切法抉择为大离戏,把所有的法都破完了,将不清净的法、思想、概念等属于我们凡夫人的所有客尘的东西全部抉择为空性,连不清净的这个名字都不存在,就是破得这么干净。


(2)以三转法轮如来藏侧面解释:实相本来清净

A. 三转法轮他空思想

a. 二转法轮所破掉的部分,在三转法轮中叫做他空的“他”,“他”是不存在的,“他”是客尘,他空就是说“他”全都是没有的、空性的,都是不存在的。

b. 三转法轮的究竟实相就是能见所见无二,实相现相无二无别,完全是一味的,这就是三转法轮的胜义谛。这个胜义谛谁见到了,谁安住呢?佛陀完完全全现前了,佛陀所看到的现相就是实相,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别。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现相不是实相,在现相的背后或者深层次,还有一些更清净的东西。

B. 不清净现相的实相是清净的

实相就是大无为法的自性,就是本来清净的本体,隐藏在现相的深层面就是清净的实相,清净的剎土是本来具备的。不清净的庸俗的境界,比如我们不清净的肉身、诸根,还有外面不清净的山河大地,这些在三转法轮里面叫客尘,叫迷乱,这些本来是不存在的,这一切的一切来自于我执、无明——不了知实相。

C. 观想清净只是还原本来面目而已

现在我们把这一切观为不存在,观为清净的剎土,其实就是还原一切万法本来清净的状态而已。


(3)小结

A. 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些法本来就不存在

a. 所有众生分别念所见到的一切的东西,其实都是没有的,不是说如梦如幻的,就是完全一点都没有。我们现在抓住不放的,觉得不能放、本来是有的这些东西,全都是错觉,我们这个执著很深。就像在梦中一样,梦中的人告诉你这个是假的,你肯定觉得这个不是假的。其实,不管你在梦中怎么样认知,就是完全不存在的。

b. 这时候不清净的刹土要隐没,比如我们现在看到、听到的,在打坐的时候就要隐没,安住在等性,一切法都是客尘,都是不存在的,完全是清净的状态中。在仪轨中讲,观想诸法本性空,空性当中浮现种子字,有的时候浮现刹土。一切万法不清净的东西本来就是不存在的,是大离戏的空性,你没有什么可以抓住的,连名字都不存在,就是完完全全的清净实相,安住在这个清净的实相当中。这个时候观想莲花光宫殿就会很自然,就可以非常自然地直接趋入。在这个状态中生起本尊,生起清净,就是真的清净,就是完全符合实相的清净,不是说我这个肉身在这儿坐着,外面包着一身金皮、铜皮,好像变成了一个本尊,里面该有的血肉都有。

B. 佛陀为接引凡夫人的善巧方便

a. 通过无常法来动摇我们“万法存在”的观念

佛陀非常慈悲,先讲粗无常细无常,然后讲单空;或者讲细无常之后,再讲唯识;也可以先讲唯识,知道这些是唯识所现的,然后再讲单空,再讲应成派的离戏空,讲完之后,再讲如来藏,这样一步一步地讲下去,最后可以达到一切万法究竟的实相。就这样次第地顚覆我们对于这些法的错误认知。只有学到了最了义的时候,再回头看我们当年的执著,就会知道颠倒得离谱。

b. 密法是直接用见解抉择出来的果

(a)如果能够学空性、学如来藏,对我们学《幻化网》等密乘是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的原理就是这样的,为什么要把自己观为清净的本尊,为什么把这一切观为清净?因为它本来就是清净的。

(b)密宗直接用这个果,观一切空性,或者观一切清净。如果你懂这些步骤,马上就可以趣入,知道是这样子的,就直接安住。


4、关于“圆满具足一切庄严法相、光明遍照诸方的莲花光宫殿”

(铜色吉祥山、莲花光明宫是莲花生大师的刹土)


(1)莲师的住处:莲师从藏地飞走之后到了铜色吉祥山,现在这里还是叫罗刹洲,罗刹洲里有个铜色吉祥山,铜色吉祥山里有个莲花光明宫,这是莲花生大师住的地方。


(2)密宗持明者的去处:莲花生大师的刹土是持明的刹土,一般凡夫人根本去不了,往生这个刹土的条件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


(3)发愿要小心:有些大德强调,你发愿必须是铜色吉祥山莲花光明宫,不要笼统发愿往生铜色吉祥山,那样有可能会转到罗刹洲去。铜色吉祥山核心地带是刹土,但外围都是罗刹国。


(二)修行者对自己的观想方法


1、原文

在它的中央将自己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这样观想有三个原因:也就是堪为灌顶法器、生起空乐智慧、令上师欢喜摄受的殊胜缘起;形象观想成至尊金刚瑜伽母,身色鲜红,一面二臂三目,以急切专注的眼神盯着上师心间。所谓“急切的表情”指的是就像一见到上师无比欢喜、十分匆忙的神态。右手在空中摇动能唤醒无明愚痴睡眠的髅鼓,左手在腰际部位执着根除三毒的弯刀,周身赤裸佩带骨饰、花鬘悬垂,观想这样一个显而无自性宛如空中出现彩虹一样的形象。


2、将自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


(1)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

自己的本性是益西措嘉佛母,是清净实相的自性。


(2)不是说观为空性你就不存在了

在观空中,把自己的血肉之躯、自己庸俗的分别念都观为空性。虽然你的血肉之躯、分别念观为空性、不存在了,也不是说你这个人不存在了,因为你的实相还在,你的实相是大无为法,不可能没有的;如果要说没有,也只能是客尘没有。如果用智慧火烧你的话,最多把你的血肉之躯,把你的分别念烧掉,如来藏的本性是烧不掉的,莲花光明宫中间的就是你的实相。


3、将形象观为金刚瑜伽母


(1)形象

A. 如此观想之因

金刚瑜伽母是清净的形象,不是一般凡夫人的形象,更加容易相应清净实相。

B. 急切的表情

有时突然看到上师的时候,好像手足无措,不知道手放哪,脚放哪,也特别高兴,那种状态叫急切的表情。

C. 金刚瑜伽母的装束

a. 右手在空中摇动能唤醒无明愚痴睡眠的髅鼓

(a)手鼓长什么样

骷髅做的鼓,两片天灵盖相反做成的手鼓。

(b)为什么要用天灵盖做手鼓

法器中有些是用天灵盖做的,有些是木头做的,是有表示的,这个头骨是代表轮回的意思。天灵盖代表无明,或者轮回,或者代表无明的果,因为通过无明显现成人,人死了之后就是天灵盖,就是一个无明的果。舍弃天灵盖,就是舍弃轮回。把天灵盖做成鼓,这个声音就相当于唤醒无明,时时刻刻都能相应于实相,相应于智慧,唤醒无明愚痴睡眠。

b. 左手在腰际部位执著根除三毒的弯刀

弯刀是一种实相的智慧,表示根除贪嗔痴三毒,或者三毒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有这种实相的智慧就没有无明,没有实相的智慧就生起了三毒。如果有了弯刀有了智慧,三毒不生,或者能够对治三毒。

c. 周身赤裸佩带骨饰

(a)周身赤裸

万法在本性中没有丝毫的客尘、垢染,通过赤裸来表示一切万法究竟的实相,没有丝毫的执著、二取、分别、无明、垢染。

(b)佩戴骨饰

一般来讲,我们对于人骨、骨头都是厌恶的,但是在这里面是表示不需要舍弃任何一个东西,他的本性都是完全清净的,一切万法都是这样的,空性中浮现这些骨饰。


(2)观想要点:显而无自性宛如空中出现彩虹一样

A. 什么是显而无自性

虽然显现了,但是没有实有的本体,宛如空中出现的彩虹,很鲜艳。这个金刚瑜伽母,她的本体是空性的,没有丝毫实有的分别自性,同时也很明显地浮现。

B. 显而无自性不是不起功用

a. 观成不起作用就错了

阿琼堪布讲过,有些人说观本尊的时候要观成彩虹一样虚无缥缈的,这个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的概念中,彩虹是假的,是虚无缥缈的假东西,不起作用的。如果我们观本尊,分别念落到这个上面:这个是假的,是虚无缥缈的,不起作用的,只是一个观想的形象而已,那就大错特错了。

b. 应观成显而无自性但是起作用

虽然这里的彩虹现而无自性,但主要是从它的空分方面讲,明分方面还是很明显的,不但明显而且还是智慧的体性,观想的金刚瑜伽母或者本尊,完全就是智慧的本性。从她具有的智慧本体来讲,可以说它是实有的,从三转法轮来讲,它完全是起作用的,是真实的自性。


(三)观想主尊莲花生大士


1、原文

接着再观想头顶一箭左右的上方虚空中有一个由奇珍异宝组成的十万瓣的莲花垫,它上面是日轮,日轮的上面是月轮,月轮的上面本体是三世诸佛的总集、无等大悲宝藏具德根本上师,形象为邬金大金刚持(莲花生大师),身色白里透红、光滑润泽,一面二臂,双足以国王游舞式而坐,身着大氅、法衣、咒士衣,头戴莲花帽。莲花生大师的这顶冠冕有三种不同类型,邬金第二佛既不是由父因所生也不是由母缘所成而是在西南具乳海中的莲花花蕊间,于顿生觉性中诞生并证悟现有本基圆成的,当时诸位空行母赐予作为他部主标帜的冠冕,叫做“莲花苞帽”;莲师在八大尸林中行持禁行,行为远离善恶之边的时候,诸位空行母赐给作为他功德标帜的冠冕,名为“鹿耳帽”;莲师在萨霍国被国王哲拉活活燃烧的时候,他的金刚身不受火大灾害的侵袭,全身赤裸显得凉凉爽爽一样如如安坐在莲花中央。当时国王惊奇不已,生起信心,于是下令:“打开新锦缎宝库的门,取出我所有的衣冠!”这位萨霍国王将一切妙衣、服饰,连同国政、眷属一并供养给莲师,当时国王所敬献的那顶冠冕就称为“莲花见解脱帽”。这里指的就是这顶莲花见解脱帽,或者叫做具瓣五部帽。这顶冠冕内外双层表示生圆次第双运;顶端三尖表示三身;五种颜色表示以五身来利益众生;日月表示智慧与方便;蓝边装饰表示三昧耶无边无际;金刚宝顶表示三摩地如如不动;鹰鹫的顶翎装饰表示见解证悟到极点、修行已达究竟。莲师右手在胸前以契克印持着纯金的金刚杵;左手平托着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长寿宝瓶,瓶口用如意树严饰;莲师的左腋下明妃空行佛母以隐蔽式持着卡张嘎,卡张嘎的顶端三尖表示本体、自性、大悲三者;干湿旧三种头骨表示法、报、化三身;九个铁环表示九乘次第;五种彩绸表示五智;装饰着死人与活人头发表示在八大尸林中以禁行来摄受所有鬼女、空行母。接下来明观莲师的周围五光网眼的范围当中彩虹旋绕,中央有印度八大持明、藏地君臣二十五尊等浩瀚如海的三根本、护法神,他们都是超凡入圣的形象。


2、穿着:身着大氅、法衣、咒士衣


(1)大氅

外面披的是大氅,大氅很多是绸缎做的。


(2)法衣

A. 长什么样

大氅里面是法衣,是出家人的法衣,有时候是有红黄色格子的那种。

B. 在家形象可以披出家人的法衣吗

a. 莲师有出家形象

从显现上面来讲,莲花生大师是一个在家人,但在莲师的八神变里面,也有显现出家的形象,即班玛桑巴瓦、释迦狮子,但是平常的,莲花生大师显现的是在家形象。

b. 莲师是胜义比丘

(a)完全证悟了实相的出家人或者比丘叫胜义比丘。因为他们已经完全出了轮回的家,完全证悟了诸法实相,所以说这个角度叫胜义的出家人、胜义比丘。就是平时讲的了义的出家,或者真实的出家,所以他们当然可以穿这个法衣了。

(b)莲师是完全没有烦恼的胜义比丘。通过法衣来表示他的别解脱戒特别清净,显现上虽然没有出家,没有受出家戒,但是他内心中完全没有丝毫的烦恼,相续中的戒体都是非常圆满而具足的。


(3)咒士衣

就是密咒士穿的衣服,有时候是蓝色的。


3、冠冕


(1)莲花苞帽

为了庆祝莲师降生,空行母赐给他标帜作为部主。部主是很多部的主尊,比如金刚部的主尊,金刚部的部主或者莲花部的部主等。


(2)鹿耳帽

A. 来源

莲师在八大尸林中行持禁行,行为远离善恶之边的时候,诸位空行母赐给作为他功德标帜的冠冕。

B. 八大尸林

在印度有八大尸林,以前印度人死了之后丢到尸陀林里面就不管了,所以那里是集中扔尸体的地方,里面有很多非人、猛兽、毒蛇等,很恐怖,一般的人是不去的,所以很多修行者就把尸陀林当成寂静处修行,莲师在八大尸林中都行持过殊胜的禁行。

C. 在八大尸林中行持禁行,行为远离善恶之边

a. 禁行

(a)是一些成就者的行为,通过禁行超越善恶,有时候是要超越自己的分别念,就是禁止一切分别念的行为。

(b)莲师在八大尸林当中行持禁行,通过自己的证悟,调伏了很多的非人等,把他们安置在解脱地,让他们行持佛法或者证悟空性,这个就叫做在尸陀林当中行持禁行。

b. 行为远离善恶之边

在本性中没有善恶,我们有了分别念之后,就有了善恶。当修行到达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超离善恶的边际,超离善恶的执著。超离了微细的执著之后,才能真实证悟圆满的大空性,否则没办法证悟空性。如果想要真正的现前实相,不管是显宗、密宗,每个修行者最后都要超离善恶的标准。


(3)莲花见解脱帽

A. 来源

莲师在萨霍的时候,摄受了曼达拉哇空行母,就在那个地方被国王捉了起来,堆了很高的柴火,焚烧了七天七夜,最后莲花生大师在火中好像很凉爽,显现上还有点冷、抱着手脚的样子。当时国王生起信心,敬献的那顶冠冕就称为“莲花见解脱帽”。

a. 现在莲花湖那个地方也有很大的莲师像、莲师的山洞、莲师的脚印,还有敦珠法王的寺院。

b. 现在很多宁玛派的大德在法会的时候也会戴莲花见解脱帽。

B. 萨霍国王做帽子的时候有这些表义的想法吗

在遇到莲师之前,萨霍国王不一定有那么深的智慧。但是在遇到莲师之前,诸佛菩萨提前做了一些殊胜的加持,然后他就把这个帽子做成了莲花见解脱帽的样式。虽然从凡夫人的分别心来说不好理解,但是诸佛菩萨时时刻刻在观照轮回,或者说哪个地方有度化众生的因缘,也会适时的做一些加持,这个帽子应该就是这样一种体现。只是在解读的时候,就把帽子各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完全表现出来了。


4、手印及装饰


(1)左手平托着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长寿宝瓶,瓶口用如意树严饰

莲师修持长寿佛完全证得了无死虹身,所以这里也是这样来表示,拿着长寿瓶,里面装的是无死智慧甘露,瓶口用如意树严饰。


(2)莲师的左腋下明妃空行佛母以隐蔽式持着卡张嘎

A. 在莲师的左腋下有一个空行母,这是隐藏的方式

平常我们看不到,空行母以隐藏的方式持着卡张嘎——天杖。

B. 干湿旧三种头骨表示法、报、化三身

这些看起来好像人的头而已,实际上它的本性没有离开过实相,这三种头骨是表示三身的。

C. 装饰着死人与活人头发表示在八大尸林中以禁行来摄受所有鬼女、空行母

在天杖上面还有头发,有时候是一个飘带,有时候是黑色的头发——有死人的头发和活人的头发。莲师在八大尸林的时候,通过超越一切善恶大成就者的行为调伏了很多外道和世间的空行母,摄受了所有的鬼女、空行母,卡张嘎上的头发表示了这种自性。


(四)上师瑜伽的三种观修方法


1、原文

总的来说,修上师瑜伽有三种不同的观修方法,在皈依的时候将皈依境中的上师观想成重楼式,也就是莲师头顶上明观一切大圆满传承上师以重楼式而坐;念修金刚萨埵的时候观想为总集珍宝式,也就是一切根本传承上师集于上师金刚萨埵一身中;修上师瑜伽的时候观想成垒环式,也就是大圆满诸位传承上师以及一切浩瀚如海的三根本护法神围绕在邬金莲师周围犹如众人集会般安坐。


2、重楼式

从莲师的头顶上,从普贤王如来开始到自己的大恩根本上师之间,传承上师一层一层地像楼房一样安住着,叫做重楼式而坐。


3、垒环式

莲花生大师坐在正中央,而且是坐在比较高的位置,其他大圆满的传承上师和还有浩瀚的三根本围绕在四周,稍微低一点。类似于有一个圆形的好几层的台子,正中比较高,周围一层比一层低,一层比一层大。中间的主尊显得主要,周围是其他的眷属、传承上师、三根本等等。


(五)念修上师瑜伽


1、原文

这样观想完毕之后念诵下文:

联想句义而明观,并以猛烈诚信恭敬之心而念诵:吽!邬金刹土西北隅......格日巴玛思德吽。

念诵完了紧接着观想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一切所依及能依尊众真实降临,就像水注入水中一样融入自身——所观想的誓言尊者中,成为一体。


2、念诵


(1)“自现自成清净无边刹”

自现,就是说清净的刹土的本性不是通过其他因缘显现,它就是自现的,自然成就的无边清净刹土。


(2)“(自身观为金刚瑜伽母)一面二臂红亮持刀盖”

A. “红亮”

红色的身色,而且很明亮,放着光明。

B. “持刀盖”

手持刀和盖,刀是左手的弯刀,盖就是指托巴所做的手鼓。


(3)“无别海生金刚幻化身”

A. “无别”

海生金刚和莲花生大师无二无别。

B. “海生金刚”

海生金刚也是莲花生大师的异名,莲师八相之一。因为他是在无死海中降生的,所以叫做海生金刚。


(4)“白里透红亮泽童子相”

莲师是童子相,很年轻的那种形象。


(5)“头戴具瓣莲花鹿耳帽”

头上戴着莲花具瓣的帽子。有时候戴着鹿耳帽,有时候戴着莲花帽。这里主要观想的就是莲花帽。


(6)“住于明空大平等性中”

自己观想的一切完全安住在明空无二的自性中。


(7)金刚七句祈祷文

A. 关于金刚七句祈祷文

金刚七句祈祷文也是非常殊胜、极为重要的一个祈祷文。不管哪个教派的修行者,如果能够念诵金刚七句,就会得到莲花生大师的直接加持。莲师承诺过,谁念诵金刚七句,他绝对会马上到这个人跟前做加持。

B. 释义

a. “稀有殊胜成就者”

(a)莲师不是一般的成就者,是非常稀有的、已经达到了佛果、无死虹身的殊胜成就者。

(b)虽然一切诸佛都达到了无生无死的境界,但是这么多的佛陀中,在娑婆世界都已经入灭了。虽然莲花生大师已经获得了殊胜的佛果,但是他也通过殊胜的虹光身,一直没有入灭。

b. “我随汝尊而修持,为赐加持祈降临。”

我现在发愿跟着你修持,为了赐予加持而祈祷你降临在我的面前或者在心间做加持。


3、观想融入


(1)观想的本尊是自相而不是总相

A. 通常情况下,第六识前的法是总相法

在一般显宗的教法中,因明里讲第六意识面前显现的、观想出来的是总相,总相不起作用,是假立的法。

B. 第六识前的佛菩萨是自相法

但我们在观想本尊的时候,虽然第六意识观想,但这不是总相,是属于自相的,这是真正的智慧身。

a. 本尊、上师不是无情的杯子、瓶子等色法的自性。虽然观想的瓶子是一个假的不起作用的形象,但是你在哪里观想佛菩萨,佛菩萨就会在哪个地方出现。

b. 从法身周遍一切的角度来讲,佛菩萨的法身周遍一切、无形无相,他具体要在哪儿出现就看你观想在哪儿,观想就是一个因缘。你观在心间,他就出现在心间;你观在头顶,他就会出现在头顶。

C. 对自己的观想要有信心

a. 如果不知道这个原理,供养佛菩萨也能得到功德,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通过信心获得加持的问题。我们要认知,从第六意识观想也是自相,因为佛菩萨是智慧身的缘故,所以你所观想佛菩萨的形象一定是自相,而且百分之百会有加持的,绝对是这样的。

b. 我们对于自己祈祷、观想的对境一定要有信心。我在哪个地方观想,他一定在这儿。

c. 我们对佛菩萨祈祷或者供水供灯的时候,迎请佛陀受供都要有见解和信心,我这样迎请他,他一定会来的。因为他的法身周遍一切。


(2)为遣除凡夫人的分别念,故需要观想融入

A. 众生有疑惑,觉得我观想的这些到底是不是像总相一样不起作用?

为了打破不必要的怀疑或者遣除分别念的缘故,在仪轨里就专门安排了一个程序。

B. 生起次第都有迎请,然后是降临,或者从佛菩萨安住的刹土中,迎请融入

我们在头顶上观想佛菩萨,就是真实地把他们从刹土中迎请过来融入到自己所观想的圣尊当中,相当于开光一样(我把佛像放在这儿,具有能力的大德会迎请本尊融入到佛像中,并安住在这里面,以后就相当于佛菩萨一直都在这里),这时候自己的心就踏实了,觉得真的和我的观想成为无二无别了,我祈祷应该会有作用了。

C. 此处融入的时候,一切所依连同刹土一起融入

莲花光明宫也过来了,融入到我现在观想的莲花光明宫中,然后是一切尊众的融入,就像开光一样,变成和真实的本尊、上师降临无二无别。


(3)如何比较顺畅地观想融入过程

如果具有实执性,就会觉得两个法不可能真正的进来,进不来的就像卡到了一样。有些时候实执太重了,要多观想现而无自性,有些时候也要记住像水注入水中这个比喻。

以前阿琼堪布在修行金刚萨埵的时候,也说观想金刚萨埵从头顶进来的时候有点困难,他的上师说主要是实执比较重,需要多观想空性如梦如幻。


使用说明:本笔记参考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辅导笔录梳理、整理而成,若希望阅读法师辅导笔录原文请自行在网络搜索。


编辑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28-定解 B08-007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