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112)
戊二、宣说诸法无生:
宣说依上述内容所抉择之义——智慧。
现本无生如影像,无有本体现种种,
见性清净缘起后,速得不住殊胜果。
如是所显现的内外诸法皆如水中映现月影一般无有本体而显现种种。如《三摩地王经》中云:“犹如夜晚之水月,澄清无垢湖中现,然水月空无实质,一切诸法如是知。”我们以这其中所说之理了达轮涅诸法无有自性后入定,自心无有散收地安住于外界所现的种种法以及内在无而显现的明觉中,不缘任何他法,于如虚空般的境界中灭尽分别心之法界胜义谛称为智慧波罗蜜多。
《入行论》中云:“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萨绕哈言:“摆脱能修与所修,本性不动名为修,无有作意大手印,无有任何所求果。”彼等之义于《经庄严论》中云:“真辨诸所知,依于三摩地,解脱诸烦恼,慧正命善说,诸法之最胜,彼等有三种,如是通达慧,智者真实行1。”(唐译:正择与定持,善脱及命说,诸法之上首,彼亦有三种。)
智慧之本体:通达所知。
智慧之因:依于等持。
智慧之果:解脱烦恼。《般若摄颂》中云:“以慧尽知法自性,真实摆脱诸三界。”
智慧之作用:正命,善说正法从而断除怀疑。彼论云:“人中尊转妙法轮,为灭苦于众传法。”
智慧之功德:趋至解脱城。
智慧之分类:有闻思修三种或者等持之加行、正行、后行三种。
具有智慧之功德,如《经庄严论》中云:“佛子尽了达,任何所知法,亦不贪涅槃,何况于轮回?智慧令众生,获得三菩提,妙慧为智摄,于世永无尽2。”(唐译:恒了真余境,佛断尚不着,因智建菩提,悲摄智无尽。)
戊三、若具智慧则得解脱:
具有智慧得解脱,如毒为咒所摄持,
若无智慧方便缚,如药致病受逼迫。
是故心中当生起,证悟实相之智慧。
《宝积经》中云:“迦叶,具智慧者依方便得解脱;不具智慧者依方便受束缚。”《道情歌集》中云:“远离大悲入空性,依彼不得殊胜道,倘若唯一修大悲,住此轮回不解脱。何人智悲能圆融,不住轮回与涅槃。”又云:“愚者为之受束缚,智者依之速解脱。”
如是了达诸法之自性后,如若尽最大努力修持,则可速得解脱。《圣铠庄严经》中云:“何人若以大努力、大精进修此无生、无灭、极深之空性法,则速通达菩萨之法界,圆满总持、辩才,获得无上之法,蒙受诸佛出有坏赞叹,守持清净戒律,获得清净安忍、无上之精进、无缘之静虑、广大之智慧而疾速现前圆满正等正觉菩提果。四大天王撑伞祈请转妙法轮,照亮诸人天而令彼等证无上菩提。”
丁七、宣说六度之摄义:
现在是以上所有内容的结尾,
若行六波罗蜜多,当知如同魔术师,
三轮体空二善资,获得寂灭佛陀果。
六度所摄的任何善法都有作者、所作之对境、所作之善法三者。正在行持时,如若以无有实执如幻化之心或者以如幻术的方式而行持,则可速得佛果。
《宝云经》中云:“当以不缘善法、不缘所作、不缘勤作之方式而积累福德、智慧资粮,即以如幻、如阳焰、如光影、如幻化之心而修持。”如果依智慧使见解清净、依方便使行为清净的话,则无有歧途,无勤而成就佛果,也能成就空中飞行等(共同)悉地。阿底峡尊者言:“如是见不愚,行为极清净,不堕入歧途,至密严刹土。”
甲三、回向本品善根:
如是善根之妙雨,助生净心庄稼丰,
资粮贫乏可怜众,疲劳心性今休息。
无垢智慧之清净虚空界中密布善根的层层浓云,从中降下极为清凉的甘露法雨,使众生勤于正法、善法的庄稼茁壮成长,愿以此息灭三有中的一切贫苦,从而令众生疲劳的心得到休息,因享受菩提果的安乐而心满意足。
愿于痛苦烈火此世界,普降无垢甘露妙法雨,
一切众生证悟心性已,获得清凉智慧之大海。
愿众享满莲德严饰湖,此乃地道海鸥所依处,
畅游福慧二资之大海,此中掀起六度之浪花。
愿于漫长岁月无始终,辗转漂泊轮回旷野中,
遭受诸多苦难逼迫众,以我之乐获得佛大乐。
愿见诸法如梦如幻后,遣除执著实有之妄念,
如幻化中成办诸善聚,现有轮涅平等同清净。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释终
2002年5月20日译毕于成都
2005年12月8日重新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