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妖除魔的密部宝典《楞严经》|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15)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分享15
为了帮助大家加深巩固和拓展
降妖除魔的《楞严经》辅导课
每课设有课后思考题
希望(尤其)发愿深入研习的道友
仔细做一下
查阅资料
获得更深的智慧
本公众号的答案仅供参考
1、 为什么要证得无生法忍?
答:
《大般涅槃经》云:“方等亦如是,智者为甘露,愚不知佛性,服之则成毒。”于大乘空性法门,智者如果能接受,就像甘露滋润苗芽般,很容易消化而成为养分;而愚者则接受不了,如服毒般,其结果不堪设想。
学习中观时,如果没有以缘起性空的道理结合,就如龙树菩萨说:“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会出现颠倒情况。
交光大师在《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中说:《楞严经》能让众生得到坚固心,若能了达无生无灭的境界,众生就切实得到真正坚固的如来藏心。
所以开示如来藏心,要趋入法忍,要有大乘信解心,要有空杯精神——要把自己的杯子倒空,这时才能接受甚深法义;如果入世间生灭之相,是不能体会法界真谛的。
2、如果认为能分别、能执著、能推断、能明觉的“知性”就是心,有何过失?
答:
如果此心是真心,若前尘灭了,则随着它的心也一起变化而灭掉。剩下的就是独头意识。而独头意识只是对前尘影像的执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如果认为独头意识是真心,分析其对境:
(1)真正的对境是来源于前尘的色声香味触,是刹那生灭的。
(2)既然前尘没有,心就没什么能缘取的。
(3)既然无法执取,心就变成了龟毛兔角。
(4)那么,谁来证成得法性?谁获得无生法忍?谁来修道?
章嘉国师在翻译藏文《大藏经》时讲:
(1)如果离开前尘,还有一个执著对境的分别心,这颗心因为离尘的缘故,则成为无实法。
(2)心若成为无实法,前面的尘只是影像而已。
(3)影像也是无常变化,心则变成龟毛兔角。法身则有断灭的过失。
(4)那谁修无生法忍呢?
3、 万法唯心,心是不是实有?为什么?
答:
心非实有。
若心实有,其本体应有所在,然据前文七处征心可知,心无有住处。
4、为什么说依靠外境的虚妄相而产生的分别心,不是真心?经部宗如何承许识的产生?
答:
外境没有任何真实存在性,由外境引生的虚妄分别念,迷惑了你的真心。
经部宗:心在识别对境时,由第一刹那根、境、作意三者和合,在第二刹那产生识。所以第一刹那和第二刹那之间有一个前后之分——由前尘的对境,在后一刹那产生识上的行相。这样,有一个所见的相分和能见的见分。
凡夫以为见分就是真心。其实不然,由虚妄的对境指点出的虚妄的相,从此虚妄中产生的分别心自然是虚妄,并非真心。
往期课后思考题答案参考链接
(请直接点击,即可打开)
答案整理 | 写心
答案校对 | 妙灯
图片拍摄 | 殊霞
排版 | 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