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 | 《亲友书》第13课
随堂小测
编辑:定解E03
审核:定解E01
1.解释“四轮人身”中的“四轮”。(单选题)
A.在修行中的四种顺缘。
B.身体上四种不共的功德。
C.表示身体由“地、水、火、风”构成。
D.代表“眼、耳、鼻、舌”。
2.四轮人身指什么?(多选题)
A.己发宏愿。
B.六根清净。
C.身处随圣之境地。
D.依于殊胜之正士。
E.积大福。
3.八无暇不包括以下哪一种:(单选题)
A.旁生。
B.饿鬼。
C.乞丐。
D.地狱众生。
E.持邪见者。
4.善知识和善友在我们修梵净行时,能起到全部的作用。(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5.我不可以依止哪样的上师?(多选题)
A.嘘寒问暖高兴我的。
B.有堪布证书的,投眼缘的。
C.没架子,和我平起平坐,称兄道弟的。
D.有个性有脾气,镇得住我的。
E.和我投脾气,经常夸我的。
题目1
解释“四轮人身”中的“四轮”。(单选题)
【答案】A.在修行中的四种顺缘。
【解析】法本p81。
所谓的四轮,是在修行中的四种顺缘。
题目2
四轮人身指什么?(多选题)
【答案】
A.己发宏愿。
C.身处随圣之境地。
D.依于殊胜之正士。
E.积大福。
【解析】法本p81-83。
所谓的四轮,是在修行中的四种顺缘。【身处随圣之境地】是指依止顺境,处于人间或天界中。或者解释为,我们应依止适合修行的寂静地方,远离容易生烦恼、嘈杂喧闹的恶劣环境。【依于殊胜之正士】指依止殊胜大德。【己发宏愿】是指要发宏誓愿,利益众生。【积大福】指往世中曾积累广大福德。
题目3
八无暇不包括以下哪一种:(单选题)
【答案】C.乞丐。
【解析】法本p88。
八无暇分别是——持邪见者、旁生、饿鬼、地狱众生、转生暗劫、生于边地、喑哑、长寿天。
题目4
善知识和善友在我们修梵净行时,能起到全部的作用。(判断题)
【答案】A.正确。
【解析】法本p85。
我们修解脱道而得涅槃的过程中,所有的功德均依善知识而产生,这不是凡夫人说的,而是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言。当时阿难说:“善知识和善友在我们修梵净行时,能起到一半的作用。”佛陀说:“错了!不是一半,而是起到全部的作用。”
题目5
我不可以依止哪样的上师?(多选题)
【答案】
B.有堪布证书的,投眼缘的。
C.没架子,和我平起平坐,称兄道弟的。
D.有个性有脾气,镇得住我的。
E.和我投脾气,经常夸我的。
【解析】 法本P86-87。
一定要寻找具法相的善知识。仁达瓦大师在《亲友书注疏》中引用《经庄严论》的教证讲了善知识的十种功德,如颂云:“调静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这十种功德分别是:
(1)调柔:与戒相应故,诸根调柔,言行举止等威仪非常如法。
(2)寂静:与定相应故,内心安住寂静,不会很粗暴。
(3)除惑:与慧相应故,具有智慧,能断除一切烦恼。
(4)德增:上师的德行不能比弟子低劣。
(5)有勇:修行极为勇猛精进。
(6)阿含福:指广闻多学、教授富足。
(7)觉真:上师应该要现证真如,对法性有一定的证悟和觉受。
(8)善说法:上师要能传讲佛法。
(9)悲深:对弟子的悲心深切。
(10)离退减:在修道的过程中,听闻再深的佛法、遇到再大的违缘,也不会怯弱而生退却。
总之,我们依止上师时,一定要先观察他是否具足法相?如果没有,那最好不要去依止。但如果你已经依止了,则应该如理如法地恭敬,这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