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脱离生死的出路》
《四谛--脱离生死的出路》
一、概述
二、广述
1、苦谛四种行相的重要性
2、只讲苦谛四种行相的原因
3、四谛各自的行相的细节说明
(1)苦谛
(2)集谛
(3)道谛
(4)灭谛
一、概述
学习《四谛》非常有必要:
四谛主要是以修持方法为重点,始终围绕着如何修持才能获得解脱的主题而宣讲的。所以二谛与四谛在佛教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常识,如果能够了解,就会对自己的修行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如果不广学二谛或四谛等佛教的太多理论,而只是在学到适当的理论后便专修也可以,但除了一些极利根的人以外,就很容易出差错。智慧却可以帮助和鼓励我们,所以,作为修行人,还是应该有一些应有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实修的人来说也不但是需要,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常识。
何为四谛?( 谛:真实,从圣者的角度看轮涅实相)
苦谛(轮回的果)、集谛(轮回的因) 、灭谛(涅槃的果)、道谛(涅槃的因)。
为何是四谛,而不是五谛或三谛呢?
因为所有存在的东西可以分为两种:涅槃和轮回,在这之间没有第三种存在可言。轮回有它的因果,涅槃也有因果,两对因果加起来就是四谛。
众生为什么流转于轮回?
世间所有的学科,在面对该问题时,都无法解答,只有佛才能阐释。众生流转轮回,不论是做人或做畜生,都有各自存在的因,既不是偶然,也不是造物主的安排,这个因叫做集谛。而轮回的果就是苦谛。
《宝性论》用医生治病的过程来诠释四谛(生病、看病、吃药,康复):
一、病的本质:苦谛是所知,轮回的究竟真相,六道轮回,三大苦。
二、病的根源:集谛是所断,轮回的根源,就是烦恼执着。
三、对症下药:道谛是所修,用针锋相对的方法去推翻集谛。
四、药到病除:灭谛是所获,小乘涅槃、大乘现空双运和智悲双运。
二、广述
1、苦谛四种行相的重要性
苦谛有四种行相:无常、痛苦、空性、无我。
四谛中的每一谛都有四种行相,四谛与行相的关系,假如脸是四谛的话,脸上的五官就是行相。比较笼统地讲,苦谛就是轮回中一些不好的、不清净的现象。如果从细节去看,苦谛就有所谓的四个行相。
认识苦谛的重要性:
就像医生为了治病而去分析病的来源一样,认识苦谛就是为了能断除它,具体的方法,就是先要找出我们流转轮回的原因。
凡夫流转轮回的根本原因:
就是我执,由我执而产生贪瞋痴,想方设法利益自己,为一己之利而奔忙。如果没有我执,就不会产生利己的念头,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种种善恶之行。
该如何消灭轮回的根源呢?
依靠三主要道,出离心可以处理一些比较粗大的问题,再由世俗菩提心来解决较细的枝节。但最细微的我执,唯有无我和空性才能尽除。无常与痛苦,能让我们对轮回产生厌离,生起出离心。
反观世间人没有认识苦谛的颠倒幻觉(常、乐、我、净):
没有佛的教导,不信佛的教导,对轮回没有正确地认识,对世俗的金钱名利常存非分之想,不计后果地贪婪追求。如果有人对此表示没兴趣,反而被认为是不正常,所以一般人也就随波逐流,成为了金钱名利的奴隶。
为什么空性有摧毁轮回的能力呢?
因为,导致我们流转轮回的根源不是外在的某种物质,而是内在的观点和执着,是一种念头,而念头是可以被推翻的。我执是没有根据和理性的。
2、只讲苦谛四种行相的原因
苦谛本身包含了轮回所有的有情和无情。森罗万象的器情世间,行相不可计数,但为什么佛只讲四种呢?因为其它行相与修行关系不大。
《妙法之王大乘经》中的一个比喻:一人被毒箭射中,如果不及时处理,毒素就会蔓延全身而致命。如果此时去研究这支箭是从哪个方向射来的、是什么材料做的、由谁做的,而没有想到将毒箭拔出,那么这人还来得及救吗?答案可想而知。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拔箭救人,而不是研究箭的来龙去脉。
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
从中箭到死亡这短短的几分钟,就好比我们生命的几十年,在这短暂的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是去研究日月的运行?还是外层空间的星球?很多人都曾做过这些研究,但他们都在研究尚未完成前就死去了,其它星球上有无生命或水对死去的人已无关紧要。所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将短暂的生命用在其它的研究上是不值得的!在上面的比喻中如果有一个旁观者,一定会觉得这些人不救人反去研究箭,是极为愚蠢、荒唐之至的;同样,如果只是将精力用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而不致力于修行,也一样是不智之举。
为什么佛只讲无常、痛苦、无我、空性这四种行相的原因。
苦谛行相,包罗万千:无论是太空或微观世界中的现象,都是苦谛行相的一部份,化学、物理、哲学也都是苦谛的行相,但这些对于我们的解脱并没有太大关系。凡事都应分个先后顺序、轻重缓急。首要的先做,其它的等以后再谈也不迟。在家人为了生存而必须做的事,并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而与解脱有关系的就只有四种,所以,其它的就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一旦证果之后,无需做任何实验,轻轻松松地就能了悟其它种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即使要做研究,也要等解决了生老病死的问题以后再说,目前就只谈这四种行相。
世间的所有学科,都只是为了生存而已,对彻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没有任何帮助,一旦生命受到威胁,都只有无奈以对。这就是为什么佛只讲无常、痛苦、无我、空性这四种行相的原因。
3、四谛各自的行相的细节说明
(1)苦谛
苦谛本身,包括外面山河大地的器世界,与六道众生的有情世界。也就是说,六道有情众生,以及从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接触到的所有现象,都属于苦谛的范畴。
认识苦谛 以及苦谛的四种行相,至关重要
苦谛离我们最近,人的自身也包含在苦谛中,但凡夫对苦谛却从来没有准确地认识。由于缺乏认识,就导致了很多痛苦。苦谛的四种行相(无常、痛苦、无我、空性) 对解脱轮回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平时因贪瞋痴所造的杀、盗、淫等罪业,都是因为对这四种行相没有正知正见而造成的。
常见VS无常:常见与生俱来,认为万法常住不灭,并对它们萌生出贪心或瞋恨心,造作种种烦恼和恶业。对仇人怀有深仇大恨,对金钱名利百般追求。如果对无常有一定认识,仇人不会永远是仇人,对财富也不会贪执不已,就不会再愿意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上面。
安乐VS痛苦:一般人认为生命中也有很多快乐的元素,不觉得轮回是痛苦的。我们之所以会主动地、热情地投入到世间利益及荣耀的追逐中,是因为我们相信其中有幸福快乐。佛告诉我们所有的轮回现象都是苦的。
有人会反问:轮回怎么会是痛苦的呢?
世间人认为轮回也有安乐,之所以有这些感觉,都是因为自己被一些表面的、暂时的现象所蒙蔽的结果。如果能够了知快乐的真相,就会对目前岌岌可危的现状,生起强烈的忧患意识。佛陀指出:轮回有三大苦。
一、苦苦:痛苦中的痛苦,真正的痛苦,常人都能觉察的苦。它很明显、很粗大。苦苦主要存于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当中。
二、变苦:这种“苦”,表面上看似快乐,实际上随时都可能变成痛苦。如果没有先前的快乐,就不会有后来的痛苦。在这种先前的快乐中,隐藏着后来的痛苦。变苦通常存在于欲界的人和天人道中。
三、行苦:又称为遍行苦,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本质是无常的,每个刹那都随着因缘在改变。这种无常的本质,就是造成痛苦的因。因为它很细微,所以我们的感官对它的生灭没有明显的反应。
世间人的颠倒愚昧之处:
世间人在身强力壮时为了防老去拼命挣钱,面对老病和死亡时,一辈子累积的财富却派不上用场。亲友的关怀、儿女的孝顺,都不能抵御心灵上的惶恐。最终只有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去面对实力强大的死神。多数人就选择忘记或回避这个现实,转而投入尽情的享乐中。
年轻人也不例外,整日逍遥自在、纵情欢乐,也从未静下来思维:“人是为什么而活?以后会怎样?以前又是如何?”人们只是局限于眼前短暂的时光,掩耳盗铃地将这个问题弃置一旁,视而不见。
物质生活就像麻药,只能暂时将我们麻醉,但生老病死却是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现实。如果执迷不悟,整天只是顾着享乐,就真对应了从前修行人称此类人“无异于畜生”的说法。畜生所关心的就是温饱玩乐而已,不会考虑前后世、如何解脱等问题。那些只知及时行乐的人,的确与畜生没有高下之分。前人所下的结论,将此种情况描绘得极为真切,并不过分。
实有和有我VS空性和无我:
为什么要思维无我呢?因为这是最关键的。通过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修法,使我们减少了许多贪心、瞋心……但没有空性的见解,就不能绝对性地解决根本的问题---我执,它就像一根钢丝将我们的精神和肉体连结在一起,使我们生生世世都被束缚在这个肉体中,而不得自由自在。证悟空性后就不存在你我他的分别,也就不存在自私心,就不会为了利己而去作杀生、偷盗的恶行,也不会对害己之人起瞋心,或对中意的物和人起贪心。从小乘的角度看,这些烦恼消失后就算是解决了生老病死的问题,所有的痛苦都已消失,从此再不必轮回。而大乘菩萨却是以此为起点,证悟空性后打破了自私心,从此就可以无私地奉献,无条件地利益众生。
闻思修行对所有的生命来说都很重要,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很大的错误。
在家人平时要处理很多繁琐的家务事,为了生活是有其必要的,但这不是为了解脱,不是我们生存的目的,只是暂时如此罢了。在家人则既要修行也要做一些世间事务,但对世俗的事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投入,只需适当地参与就可以了。 所以不管是为己为人,都要早点开始修行。
(2)集谛
集有两种:一、烦恼。诸如贪瞋痴慢等;二、以贪瞋痴慢所造的业,无论是善业或恶业都是集谛。
为什么叫集谛?因为它是让我们流转轮回的因素。“集”的意思等同于全部、所有、一切,也就是说我们在轮回中所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由业及烦恼而产生的。
六道轮回的最重要的因就是我执。我执是根源,是一种盲目的执着,它却完全控制了世上所有的人,包括我们所敬佩的很多伟人们。
我执的作用就是让每个人都重我轻他:
虽然有时表面上以他人为重,实质上还是利己为先。由我执而产生贪瞋痴等烦恼,贪心让我们去偷盗,瞋心让我们去杀人,如此而造的业就是因,此因也肯定会有果,因为世间万物,包括微观世界中我们看不见的事物,都有其特殊的因果循环规律。所以杀盗淫业一定是有果的,它们的果就是轮回中的种种痛苦。这些产生痛苦的因就是“集”。眼前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断除产生痛苦的因,
方法:就是要修行、要有正知正见,并通过证悟空性而达到目的。
(3)道谛
涅槃的因也即解脱的因,就是道谛。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涵盖了显密所有关键的问题。 道谛所讲的不出这三条。
出离心:就是不将物质生活的追求当成生存的目标。发起出离心以后,就不能再像常人一般,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生活中的享乐,而是要树立起崇高的生存目标—希求解脱。如果活着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问题,而不是为了吃喝玩乐,就具备了出离心。
菩提心: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生存。
证悟空性:万法无有实有的本体,世俗如梦如幻,胜义远离四边八戏。
道谛的作用:可以彻底断除集谛中所有的烦恼,如同病根尽除之后,病痛也随之而消失一样,集谛的烦恼断除后,痛苦也不复存在。
(4)灭谛
灭谛就是断除了一切烦恼。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被一阵风吹过后,露出清澄的蓝天一样,当烦恼和业被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空性的见解断除以后,剩下的就是佛的智慧--光明如来藏。这就是灭谛,也是修行的最终结果。
思考题
1、为什么学习《四谛》非常有必要?
2、四谛是哪四个?为何是四谛,而不是五谛或三谛呢?
3、结合医生治病的过程(生病、看病、吃药,康复)来诠释四谛(苦集灭道)。
4、苦谛有四种行相:无常、痛苦、空性、无我。
5、为何认识苦谛非常重要?凡夫流转轮回的根本原因?该如何消灭轮回的根源呢?
6、苦谛包含了轮回森罗万象的器情世间,行相不可计数,但为什么佛只讲四种呢?结合《妙法之王大乘经》的比喻说明原因。
7、为什么佛陀说轮回是痛苦的呢?学习三大苦后,您有什么改变?
8、为什么说那些只知及时行乐的人,与畜生没有高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