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解决家庭危机的方法 Back

解决家庭危机的方法


大学演讲系列四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家庭之苦

其实在家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刚开始夫妻之间有一种好感,但一段时间后好感就消失了,甚至将对方视为怨敌,见到对方的身影、听到对方的声音都不舒服,想分手已经晚了,不分手又很痛苦,这样的家真比监狱还痛苦。


以前有一个老人对我说:“我家那两个人要闹离婚,我不想让他们离,怎么办呢?”

我开玩笑说:“如果你实在不想让他们离,我倒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您教教我!”

我说:“用一根绳子把他们捆起来。”

她认为我在讲窍诀,急忙问:“怎么捆啊?您给我解释一下。”(众笑)


许多家庭不但没有亲情可言,甚至经常爆发战争,有些是热战,有些是冷战。热战是公开的吵架打架,冷战则是长时间互不理睬。相比之下,冷战比热战更可怕,因为热战只是当时有点“发热”,吵完打完了也就过去了,而冷战那种冷漠的态度带来的伤害才是最大的。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准备三个苹果,对第一个苹果称扬赞美,对第二个苹果讥讽挖苦,对第三个苹果不闻不问。一个星期后,第一个苹果没有腐烂,第二个苹果有一点腐烂,第三个苹果腐烂得最严重。


冷漠无情的态度对无情法都有这样大的伤害,对具有心识的人的伤害更是可想而知了。


有的家庭长期处于冷战状态,连吃一顿饭都没气氛——每个人闷头吃自己的饭,吃完后站起来就走,那种冷冰冰的气氛实在难以描述。


我觉得,一方面他们在感情上确实有疙瘩,另一方面可能与这些人的素质也有关系。有些人没有受过人规教育,根本不懂怎么和他人相处,对别人连起码的尊重和爱护都没有,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就应该容忍自己的傲慢无礼,这种人的家庭关系肯定会很糟糕。





解决家庭危机的方法


玉女与世间的美女表面相似,实则完全不同,佛法中有许多与世间法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同的法。


有一个记者曾问一位大德:“世间人讲爱,佛门也讲爱,你怎么看待这两者?”

这位大德说:“佛教所谓的爱是在希望对方自由和幸福的前提下喜欢对方,而世间的爱没有这个前提。”

我觉得他回答得非常好。世间的爱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爱,这是一种自私的占有;而佛门所说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因为它允许对方拥有自由和幸福。


听到玉女的功德后,有些男士不要对自己的妻子产生厌烦心:“哎,如果我能拥有玉女该多好啊!现在这个妻子真该换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作为一个出家人,虽然我没有在家人的感情经历,但许多居士经常向我倾诉他们的痛苦,所以基本上也了解在家人的状况。


许多男女最初接触时有一种好感,但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久了,就会发现对方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完美,渐渐会对对方产生厌离心,甚至会像仇人一样吵架打架,最后会背着对方做出不负责任的事情。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一个人做事情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对父母、孩子负责任,既然能结为夫妻,这也是前世的缘分,无论如何要和睦相处,要尽量接受对方,包括对方的缺点。


对于生活和感情方面的痛苦,应该通过学习佛法来化解,我认为这是解决许多家庭危机的最好途径。






相处之道


我是这样认为的,人活着的时候是最关键的,那时要多多行持于己有利的善法。如果生前没有及时行善,即便你有再多家产,死后家人也不一定为你作佛事。所以各位老人要趁活着时多行持善法。


对子女来说,也要趁父母在世时多尽孝心,平时要多和父母沟通,如果有些人不能天天陪伴父母,也要经常和父母通电话;否则,如果每天因为忙着挣钱而失去了对父母的关爱,那钱挣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幸的是,现在很多中国人眼里只有钱,对家庭和父母越来越淡漠。


前一段时间,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一项针对二十三个国家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中国、韩国、日本的民众最看重金钱,这些国家的人民普遍认为金钱最能象征一个人的成功。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一个人只顾金钱,什么道德、良心都不承认,他不可能拥有今生来世的安乐。


因此,子女要与父母和睦相处,要共同努力在家庭中营造温馨的氛围。


作为父母不应该太多嘴,有些老年人一直没完没了地说这个说那个,这样多管闲事是没有必要的。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应该放下一切、专心修持善法,每天拿着一个大大的转经轮,除了念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名号以外什么闲事都不管,最好能念完一亿遍或两亿遍心咒或佛号。身为儿女,不应该与父母顶撞,也不要在衣食方面虐待父母。如果子女能尽心尽力孝养父母,则自己今生来世都会吉祥顺利。


从前,有母女俩在过一条湍急的河时遇到危险。母亲心想:如果女儿能够得救,自己被水冲走也是可以的。女儿对母亲也生起了同样的善心。结果两人都被水冲走了。因为她们互相生起善心的缘故,死后都转生到了梵天界。


总之,我们最好能对一切众生怀有善心,如果没有这样,至少也要对自己的恩人怀有善心。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说:“若人有能勤修福德、常念报恩、悲愍众生,则为菩提已在其手。”意思是,如果能勤修福德、经常念恩、悲愍众生,对这种人来说菩提果位唾手可得。


相反,如果连一颗善良的心都没有,想现前圣者的果位是不可能的。现在有些恶人宣称自己有高深莫测的境界,这只是欺人之谈,绝对不会是事实。

实际上,世间的成功者都需要具足良好的品德,更何况说出世间的成就者呢?


一个人死后,很难从子女和遗产中得到利益,所以现在就要精进修持。看看如今的子女:父母活着的时候,都以向眼中洒灰等暴行进行虐待,父母死后,怎能指望他们尽心尽力作超度呢?老人活着时子女都不孝敬,老人死后,要他们拿出家产作佛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大宝积经》中有一个很好的教言:“父母兄弟及妻子,朋友僮仆并珍财,死去无一来相亲,唯有黑业常随逐。”如果一个人生前一直造恶业,当他离开世间的时候,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仆人以及珍宝财产都不会跟随,唯有造的恶业会如影随形般跟随着他。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


因此,什么时候有了行善的心,一定要立即实行,否则一旦因缘没有了,就很难再有行善的机会。





文字整理 | 一心一意 

插图来源 |一心一意

求学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