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持戒当得见佛
《佛说大乘戒经》:若人持戒当得见佛;若犯律仪,远离涅盘不到彼岸!
《佛说大乘戒经》
宋 朝散大夫 试鸿胪少卿 传法大师 臣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言。有破坏戒行寿命者。有断灭善根者。出家难值发精进心坚固守护。若诸苾刍等。于佛法中求解脱者。远离一切诸恶苦恼。如佛所说宁舍身命而趣无常。不得纵心犯其戒律。若人舍命只坏一生。若复破戒令百万生沉沦恶道。若人持戒当得见佛。
戒为最上庄严。戒为最上妙香。戒为欢喜胜因。戒体清净如清冷水能除热恼。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而不能侵。持戒得名闻。持戒获安乐。如是命终时。复得生天上。
佛言。苾刍。若犯律仪。譬如盲人不见众色。亦如无足不能行道。远离涅盘不到彼岸。若持戒人成就一切法宝。譬如贤瓶圆满坚固。能盛一切珍宝。如是破损珍宝散失。若破律仪。则舍一切善法。先曾犯戒。而后心欲求涅盘。如去眼耳对镜照面。何所堪能。
佛言。苾刍。女人无信不可亲近。王恩虽胜不可恃怙。水沫无实不可撮摩。富贵无常不可久住。色相如花须臾变异。寿如熟果不可久停。如急流渡船。如朽屋暂住。宁食毒药不得饮酒。宁入大火不得嗜欲。佛说是经已。时彼苾刍及诸菩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0872部佛说大乘戒经一卷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佛说大乘戒经》
宋 朝散大夫 试鸿胪少卿 传法大师 臣 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言。有破坏戒行寿命者。有断灭善根者。出家难值发精进心坚固守护。若诸苾刍等。于佛法中求解脱者。远离一切诸恶苦恼。如佛所说宁舍身命而趣无常。不得纵心犯其戒律。若人舍命只坏一生。若复破戒令百万生沉沦恶道。若人持戒当得见佛。戒为最上庄严。戒为最上妙香。戒为欢喜胜因。戒体清净如清冷水能除热恼。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而不能侵。持戒得名闻。持戒获安乐。如是命终时。复得生天上。佛言。苾刍。若犯律仪。譬如盲人不见众色。亦如无足不能行道。远离涅盘不到彼岸。若持戒人成就一切法宝。譬如贤瓶圆满坚固。能盛一切珍宝。如是破损珍宝散失。若破律仪。则舍一切善法。先曾犯戒。而后心欲求涅盘。如去眼耳对镜照面。何所堪能。佛言。苾刍。女人无信不可亲近。王恩虽胜不可恃怙。水沫无实不可撮摩。富贵无常不可久住。色相如花须臾变异。寿如熟果不可久停。如急流渡船。如朽屋暂住。宁食毒药不得饮酒。宁入大火不得嗜欲。佛说是经已。时彼苾刍及诸菩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0872部佛说大乘戒经一卷宋 朝散大夫 试鸿胪少卿 传法大师 臣 施护 奉诏译
注解:
一、苾刍: 即——比丘。
本西域草名,梵语以喻出家的佛弟子。 为受具足戒者之通称。
二、女人:
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则无男相。
所以者何?不能自知有佛性故。
若有不能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
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为丈夫相。
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为男子。
————《大般涅盘经》
三、什么是——戒。
(佛经中清晰明了,只是世人迷闷、容易忽略)
—— 戒: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 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 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小注:
“淫”这个字,并不仅仅指男女关系,主要指——过分、过多、过乱、过杂的意思。就是,心里的念头——过分、过多、过乱、过杂。学佛修行,各自将众生心念内的:——“过分、过多、过乱、过杂。”的 杀、盗、淫、妄的轮回心除灭,才是守戒!所以,摄心为戒——才是正真修行!才能了脱生死!才能圆成佛道!
心乱动——就是破戒了!
摄心为戒!——要搞清楚;不要以为自己在持戒! 戒是什么? 摄心为戒!
所以,戒、定、慧!戒、定、慧 —— 是正真修行,了生死、出轮回的真学佛!
搞各种名堂的是——假佛学!
搞各种名堂,热闹是热闹,但,与了生死、出轮回,毫不响应。慎之,慎之!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