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弟子规另解】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Back

【弟子规另解】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尊长前,声要低”:在师长面前说话,声音要小、音量要低,不可大肆喧哗。有些人讲话像高音喇叭一样,用藏地的比喻说,他声音比苍龙声(雷声)还大,在长辈前面,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且也会影响旁边的人。故在不同场合中,应该考虑声音的大小。尤其是修行人,戒律规定不能大声喧嚷,倘若影响他人禅修,如此过失相当大。上师如意宝也常告诫我们:彼此交流时要小声,切莫大叫大嚷,作为佛陀的追随者,应时刻保持寂静行,如《入行论》云:“水鸥猫盗贼,无声行隐蔽,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水鸥、猫和盗贼,其行为悄然无声,依此可达成所求的目标,同样,作为大乘修行人,举止也应恒常寂静。

不但声量要适度,我们的语言也要适当。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观察语言》中,讲了说话的许多技巧,若不懂这些,就会在师长面前讲话杂乱无章。此外,《事师五十颂》云:“谈论诸多闲杂语,师闻附近切莫为。”在上师能听到的附近,不要高谈阔论、相互嬉笑,说一些无义之语。又云:“上师之前调柔住,衣等仪表当整洁。”在上师面前,应断除趾高气扬的神态,举止寂静调柔、衣着如理如法,一切威仪谨小慎微,毫不放肆。可见,有修养的人在德高望重的长辈面前不会胡来,他的行为很如法,语言也很悦耳。

其实,语言的运用非常关键,若能用得恰到好处,也会赢得他人的尊敬。比如许多人聚在一起时,原本互不相识、平起平坐,但如果有个人讲话很精彩,别人就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恭敬有加。真实合理的语言,会让他人的心有所触动、有所改变,因此,语言的表达很重要。

“低不闻,却非宜”:讲话的声音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小,若小到对方没法听清,这也不合理。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工具,假如所说的内容别人根本听不见,那又如何沟通呢?记得有次上师如意宝严厉批评了尼众:“你们每次讲考,声音小到什么也听不见;问话时,也是低着头喃喃自语,这实在有点过分!”所以,不管是男众、女众,平时讲话要清晰明了,该说的要表达清楚。当然,不该说的,也没必要夸夸其谈、喋喋不休。

可能是习惯或性格不同吧,有些人语言简洁、毫不啰唆,每句话都有甚深的道理;而有些人说了半天,让人不知所云,问他讲了什么,他自己也稀里糊涂,这种现象并不可取。无论讲经说法还是与人交流,说话都要言之有物、物有所指,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如果一肚子理论只吐出一两句,其他的全部憋在心里,会让听者觉得不满足;如果肚子里什么都没有,却一直口若悬河,“叭叭叭”说个不停,那也只是自得其乐,让嘴皮子运动运动而已。

我们说话之前,首先应该要观察,重大的问题一定要讲。但在师长面前必须有恭敬心,即使是符合事实的道理,也要理直气“缓”,以柔和的语气来表达。否则,有些人得理不饶人,在严厉的对境面前,也自认为了不起,一开口就像下命令,别人听起来也不舒服。所以,语言上的窍诀和分寸,大家要学会掌握!

感谢您的阅读,《弟子规另解》连载中,敬请继续关注......





感恩您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号:WYBS_HK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成立宗旨: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

联系我们:wybuddhi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