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届净土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54课
本课科判
课程重点
不要轻信别人的离间语,事先要以智慧观察。
别人对自己说恶语,应尽快忘记,而对善法要牢记。
通过长期闻思,自己尽量断除离间语和恶语,好好忏悔口业。
课程难点
有时上师为了调伏弟子的相续而会说粗语,不能视为恶语。
当烦恼现前时,应记住“如树应安住”的窍诀。
除了精进修持往生法,还要谨慎取舍因果,以此可远离恶业的果报。
本课脉络
课前开示(1-5段)
离间语(6-30段)
恶语(31-44段)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1-5段)
1.怎样忆念阿弥陀佛?
①平时要经常忆念、祈祷阿弥陀佛。
②临终要一心忆念、祈祷阿弥陀佛。
2.为什么要忆念阿弥陀佛?
①阿弥陀佛在因地的不共愿力。
②死期不定。
③经常作意,死亡来临时就能想起阿弥陀佛。
3.除了精进修持往生法,还要谨慎取舍因果。
4.正确的闻法态度。
①应重视藏传净土法。
②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心专注于法义。
二.离间语(6-30段)
1.不要亲近挑拨离间者,轻信谗言,而应事先观察。
①没有智慧的人容易被挑拨离间。
【公案】
喝同一乳汁长大的牛和狮子被老狐狸离间,互相残杀而死。
②品行高尚者不会轻易被谗言离间。
【公案一】
老狐狸本想离间小老虎和小狮子,被识破后反而丧命。
【公案二】
狐狸想离间狮子和老虎,被聪明的狮子识破后反遭杀害。
③任何一个团体,只有团结和合才能成办事业。
2.说离间语的过患:未来感受被别人说离间语。
3.断除离间语的功德。
①生生世世值遇善友,与亲友情谊稳固等。
②其他教证出处:《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善业道经》、《正法念处经》。
4.如何取舍?
①自己不再说离间语。
②当别人对自己说时,应“如树应安住”。
三.恶语(31-44段)
1.定义:刺伤、扰乱他人心的语言。
2.分类举例。
①难听的语言:如“消灭你”。
②指责种姓过失的语言:如“你是乞丐”。
③指责家族过失的语言:如“你家世恶劣”。
④揭露罪业的语言:如“你的父辈世世代代都如何造恶业”。
⑤加以谴责的语言:如“你是破戒者”。
⑥指出身体缺陷的语言:如“大胖子”。
⑦用旁生比喻人的语言:如“你的声音像狗叫一样”。
⑧无中生有、捏造抹杀的语言。
⑨其它:《大方等大集经》中讲了六十四种恶语。
3.如何对待恶语。
①别人说恶语:要尽快忘记,而牢记善法。
②自己说恶语:下决心断除恶习,好好忏悔。
4.说恶语的特例。
①上师在传授窍诀教言时,为了调伏弟子的相续说粗语。
【公案】
蒋扬钦哲旺波尊者扔石头驱赶弟子卡美,遣除了其寿障。
②如果自己真正具有悲心,也可以指出别人的过失。
5.恶语的分类(对境不同)。
①诋毁佛像、佛塔,或者对佛菩萨、比丘、沙弥、上师、父母说粗语。
②对破戒的比丘、沙弥或者在家男女进行恶语中伤。
③对旁生说“断角”“跛足”等恶语。
6.造成恶语的因缘。
①心中产生烦恼。
②口中言说粗恶的语言。
7.恶语的等起:嗔恨心及其他烦恼。
8.恶语的果报。
①异熟果:堕入三恶趣。
②感受等流果:遭受众人憎恨。
③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口出恶言。
④增上果成熟于外境:即便得到人身,也将转生于恶劣的环境,听不到一句悦耳之语,经常遇到恶友。
⑤增上果成熟于自身:恒时心情烦躁,经常担惊受怕,如野兽一样忐忑不安。
9.如何取舍?
①闻思学习口业的道理,认清口业的过患。
②改正从前的恶行。
编辑:定解D05、定解D02
审核:定解D08
“法师辅导”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