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讲记】藏传净土法(第60课) Back

【讲记】藏传净土法(第60课)

精品研习 2020-09-22



第六十课

思考题

1、什么是贪心?

2、产生贪心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教证说明。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上师的财产?

4、贪心有何果报?

5、解释颂词:“世间财如山,一切皆无常,云何为财物,如是作恶业?唯有愚痴者,能作如是恶。”

6、断除贪心有何功德?

原文:壬三、忏悔三种意恶业:

贪心害心与邪见,发露忏悔意三罪。

贪心是指贪图他人丰富的财物、强大的势力、勇士的魄力、智者的辩才、美丽的容貌等,并想:若有办法让我拥有这一切那该多好啊!

大贪心是贪图上师僧团的财产,其过患特别严重。大部分商人等为了谋得利润而对寺庙僧众共同拥有的财物产生贪心,其过患如上面强夺偷盗僧财时所讲的一样。许多人贪图买到上师们手中的马牛等信财亡财并想从中获取利润,其罪过也非常大。假设获得了少许利润也犹如饮毒一般。邬金莲师说:“上师财如哈拉毒,谁若享用则丧命。”甚至,如果看到别人有一尊佛像或优质的物品,便将它拿在手中从头到尾瞧个不停,摸来摸去,企图得到。暗想:唉,若我能拥有这样的物品该多么好啊!这也属于贪心。

一般来说,那些恬不知耻、贪得无厌犹如饿狗之人易生贪心,这主要是由欲望引起的,但是也有诸如贪求敌人之财等以嗔心引起的。依靠贪心也会导致害心、杀生、不与取等恶业的出现。

其异熟果报将堕入三恶趣中。即便幸得人身,也是相貌丑陋,贫穷可怜,虽有财富也易毁尽,由于贪欲作障而使心中所愿无一实现,生于恶境,常常成为具贪心者。尤其是对有福德之人的财富生起贪心,如果依此产生害心,则其结果将如往昔的顶生国王一样,他已获得了与帝释天王平起平坐的权势,后来还妄想拥有一切,最终天界的福德也殆尽了……有许多这类公案。

不以自己拥有的财产为满足,还贪图他人之财,依此使自己的财产也会失毁:很久以前,一只狐狸在溪水边寻得一块肉。这时,它看见水里的鱼儿在游动,便想先去吃鱼,于是它放下那块肉跑去吃鱼,结果鱼钻到了水底,那块肉也被乌鸦叼走了,最后它什么也没有得到。

本来,如果自己没有积累的福德力,那么对心中所想、眼睛所见的事物都生起贪心又有何用呢?因为眼福不浅而无所不见,心似损耗鬼而无所不求,由于自己耗尽福德终将一无所获。所以,自己有多少财物都知足。无有贪心之人即使如乞丐一般穷得身无分文,然而精神方面却十分富足;不知满足具贪心者尽管物质极为富裕,但精神却极为贫乏。如《亲友书》中云:“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贪心过患极其严重,若能断除贪心,则转生为人时,财物富足稳固,谁也不会对其产生丝毫抢夺之心,转于天界也成为不同其他天人的富裕者。如经中说:“城邑或静处,他人所属物,不生贪心者,彼士转善趣。”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