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史》(6)
六、汉地由梁至南宋的历史简述
唐朝之时,有一个名叫黄巢(185)的私贩造反,夺取帝位,由名叫朱温(186)的人任大臣。后来朱温投降唐朝,任统兵的将军。继而朱温又反叛唐朝,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此后,有不同姓氏的五个朝代(187)十五个皇帝,共计五十年。其后宋太祖(188)继位,建都汴梁,传了八个皇帝。到第八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二人之时(189),契丹大辽(190)(按:应为金朝)夺取汴梁和宋朝的一半国土,建立的朝代称为大辽。宋徽宗的一个嫔妃的儿子名叫康王(191),逃到蛮子地方,保住宋朝的半壁河山,蒙古人称其为南朝。他建都在建康(192)、杭州(193),国号仍称为宋(194)。由康王到蛮子合尊(195)之间在蛮子地方传了八代皇帝。契丹大辽的王统传至第七代第八代时,其大臣吴乞买夺取帝位,建立的朝代称为阿拉坦汗(196),又称为大金(197)。金朝传了几代,第九代皇帝金哀宗(198)之时,成吉思汗(199)和窝阔台汗(200)兴起,成吉思汗攻取金朝国土。薛禅汗(201)继位后的至元十三年时(202)蛮子地方的皇帝幼主(203)在位三年,伯颜丞相攻取南宋地方,将其皇帝送往萨迦寺,出家称会尊大师,后来到格坚汗(英宗)时将其杀死,死时不流血而流奶。蒙古之国称为大元(204)。以上是依赞巴拉德室利衮所说而写成的。
(185)黄巢: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乾符二年(公元815年)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次年,因反对王仙芝接受唐朝招安,与王仙芝分兵,独立作战。五年王仙芝战死后,被推为领袖。公元881年打进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公元884年被唐军围攻追及,不屈自杀。
(186)朱温:即后梁太祖(公元852—912年)。五代梁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07一912年在位。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参加黄巢起义。黄巢建立大齐政权时,任同州防御使。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叛变降唐,被封为梁王。天佑四年(公元907年)代唐称帝,改名晃,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被其子友珪所杀。
(187)不同姓氏的五个朝代:唐末,分裂出不同姓氏的五个朝代①后梁②后唐③后普④后汉⑤后周(公元907—960年)。详细内容请看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
(188)宋太祖;即赵匡胤(公元927一976年)。宋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60~976年在位。涿州(治所在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宋朝从宋太祖公元960年执政到宋钦宗公元1127年共计一百六十八年。共有九位皇帝。宋朝时,除辽和西夏外,其他地区都被宋统一。
(189)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二人:宋徽宗(公元1082~年),即赵佶。北宋皇帝,公元1100~1125年在位。其子宋钦宗(公元1100—1156年)即赵桓。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底在金兵大举进攻中,接受其父徽宗的传位,在位一年四个月。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第二年,他和其父徽宗一同被俘,北宋灭亡。
(190)契丹大辽:契丹族是中国境内的一个部族。唐时,散居今东北的南部和原热河一带,以牧、渔、猎为生。在宋朝和唐朝时期,契丹族就和中原地区关系密切,在汉族的影响下,契丹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很快。唐末,迭刺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族及邻近各部。公元916年阿保机在契丹称王,建封建政权。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改契丹国为辽。契丹大辽从公元916—1125年共立国二百一十年,共历九帝。北宋第八任皇帝宋徽宗联合金征服了契丹。此时贵族耶律大石率领部分契丹人西迁建立西辽,又称哈刺契丹。西辽从公元1124—1222年共立国九十八年,共历五帝。第五任王律耶直鲁古被金所灭。
(191)康王:即宋高宗赵构,南宋皇帝。公元1127年—1162年在位。初封康王。宋徽宗和宋钦宗二人被俘后,他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拉,任用黄潜善、汪伯彦为相,南迁扬州;继又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绍兴十一年(藏历铁鸡年公元1141年),向金投降。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传位于赵睿(孝宗)。
(192)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西晋的晋愍帝司马邺于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改南京为建康。三国吴称建业。明为南京,清为江宁府治。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辛亥革命均建都于南京。今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193)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隋开皇中置州,自唐以来称为大州。五代时吴越建都于此,称为西府。南宁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从南京迁都于此,称为临安府。元改为杭州路,明改为府。解放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此地也是生产丝织品的中心。
(194)国号仍称为宋:从建业元年(公元1127年),赵构(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至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被元灭亡止,国号仍称为宋。
(195)蛮子合尊;南宋国都南京和杭州被西藏历史家称为蛮子国都,南宋被称为蛮子王朝。南宋国都出产的丝织品在西藏很有名声,人们称为蛮子丝织品。南宋第九任皇帝朱帝昺从公元1278—1279年在位二年(红史记载为三年)后,被元兵征服,皇帝被活捉,并送到萨迦寺出家为僧,宋帝昺被称为蛮子合尊。以后蛮子合尊被格坚汗杀死。(应是宋恭帝㬎)。
(196)阿拉坦汗(阿骨打)即金太祖,金王朝的建立者。金王朝最初的女真族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隋唐时期称女真为黑水靺鞨。五代时改称为女真。十一世纪女真族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十二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国都最初建于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以后海陵王迁都于中都(北京),此后宣宗完颜珣迁都河南开封。金共历十帝,从公元1115—1234年共历一百二十年。元太宗窝阔台于公元1235年灭金。
(197)大金:即金王朝,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
(198)金哀宗:即完颜守绪,公元1224—1232年在位。
(199)成吉思汗:即元太祖(公元1162一1227年),名铁木真。古代蒙古首领,也是一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于第三饶迥的水马年(公元1162年)出生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部毒死。铁木真在众富有家族的支持下,公元1189年(宋孝宗淳熙十六年),被选为合罕。他先后灭塔儿四部及札刺亦儿、乃蛮、不里(回族的一部),战败蔑儿乞惕等部落。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蒙古社会生产发展很快,并加强各部之间的经济联系,蒙古族人民倾向于统一。成吉思汗代表蒙古贵族的利益,统一蒙古诸部。公元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并制定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开始使用蒙文,从而改变了诸部之间长期混战的局面,加强了经济联系,促进蒙古社会生产向前发展。同时成吉思汗即位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公元1211年和1215年两次向金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北岸,占领金朝中都(今北京)。公元1219年带领蒙古军第一次西征,攻灭了花剌子模,在喀勒喀河挫败了斡罗斯和钦察联军,版图扩至中亚地区和南俄,并把这些地区分封给其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公元1226年,率兵南下进攻西夏,次年于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
(200)窝阔台:即元太宗。蒙古大汗,又称合罕皇帝。成吉思汗第三子。他生于藏历第三饶迥火羊年(公元1187年),汉文记载为公元1186年。公元1229-1241年在位。成吉思汗二十年(公元1225年)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公元1229年被推为大汗。
(201)薛禅汗:元代皇帝。名忽必烈。又称薛禅皇帝。蒙哥汗(宪宗)之弟。公元1260年一1294年在位。蒙哥汗三年,他率军攻云南,次年灭大理而归。蒙哥汗九年,攻宋鄂州(今湖北武昌),得蒙哥汗死讯,决定北归。公元1260年(元中统元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帝位。即位后,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给八思巴象征权力的玉印。其幼弟阿里不哥联合漠北、中亚诸王,和他争位。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他取得全胜,自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迁都燕京后称大都(即今北京),同年,在中央设立了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关一总制院,忽必烈又授命八思巴以国师的身份,兼管总制院的院务。至元八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随后发动对南宋的进攻,至元十六年灭来,统一了全国。
(202)至元十三年:即藏历第五饶迥的火鸡年(公元127年)。
(203)蛮子地方的皇帝幼主:即南宋末代皇帝赵昺。见前注(195)。
(204)蒙古之国称为大元:公元1206年(宋宁宗开禧二年),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歼建立蒙古汗国后,伸张其势力于黄河流域。从成吉思汗到蒙哥汗陆续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并在吐蕃建立行政机构,直接统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