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 · 密语】“像我吗?哈哈!”
10
2020-7-24
今天这样受菩萨戒非常好~
09
2019-7-25
自以为见解高深、境界不凡,并以此傲视他人,这正是修行中的毒药。像有些人戒律清净,见别人犯戒而生悲心,这是名副其实的修行人;但若对自己的净戒生傲慢心,赞叹自己、轻视别人,整天挑剔别人护戒不清净,这种人无疑是真正的“破戒者”。
——法王晋美彭措
08
2018-7-25
智悲光尊者:
如玛拉雅树林中,
漂落普通一节木,
枝叶浸润旃檀香,
依止何人即随彼。
07
2017-7-22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依靠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命运。
比如,偶然遇到一个陌生人,跟他变成朋友,生活有了很大改变。或者偶然看了一本书,书的内容让自己变化。或者偶然去了一个地方,人生也有很多更改。
表面上看,这都是偶然的相遇,偶然的幸运或不幸。但我们往往没有想到,在它的后面,有一些复杂、隐藏的因缘。
第30集:意大利 都灵
《生命中的偶遇》
(汉语演讲,意大利语翻译)
06
2016-7-21
在新加坡大众*学会,看到了20多年前我随上师如意宝一起来新加坡的照片。岁月~
05
2015-7-23
最近*学院正在开“地藏*会”。地藏菩萨可满足众生一切所愿,若能多祈祷、多念“南无地藏王菩萨”,不管你有什么心愿,都容易顺利实现。
04
2014-7-21
很多人一提到学佛,马上想到不吃肉、不结婚。这些行为在佛教中是有,但只是一部分,并非全部。佛教中最根本的,不单单是戒律,还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一切行为只会成为盲目之举。
03
2013-7-25
在淘宝大学讲座之后,他们给我送来了一个特殊的礼物,据说是独一无二的,像我吗?哈哈!
索达吉堪布:我们应该对佛教有正确的认知,即非沉迷亦不能认为是迷信,用公正的智慧来解读和思考,朝着应有的方向获得正能量!尤其对金钱对人生要拥有自己的价值观。
02
2012-7-25
许多人对佛教的认识,经常有一种误区,认为“学佛就要不执著善,也不执著恶,一切皆空”,进而做什么都肆无忌惮。其实,空执也是一种可怕的执著。佛陀曾说过:宁可执著“有”大如山王,也不能执著“无”小如芥子许。所以,希望大家学佛时,要从谨慎取舍因果做起,切莫用“不执著”来为自己造恶找借口。
01
2011-7-22
什么是慈善呢?佛陀在《涅槃经》中说:“若于一众生,不生嗔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为慈善。”如果对于一个生命,不生起害他(它)的嗔心,希望他(它)得到快乐,这即是慈善。所以,做慈善不一定是有钱人的专利,只要有利他的善心,人人都可以参与。
不离 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