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索达吉堪布】祈祷任何一尊佛,其加持都不如释迦牟尼佛(附殊胜日提醒) Back

【索达吉堪布】祈祷任何一尊佛,其加持都不如释迦牟尼佛(附殊胜日提醒)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9-05-04


2019年5月4日,藏历苦行月二月三十。


释迦牟尼佛加持日


释迦牟尼佛心咒:

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梭哈






麦彭仁波切所著的《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法王如意宝在世时极其重视,他老人家要求当时的弟子和后来的有缘弟子每天都要念一遍,我们很多人发过这个愿,至今每天都在念诵。

 

首先,为什么要修学这个仪轨呢?原因是这样的:如《三摩地王经》云:“散步安坐站立卧,何人忆念能仁尊,本师恒时住彼前,彼者将获广大果。”佛陀在经中亲口宣说:任何人散步也好、安住也好,在行住坐卧的过程中,若能一直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佛陀会恒时住于他面前,赐予加持。

 

除了自己的心以外,佛陀并不存在其他本体。一个人如果对佛陀生起信心,能清楚地明观佛陀身相,那他的心念就是佛陀,此外没有一个佛陀从遥远的地方飞到你前面,然后又渐渐消失。按照上上乘的解释方法,正在想佛的念头,其实就是佛陀。

 

个别道友不太会坐禅,经常起分别念,入定比较困难。其实也不用担心,只要你在前面放一个佛像(可以是唐卡、画像、塑像等),将心一直住于佛像上,眼睛也一直盯着,闭眼时心里能清清楚楚地明现佛像,这就是最好的一种入定。我经常也是这样,当分别念涌现或者产生烦恼时,就放一个佛像在前面,心里一直观想,眼睛也一直专注。过一会儿,依靠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自心会慢慢平静,暂时起到平息烦恼的作用,而究竟,哪怕一瞬间缘佛陀的功德,对今生来世都无法估量。

 

之所以要修此《仪轨》,作者引用了两个教证,从而得出的结论是:第一、行住坐卧要想着佛陀;第二、坐禅时也要想着佛陀。汉地很多寺院打禅七时,中间都摆一尊佛像,参禅者可以时刻看到佛像,心里一直观想,眼睛一直盯着,这种传统非常非常有功德。大家平时在家里时,也应该这样缘佛修行。

  

首先是皈依和发愿。皈依时要想到:乃至菩提果之间,我诚心诚意地皈依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十方三世诸佛,以及佛陀所宣说的证法与教法,还有具有解脱功德的僧众(这是皈依三宝)。以我修持念诵《仪轨》的功德,愿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尽快获得圆满正等觉佛果。我们每天念《释尊仪轨》,不是为了自己治病、发财等等,而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之后发心、修四无量心,意念诸法现而无自性之义。

 

我们首先观想:在前方的虚空中,充满七宝、八吉祥等各种供品,如海供云中有一狮子严饰的宝座,宝座上依次是莲花、日轮、月轮,最上面端坐着本师释迦牟尼佛。很多唐卡或画像中,都有这样的佛陀形象。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像,只要看一眼,也能在阿赖耶上种下解脱善根,这个功德非常大。希望你们无论去哪里,都不离开释迦牟尼佛的像。我个人也是这样,出门时要么带一个小唐卡,要么带一个佛像。作为佛教徒,若对本师没有诚挚的信心,那根本不是佛教徒了。

 

紧接着观想:释迦牟尼佛的身色宛如纯金,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身著三衣,金刚跏趺坐,右手以压地印中指尖触地,左手以等印持充满甘露的钵盂。整个身相犹如阳光照射到金山上一样璀璨耀眼,放射出万丈的智慧光芒,遍于清净与不清净的所有器世界。

 

观想在释迦牟尼佛的周围,有八大菩萨、十六阿罗汉及无数护法神、空行母等眷属围绕,他们都是智慧圣者,仅仅忆念也能解脱堕入寂灭与轮回二边,从而获得大乐智慧。所以,这样的释迦牟尼佛,是一切皈依处的总集。释迦牟尼佛,其实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

 

尤其在末法时代,五浊横流,若没有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发愿慈悲摄受浊世众生,我们在座愚蒙可怜的众生,到目前为止也无法见到佛法的光明。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大恩大德,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如是观想佛陀身,结果马上想到佛真正安住在自前虚空中。

 

前面的观修方法非常简单,其实显宗也需要此种观想,这就是藏传佛教的特点。在其他传承中,这样的仪轨是很难得到的。

 

佛陀的智慧身没有远近之分。我们思念一个人时,他在北京,我在上海,没办法一下子到对方面前。可是佛陀的智慧身无处不在,什么时候观想,什么时候就现前,如同只要地上有水器,月轮便可映现一样。无论你高贵也好、低贱也罢,富裕也好、贫穷也罢,是智者也好、愚者也罢,只要去观想,佛陀就出现在你前面。每个人都要有这种信心。

 

观想佛陀,所积之资粮也不会耗尽,善根不会虚耗。《佛陀众行经》云:“于导师佛陀虽作微小事,转种种善趣,后获菩提果。”缘佛陀哪怕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善事,例如向空中撒一朵花,或者单手合十作顶,或者念诵一句佛号,这个功德永远也不会耗尽,从此生生世世转于善趣,不会堕入恶趣,逐渐获得无上胜妙的菩提果。

 

我经常都这样想,虽然自己修行不好,烦恼深重,很惭愧,也很难过。然而诚如麦彭仁波切所言,假如未值遇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可能一声佛号也听不到,始终处于黑暗当中,但今生依靠善知识的引导和自己的福分,修行虽然不好,可是遇到了佛法,每天可以见到佛像,多多少少念一些佛号,有很多积累功德的机会,得一个人身并不是没有意义,所以还是会生起欢喜心。

 

释迦牟尼佛因地发了五百大愿,以大悲心摄受末法浊世的众生,这在《释尊广传》中也阐述过。《大宝积经》中讲过,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名号,若有众生听到,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不退转。大家有机会的话,在临死的众生面前或者菜市场中待宰旁生的耳边,应该多念释迦牟尼佛的名号。我们虽然无法令其当下解脱,但只要听到佛名,此众生将来定会获得不退转果位。同时,如果你家里有人不信佛教、反对佛教,在他们面前,不妨故意或无意念一些佛号,也让他们结上善缘。从某种角度讲,能闻到佛号,也算是大菩萨。

 

我等没有依怙的浊世众生,蒙受释迦牟尼佛的大悲摄持,此恩此德昊天罔及。麦彭仁波切在《释尊广传》中说,若没有佛陀的摄持,我们仍将不断漂泊在轮回中,没有解脱的机会。因为浊世众生的烦恼特别炽盛,难以调化,贤劫其他佛都不敢摄受,只有释迦佛心力极强,当年发下五百大愿,至今一直摄受我们,我们一定要有感恩之心。

  

在我们这个刹土中,阿弥陀佛、地藏菩萨等佛菩萨、经典与论典等法宝、大乘小乘等僧众,这一切三宝相均是释迦牟尼佛的事业,均是依释迦牟尼佛的功德而显现。法王和麦彭仁波切也讲过,我们祈祷任何一尊佛,其加持都不如释迦牟尼佛,因为他曾发愿摄持我们,所以对其祈祷的话,加持力尤为快速、强大。平时大家若遇到快乐,也应该想到是佛的加持;一旦遭受痛苦,也要想到是佛的加持,以此遣除自己的业障。在这个刹土中,一切三宝相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事业,若没有他的发愿摄持,我们如今的听经闻法根本谈不上。

  

祈祷还是起很大作用,有些人认为祈祷和不祈祷都一样,心中有佛就可以。实际上这是不相同的。打个比方说,你跟人接触时,对方若比较和蔼,你就愿意跟他交流;如果他蛮横无理,那不愿意再聊下去。虽然佛陀没有这种贪嗔烦恼,但祈祷也是一种缘起,假如你对佛陀有恭敬心、信心,佛陀的加持会很快融入你相续,所以态度还是很重要。

 

还有一点要了解的是,有些人以前经常接受这个灌顶、听那个修法,但对好多本尊的身相,没办法观想、修持。对此麦彭仁波切说:“释迦牟尼佛是一切寂猛浩瀚本尊的本体,只要修《释尊仪轨》,其他忿怒金刚、护法神、上师瑜伽等修法皆可包含其中。”有些人也许会问:“那我以前发愿过的都不念,只念一个《释尊仪轨》可不可以呢?”如果你实在无法持诵,这样念也不会有缺漏的过失。

 

我就是这样,自己得的灌顶多,得的法也多,一会儿想修金刚橛,一会儿想修度母,一会儿想修大悲观音,还想修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阿弥陀佛等等,但一天都修也比较困难。我原来看到一个出家人,他的信心倒不错,每天修行时前面摆很多佛像,第一个念《观音菩萨仪轨》,就把观音菩萨放在这里,一直念“嗡玛呢叭美吽”;修完了以后,又把文殊菩萨的像摆在这里,开始念《文殊菩萨仪轨》;然后再修金刚橛,拿出金刚橛插在前面……每天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做。尽管此举也非常好,修很多本尊的功德很大,但将所有本尊的智慧身融入一体来修行,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修《释迦牟尼佛仪轨》时,可观想其本体是金刚上师,化为释迦牟尼佛的形象,诸佛菩萨全部与释迦牟尼佛融为一体,如此修持的功德最大。若修《释尊仪轨》,则获得人身非常有意义。

 

总而言之,大家一定要修《释尊仪轨》,不修的话,确实非常可惜。《释尊广传》的最后,麦彭仁波切也劝勉我们说:“不可思议福德源,如来加持力所现,释迦佛修法仪轨,诸具智者当勤修。”《释尊仪轨》是佛不可思议的福德和加持所显现,它是一切殊胜功德的来源,具有智慧和远见的人应精进修行。这是麦彭仁波切的期望,也是给我们的一种教言。因此,包括菩提学会的所有道友,平时能念藏文的,就念藏文;实在不能念藏文的,也可以按汉文念诵。缘佛陀的善根,乃至菩提果之间也不会耗尽,我们遇到佛法如意宝,可生生世世不堕三恶趣,理应有欢喜之心。若以追随释迦牟尼佛的清净心来念诵,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这个功德都能获得。(如果你修密宗的甚深修法,对密宗的见修行果不了解,则不一定获得功德。可是这个教言,只要念诵都有功德。)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释迦佛修法仪轨讲记》


每日箴言



有些人认为:“有信仰的人是思想有问题,没有信仰才正常。”其实这种想法很不合理,而且特别危险与可怕,因为人没有信仰,就没有归宿感,没有归宿感就可能在一定范围中做恶事,乃至发展到无恶不作的地步。所以,信仰给人带来的利益不容小觑。


-- 索达吉堪布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1677855

布里斯班:

0420687876









图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