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弟子规另解】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 Back

【弟子规另解】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

索达吉堪布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5-04-18



前面也说过,讲《弟子规》,我不是很内行,在你们面前,完全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但通过这样的共同学习,也许会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所以每个人要认真对待。


有些知识分子始终有种毛病:对所学的知识,觉得字面上能划下去,就无所不知了,甚至自以为是地认为:“像《弟子规》这样简单的法,不用浪费时间去研究。”这种邪分别念并不合理。尤其是现在有些大学生,学历虽然高,但学问却不高。为什么呢?因为大学短短几年教育,所学的内容毕竟有限,而且很多人在学校里都是混时间,对于知识的钻研,并没有达到废寝忘食、勤勤恳恳的地步。所以,许多人名义上是“大学生”,实际上学问不太够。


因此,不管是有学问的人、没有学问的人,对这样传统的教育,都要去思维,自己的理解要与这里的讲述互相对比。对我而言,始终愿以恭敬的态度,虚心接受一切学问,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藏传佛教的法师,就认为汉传佛教的教言不必学习,或者自己是这个教派的法师,就认为其他教派的教言不必学习。藏地前辈大德讲过:智慧越来越增上的时候,行为也会越来越恭敬,愿意接受别人的知识。这一点很重要!


这次学习《弟子规》,许多人觉得有收获,这是我比较欣慰的。原本我没打算讲《弟子规》,而是想讲《君规教言论》等藏地的人规法。因为法王如意宝对人格教育特别重视,在我的印象中,基本每年都要讲一些做人的道理。正因为如此,法王的很多弟子,不管在社会哪个地方、与什么阶层的人交往,都会受到一定赞叹。因此,我们也应先做好人,再做佛教徒,最后做开悟者。否则,你连小学都还没有毕业,就想一步登天当博士,这有相当大的困难。


作为佛教徒,理应在做人的基础上好好修行,然后利益众生、弘扬佛法,而不要成天只是考虑自己:“我老了以后怎么办?”“我生病了怎么办?”“万一我失去了亲人怎么办?”这些杞人忧天的顾虑,只是浪费时间,没有多大意义。即便你每天千思万虑、苦心经营,也不一定会达成所愿,毕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时候相差很远,内心特别向往的常事与愿违。所以,我们今后唯一的希求目标,应该是先做个好人,然后再修学佛法、利益众生。


现在所学的这部论典,表面上看来,字面意思很简单,就算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但能背诵,而且还可以解释。但有些更深层的涵义,即使是学识渊博的智者,恐怕也不能完全领悟,故希望大家切莫轻视。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


如果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就应该自我勉励,努力赶上:“他是人,我也是人,我俩同一时间学的,为什么人家的品行那么高尚、学习知识那么快,而我这么差劲?”这方面一定要有竞争心。


我看过很多高僧大德的传记,他们在求学过程中,显现上对别人也有竞争心。当然,若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则没必要有太多攀比,但如果在善法方面,还是应该互相竞争。比如考试一部论典,你们是在同一位上师面前听的,假如别人成绩特别好,那你为什么不行?这个时候,就千万不要修自他交换——高分给别人,我心甘情愿得零分。(听说附近一所小学,在全县考试中,全校共30多人,其中19个得了零分。这样的话,老师的“营养”应该不错!)


因此,在学识上、德行上,不要毫不在意、喜欢修宽容心,而应让善心善行日益增上。《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具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大家都能去除染污而自新,最终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世人皆称许“德才兼备”,故一个人既要有德,也要有才,而这两者之中,仅有才是不足够的。现在有些读过高等学校的人,拿一个文凭就沾沾自喜了,在别人面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但内在的德行很差劲。今天,我资助三年的一个大学生来了,他读中央民院,每年放假都来取学费。可近几年来,他很多行为让我不满意,而且一年比一年差。这次我实在忍不住了,狠狠说了他一顿,并告诉他:“我给你的钱,感觉基本都浪费了,没什么意义。”他赶紧回答:“不会呀!我马上就大学毕业了,今年准备考研究生,这个应该没问题。”确实,他人比较聪明,考试可以说轻而易举。但我说:“你读研究生的话,我不想继续资助,因为觉得有点不值。你的学费是每年8000元,若把这8000元给80个乞丐,每人可以分100元,这应该很有意义。但像你这样缺乏德行的人,做人连基本的孝顺都没有,佛教信仰也越来越减弱,真是一年比一年让人失望!”后来,他用各种方式让我生欢喜心,但我也清楚他在表演。或许我的判断并不正确,但90%以上应该不会错。


这几年,我资助过不少学生,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学校: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四川省藏校、拉萨的好几所大学,以及汉地很多高校。然而,有些学校的教育,不说佛教的崇高精神,就连儒教中向善的德行都没有,以致很多年轻人从那里毕业之后,言行举止、甚至眼神中浮现出来的,都是贪婪和狡诈。


所以,人光有学问并不够,关键在于是否有德。对刚才那个大学生,我还说:“智悲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德行都远远超过你。”人若没有德行,即使学得再好,最终也可能会培养成一个贪污分子,祸国殃民、贻害自他。所以,尽管我最初的发心是好的,但因为凡夫没有他心通,即使做慈善事业,结果也不像想象得那样美好。如今事已至此,想挽回也没办法了。但不管怎样,做事遇到一两件不成功的,也不应该就此停止,今后还是要继续努力。


其实,一个人的德行,能从小养成是最好的。前两天,有个8岁的小孩,把自己30元的零花钱供养给我,说是做智悲慈善基金。我问:“30元钱能做什么?”他说:“很多小朋友没有笔和纸,可以用这些钱帮助他们。”他的话虽然很普通,但这种善心若能延续下去,那他长大之后,对社会、对人类乃至对所有众生,肯定会有利益。


可现在的学校很缺乏这种理念,从一开始教给大家的,就是要为钱、为生活、为今生而奋斗;到最后,以自私心、虚荣心、狡诈心学出来的,基本上都是骗人那一套。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若想出淤泥而不染,确实也比较困难,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尽量追求高尚的人格。


概而言之,自己的德行和才学不如他人时,包括出家人在内,都要自我督促、发奋图强。有些人可能认为:“哎哟,修行人比这些干什么呀?”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在行持善法方面,每个人都应积极进取、不甘落后:“别人得奖,我为什么不能?别人学得好,我为什么学不好?”努力向上的精神不可缺少。古人是如此,现在有智慧的人也应这样。所以,在德行与才学上自勉很重要。


感谢您的阅读,《弟子规另解》连载中,敬请继续关注......



感恩您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号:WYBS_HK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成立宗旨: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

联系我们:wybuddhi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