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收录 >> 正士不以邪命为生
Back
SPRING
格
言
宝
藏
正士无论再困苦,
不吃杂罪之食物,
狮子无论再饥饿,
不会食用呕吐物。
正士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和困苦,也不会食用那些杂有罪业的食物。犹如兽王狮子无论多么饥饿,也不会食用呕吐之物。
此颂所明之理与前文“智者无论再计穷,绝不迈步愚者道”的意义相近。说明了正士知世理明因果,其行为也是如理取舍,应止则止,应持则持。他们不会接受丝毫掠夺盗窃之物以及杀生而获得的财食,并以“吃清净饭,穿清净衣”为准绳,其衣食住行所需资具皆不违因果,顺应善法所作而善得。
大德正士常严以律己,以德服众,从不以邪命为生。邪命有五种:1.诈现异相令俗人心生敬仰;2.说自功德,令闻者心生信敬;3.占相吉凶;4.高声现威令人畏敬;5.说所得利以动人心,所得利即所受之供养。以此五种邪法受取利养而活命即为五邪命。
为此唐朝道宣律师为我等后学能识别因果并了知真实,而描述了以邪命养活的形象比丘为:净治洒扫自之住处,百般严饰所在道扬,罗列种种幡幢及诸庄严品;数数洗刷资具,袈裟不离身,威仪齐整,缓行直进,低声软语或复静默,执著律相,然其内心常求名利,受人敬重,性多嫌恨。此貌似修行之人佛在《贤愚经》中曾以外熟内生的芒果而作比喻。由此晓知那些卑劣愚人,即使正处在春风得意之时,也是多以罪业谋生,倘若稍受违缘,就更会做出违背因果、伤天害理之事。
而正士的行为与此恰恰相反,且不说以手段谋财取食,即使是份内的享用也毫不贪求,如华智仁波切游化藏地时,常以乞丐形象度化众生。一次,尊者超度亡人后,施主供养时,他说:“我不需要任何供养,有三匹马就会有三匹马的烦恼。”古人也说:贫者不受嗟来之食,更何况正士大德,又怎么会食用杂罪之食物呢?
同样,雄狮无论是怎样的饥饿难忍,它宁死也不会吃那些肮脏得如呕吐之类的东西,这种行为并非如乌鸦狗猪之类专食不净物所能比及的。同理,那些以罪业谋生的人也不能与严持净戒的正士相提并论,此等人虽得到了一个人身,但不能利益今生与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