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生活的更高层次
Back
【大学演讲】生活的更高层次
大学演讲
可能你们还不太关注这些,但等以后再关注,也许会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所以现在就要思考,尤其要从根本上观察:大家眼下追求的这种“生活”,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如果仅仅是“为自身的生存而活着”,说实话,这种追求是比较低的。
佛教把修行人分了几种层次:低层的,偏重自我解脱,是小乘;高层的,想让天下无边的众生都获得解脱,是大乘。
我觉得生活也可以分几种层次:比较低层的,只求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包括一些工地的工人、田里的农民、山上的牧民,他们可能没什么文化,靠干体力活养家糊口;比较高层的,有一技之长,掌握了某些科学技术或传统技艺,能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更高层次的,是社会上公认有智慧、有道德的精英人士,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应该不仅仅是这些。否则,不管哪个层次的人,都只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而活着,谁又来维护和帮助这个世界?
所以,有些人会为了自己的员工,或者工作涉及到的人,成百上千乃至万数,为了他们而活着;有些人则不仅想利益人类,还想利益许许多多的动物,乃至为所有的生命而活着——这样的生活更有价值。
人们总认为,要从外界得到点什么,才活得成功、幸福。但多年的佛法经验告诉我,生活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自我的成功和幸福上,更体现在对社会和国家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对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做出了怎样的利益。
人活着,如果能帮助别人,就是有意义的,当他离开世间,其他人会记住他,为此而悲痛;如果只是浑浑噩噩、自私自利地活着,给周围造成负面的影响和痛苦,甚至杀害很多的生命,那么他的离开,也许会成为其他生命的“喜讯”。
摘自探寻生活的另一种价值——上海外国语大学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