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国际佛学网 >> 【问师】如何理解“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Back

【问师】如何理解“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索达吉堪布 国际佛学网 2019-10-21

问:


顶礼上师!《六祖坛经》中说“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索达吉堪布答:


无垢光尊者在《上师心滴•正行光明藏讲义》中也有相似的教言:前念还没有认识时,是烦恼的本体;后念通过上师的加持、直指以及自己的观心,在前念灭尽的当下认识烦恼的本性,这就是佛陀的本来面目。

但上师如意宝以前讲《文殊大圆满》时说:认识烦恼的本性或者说灭尽烦恼,不一定都是成佛。有些属于资粮道的认识,有些属于见道的认识,也有些像国王恩扎布德那样,直接获得无学地的佛果。一般而言,认识烦恼的本性只是资粮道的认识。
  
这种说法与有些法师的观点也不相同,如慧律法师认为六祖已经获得了佛果,境界上跟佛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是他不成佛而已。

敬摘录《闲谈问答录》


猜您还喜欢这些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