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六祖坛经》17:智慧品之十六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当下我们的心是佛性,与佛的智慧无有差别。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般若智慧,可以证悟自己心的本性。
如同大雨落于海洋,海水不增不减,证悟之后智慧也不增不减。
此是最上乘法,为大智上根人说。小根智人若闻法,心不生信。何以故?譬如大龙,若下大雨,雨于阎浮提,如漂草叶;若下大雨,雨于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者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
佛教一般分为三乘——人天乘、小乘、大乘;若不包括人天乘,并将小乘佛教分为两个——声闻乘和缘觉乘,加上大乘,也是三乘;密宗有讲四乘,以上三乘再加第四乘——最上乘法,即密法。《坛经》也讲四乘,其中“最上乘法”指的是禅宗,即显宗讲如来藏的部分,其内容与密宗是一样的。除此之外,禅宗的修行方法非常独特,与密法接近,甚至可以认为是密法大手印的一部分。
“此是最上乘法,为大智上根人说。”《坛经》以及佛经中的此类内容,都是针对上根之人——具有大智慧的人宣讲的。
“小根智人若闻法,心不生信。”小根机——不具备大智慧之人,如果听闻了《坛经》,不能生起信心。
宗宝本是“心生不信”,用字与敦煌本稍有不同,意思也有所差异。“心不生信”是心里生不起信心,如听到“烦恼即是菩提”“当下我们的心是佛性,与佛的智慧无有差别”,很多人不会生起信心,但并不严重;而“心生不信”则比较严重,他们会认为“烦恼怎么可能是菩提?”“心的本性怎么可能是佛性?”不仅不相信,而且产生了邪见。
“何以故?”为什么不相信?下面用了一个比喻,陆地和海洋同样降下大雨,结果却迥然不同。
“譬如大龙,若下大雨,雨于阎浮提,如漂草叶”。“阎浮提”,意为人间,此处指陆地。如果大雨落在陆地上,会成为洪水,把很多东西像草和树叶一样冲走。宗宝本及其他版本中增加了几个字,“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古时“城邑”指周围有城墙的城镇,“聚落”是没有围墙的村庄。天降大雨之时,城镇村落像枣子或树叶一样会被洪水卷走。
接着看敦煌本,“若下大雨,雨于大海,不增不减”,大雨降于海洋,海面不会增高,也不会降低,没有任何改变。
“若大乘者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如果是大乘根机者,亦即前面讲的上等根机之人,听了《金刚经》,就会打开心胸,开悟解脱。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由此可见,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般若智慧,可以证悟自己心的本性。
“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上等根机之人听闻《金刚经》,会用智慧观照,而不依靠文字。意思是,他会自己证悟。如同大雨落于海洋,海水不增不减,证悟之后智慧也不增不减,因为智慧本身存在,只是之前未被发现而已。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闻思修所得的智慧最终和原有的佛性融为一体。
意识只能看到内心表面的情绪,却无法探究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