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41* 阅读参考
1
《贤愚经·贫女难陀品》公案启示
①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不是所有人在佛前供灯都能得到佛陀的授记,公案中的贫女供灯之后得到授记,是因为她的修行因缘已经成熟,只是这一世显现为贫女的身份而已。
②为行持善法者提供资具,可获得同等功德。
公案中的圣友比丘发心供养佛陀,但不具备广大的供养能力,因此需要到在家信士面前化缘灯芯和灯油,这些因缘促成了公主对他的饶益行为,间接成就了公主的功德。
在家人经常缘上师三宝作供养,虽然从戒律角度讲,把东西供养给另外一个人之后,这个东西就不属于供养者了,但是出家人利用在家人的供养每天行持供灯、建塔、修寺院、造佛像等法行,因此在家人仍有和亲自行持这些善法同等的功德,并且善根会不断地增长。
2
金幢王子公案的启示
①见到佛像有巨大的功德。
金幢王子心相续中原本有邪见,不信正法,但经定自在比丘引导后,对佛像生起欢喜心,并且合掌恭敬念了一句“南无佛”,以此因缘,此后生生世世获得暂时的福报,究竟获得了首楞严三昧而成为了财首菩萨。
如今利用便捷的网络很容易看到佛像,并不因为没有亲临圣地朝拜、见佛像而影响其功德。我们对此要有诚信:佛像是殊胜对境,哪怕见一眼也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功德。
②传播佛法要具足善巧方便。
定自在比丘一开始从美观角度劝金幢王子看佛像,而不是从看佛像有功德的角度来劝导(以免对方认为这是迷信或是夸张)。王子见到佛像后,没有五体投地膜拜佛像的意乐,比丘也不勉强,而是建议他称念“南无佛”,王子照做后,即种下了解脱的殊胜因缘。
这种传播佛法的善巧方法和思路值得我们学习:要给非佛教徒提供比较宽松的环境,不能以佛教徒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一定要如何,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一层,就尝试让他们做另外一层;要根据对方的善根因缘,运用一些善巧方便,让他们以直接、间接,哪怕是以有好感的方式缘取三宝,这样对他们会有很大的饶益。善根从无到有,从有到成熟乃至获得解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我们要接纳因缘成熟的过程。
一个人能否学佛,一方面与他的因缘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跟引导者为人处事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我们经常在对方还没有接纳的情况下,一直向他强调佛菩萨的功德如何广大,期望以此引导他步入佛门,但大部分情况下这都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我们始终站在自己的认知层面与对方讲道理,希望对方能够随顺我们,却从没有从对方能够接纳的角度进行引导。我们要学会因机施教,同时管理好个人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安住自心,以慈善之心照顾周围的人,让他人感到学佛人的自在、豁达、包容,这样他们才更愿意学佛。
3
消灾免难、增福延寿需要断恶行善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因和缘促成,内因外缘全部具足时,果法自然起现。如果自身没有断恶行善的主因,仅仅依靠外在力量作为助缘,很难达到消灾免难、增福延寿的目的。在自力上积累福德、忏悔罪业、改过自新是根本因,再加上厌胜、降伏等一些外在的仪轨,才能达到遣除危难、增福延寿的目的。
【延伸】因果面前人人平等。
因果在所有众生面前都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走特殊捷径。“因缘聚合则果法产生,因缘消散则果法毁灭”是名言的法尔,是万法的自性。如果某人先于我们成就,一定是比我们先具足了成熟果法的因和缘,这与他前世今生的修积有关,羡慕是没有用的,如果自己还没有具足这个因和缘,果法自然无法成熟。
作为修行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应怨天由人,既然遇到则绝非偶然。外在的一些现象,表面上看是因为某些原因促成了这个结果,但这只是一种缘,如果自己没有这种业,就不可能遇到这些事情,这是业果规律。
4
教证“业力犹如河主流,瞬间岂能挡业瀑” 启示
①认识到“业河难挡”。
我们不应小看业力,业力成熟时的力量很可怕,自然灾害就是业力的显现,如同在大大小小的灾难面前,众生无法抗拒一样,当业成熟的时候,我们身心会不由自主,基本上没什么希望能与业河抗衡。
②避免业力现前的方法。
在业力未成熟时尽可能地积资净障,使之消失于法界。通过积资净障,可以令自己的恶业力暂缓成熟,让自己有更多的修行机会,如果能够得到解脱,就可以像一地以上的菩萨一般将相续中残存的业力转为度化众生的方便,在消业的同时将其变成菩提的资粮。
5
《影尘回忆录》公案启示
做善事不一定能弥补自己曾经造作的恶业,凡夫无法清楚地揣测因果,只有佛智才能彻知。藏地有些人将卖牦牛得来的钱,拿出一部分请僧众念经、作功德等,希望以此弥补自己的恶业,但这种明明白白造作的恶业,力量一般都很强盛,属于大恶,虽然佛经中讲供养僧众、建塔、修路等善法功德很大,但能否以此抵消损害众生的恶业是无法确定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净其意,自己调整心态,做一个贤善之人,不做昧良心的事、好好闻思修行,获得解脱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6
老人观修单坚护法神公案启示
虽然老人观修护法神已经成就悉地,但是依旧没有财富,这并非佛菩萨的加持力不够,而是老人自己缺少福报。要获得广大财富要靠福德支撑,所以即便本尊现前,也没有办法赐予他广大财富。
修行也是同样的道理,修行人自力要圆满,他力也要圆满。在修行过程中,外在的力量也很重要,祈祷上师、佛菩萨、龙天护法来护佑属于借用外力;调伏自相续、依教奉行属于自力。我们所希求的悉地是解脱,当内因外缘聚合、自力他力聚合的时候才可能获得渴求的果。
7
坦然面对今生苦乐
①将苦乐转为道用。
从整个轮回的角度看,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就像一瞬间、一道闪电、一场梦一样,因此不必过于执著这一生过得好与坏,而且每个人的业缘不一样,未必是不好的事情。修行、生活非常顺利是福报的体现,出现痛苦也有可能是福报的体现——正是因为这一世的虔诚、信心和精进的修行,使得前世的罪业以重罪轻报的方式体现出来,终将苦尽甘来。
如果懂得调心,就可以借助这种顺缘或违缘令自己修行更加增上。三世诸佛都是在六度万行中历尽磨难而获得究竟圆满正等正觉的果位,从来没有一尊佛是轻轻松松地直接现前佛果,每个想走解脱道的人对这一点要有正确的认知,要有思想准备,要有一颗坚忍的心。
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凡事不应怨天尤人,遇到快乐的事情就高高兴兴地享受,让自己拥有强大的正能量;遇到不好的事情,要意识到肯定与自己前世的业缘有关。佛教徒要具足因果正见,用修行人的眼光去看待苦乐,面对一切都能坦然接受,把它变成自己菩提的资粮。
②应精勤积资净障。
乃至轮回终结之前,后世是无边无际的,如果造的是苦因,决定会感受苦果,如果造的是乐因,肯定会感受乐果。即生苦一点没关系,关键是未来的苦乐。世出世间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靠福德支撑,如果想要得到解脱的安乐,现世自在的时候就要精勤地去断恶行善、积累资粮、上供下施,最终才能成就所愿。
经教中说具有强大善根力的人会有重罪轻报的情况,当然,不是所有修行好的人都是如此。有些人的修行过程中顺缘很多,这也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要妄加揣测,随意评判他人修行好坏,这是没有依据的,只是个人非常不成熟的分别念而已。
8
如理如实传播佛法
我们要多闻思,多缘取佛教的见解,让自己的相续成熟,那时候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对别人都是有饶益的。现在很多人闻思不到位,想当然地按自己的想法理解佛法,还喜欢跟别人讲,如果向他人传播的是邪见,过失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说话要负责任,要如理如实地宣讲佛教真正的思想,不要夸张,也不要改变它本来的意义,以善巧方便慢慢引导他人,使他人懂得佛法的正见。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佛法负责。
9
供曼茶具体实修法
内容参考:《前行广释》第119-123课。
①供曼茶是迅速圆满资粮的方便法。
②修积曼茶是借助观修的对境、自己的发心以及仪轨的加持力,使得内外因缘具足而产生广大的善根。
③仪轨详解。
A.观想福田。
此处有两种观想方法:一种是按照宁玛派自宗的皈依境进行观想,中间是莲师,上方是传承祖师,前方是贤劫千佛、八大菩萨以及佛陀的声闻弟子和阿罗汉等;另一种是以顶礼时的皈依境进行观想,与本论明观福田部分相同——明观阿弥陀佛、西方三圣。
B.观想三十七堆曼茶罗。
三十七堆曼茶罗的观想次第比较复杂,可以参考《大圆满前行》。也可以省略,按通常的仪轨,直接开始供三身曼茶罗或者七堆曼茶罗。
C.把仪轨中的“供养大恩具德诸根本以及传承殊胜上师……”改为:“供养怙主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菩萨众,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祈请为利有情,悲愍接纳、赐予加持。”
D.念诵三身曼茶罗。
对于修法不能有轻视心,有人认为修曼茶罗就是拿一把米往曼茶盘上洒,擦曼茶盘,然后就可以获得福报,其实,修曼茶罗能圆满福报不在于修法的动作本身,而是在于强烈的发心和修法仪轨的加持力。
a.(化身曼茶罗)“嗡啊吽,百数俱胝三千世界刹,充满人天七宝等财富,以及我身受用悉供养,愿获转法车仑王之国政。”
释义:念“嗡阿吽”可以令供品得到清净、增长、转变成诸佛菩萨想受用的殊胜妙物。百俱胝劫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刹土中遍满七宝等财物,以此及自己的身体和受用全部供养三宝,希望能够得到佛果(“转法车仑王之国政”指佛果)。
b.(报身曼茶罗)“报身佛处大乐密严刹,具五决定五部供堆者,供养无量欲妙赞供云,愿获圆满报身之果位。”
“五决定”指身决定、处决定、法决定、眷属决定、时决定。
“五部”指南方宝髻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五部如来。
报身曼茶罗供堆有五堆,代表五部如来,报身刹土具有无量的殊胜供品,供品以密云集聚的方式供养五部如来,愿获得圆满报身果位(指佛果,佛果可以从法、报、化三身来讲)。
c.(法身曼茶罗)“现有清净童子瓶佛身,大悲不灭法性游舞饰,供养持身明点清净刹,愿获殊胜法身之果位。”
“清净童子瓶佛身”总体指每个众生相续中如如不动的佛性。“清净童子瓶佛身”、“大悲不灭法性游舞饰”以及“供养持身明点清净刹”分别代指究竟法身不同侧面的妙用,最终祈祷获得殊胜法身的果位(指成佛)。
E.诵七堆曼茶罗。
“涂香鲜花遍大地,须弥四洲日月饰,观想佛刹作供养,愿诸众生行佛刹。”嗡RA那曼扎拉波匝美嘎萨玛扎萨帕RA那萨玛耶阿吽。
F.诵“供养能喜善曼茶,祈愿菩提道无障,证悟三世佛密意,不迷世间不住寂,度化无边诸众生。”
释义:供养能令诸佛菩萨生欢喜的善妙曼茶罗,祈愿自他一切众生在修行菩提道过程中没有任何障碍,并且证悟三世诸佛实相的究竟意义(“三世佛密意”指实相),安住于世间,但不会被世间所迷乱,也不会远离众生而趋入寂灭涅槃(即大乘所说的“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的含义),始终在轮回中度化众生。
G.诵三遍“吾身受用及善根,一切真实之供品,意幻七宝瑞相物,本成三千世界中,十亿日月洲须弥,天人龙之诸受用,意幻供养无量光,为利我故悲纳受”。
H.诵三遍供养咒,同时伴奏乐器,广泛观想普贤云供。
学院念诵供养咒时候会放一段音乐,表供佛之意,但并非念这段话时需要配乐,平时共修时要看条件是否允许,如果不方便则意幻供养即可。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