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讲堂 >> 死亡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Back

死亡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你也会死!我也会死!”

但并不因此,面对死亡

所有众生就是平等的。

死时的身心状态、死去的样子、

面对死亡的姿态还有死后的归宿

……

都会因为修行而产生天壤之别。



 一、修和不修,差别很大  


1、挣扎恐惧还是淡定从容


前段时间有一个癌症患者,在附近县城的医院里,于众亲人的围绕中,不断发出惨叫声而离开了人世。尽管众生的业力不同,有些人死时确实特别痛苦,但一般来讲,修行人倘若知道自己该死了,再怎么伤心、再怎么痛苦也没有用。


所谓的死,只是在轮回的漫长旅途中换了个角色而已,而不是永远地消失了。


以前的古文化中也说,生命和身体的形态只是暂时的借用,其思想还会延续下去,不是像火熄了、水干了一样,什么都没有了。若能懂得这一点,死亡来时也用不着痛苦。即使晚上睡觉有点痛,但明天还可以醒过来,或许明天身体更好一点;即使现在要死了,也没有必要太难过,可能下一辈子的身体更结实,不用天天打针了。

 

由于经过闻思修行,心中早已看破了今世的种种无常,法融于心,生起了无常定解。放下了世间的一切牵挂,了达了生死的过程,并积极做准备。这时候的修行人从容、淡定,全然没有凡夫众生的那种痛苦挣扎和恐惧凄惨。



2、安详还是狰狞,由你决定


我们生前就要为死亡打好基础,若在安详清净的状态中离世,来世的结生也会趋往善趣。


有些教言中说:“人死了以后,看整个面孔即可了知其来世。倘若面目狰狞恐怖,尤其是睁着眼、张着嘴,说明此人将堕入恶趣。”有些尸体特别可怕,让人看都不敢看。


如果尸体的脸色很正常,皮肤也比较洁白,有很多清净之相,说明他会投生善趣。因此,人的死相、临死的状态和尸体的面目,都可以判断其来世的方向。 



3、预知时至&生死自在


汉地的遇安禅师悟道后示寂于北宋至道元年。临走的时候,他作一偈付嘱其嗣法弟子道:


不是岭头携得事,

岂从鸡足付将来。

自古圣贤皆若此,

非吾今日为君裁。


嘱咐完毕,遇安禅师便洗澡更衣,安坐于禅床,又令人把棺材抬进丈室。静坐了一会儿,遇安禅师便自己爬进棺材里,让人把棺材盖儿盖上。


过了三天,弟子们开棺见师右胁而卧,吉祥而逝。一时,四众哀恸,哭声震天。这是,遇安禅师又坐起来,重新升堂说法,对弟子们说:“此度更启吾棺者,非吾之子(这次谁再把我的棺材打开,谁就不是我的弟子)。”说完,又爬进棺材,潇洒往生了。

 

我们普通人生死不得自在,有很多烦恼,比如有的人内心痛苦,很想死,但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时也死不了;有的人得了癌症,还想继续活下去,但是也没办法,寿命很快就尽了。


佛陀的寿命完全是自在的,某些高僧大德通过修行也得到了寿自在等持。

 


4、死时带走的是恶业还是福德


人在临终时,绝对有利的只有正法,它不但可免除死亡的恐惧和痛苦,而且对生生世世步入光明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漫长的生死轮回中,唯一可伴随我们的,也只有正法,其他的子女、财富、名声、地位、荣华富贵等,死后都要统统留在人间。


寂天论师亦云:“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因此,我们活着的时候,一定要修持正法,积累善根福德。


修了以后,当你的身体及感受被无常所坏时,你平时所修的布施等福德,就能跟随你去往后世。其实也只有这些,才是你未来世的资粮。



5、归宿有别


《地藏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分析了众生所有的衣食受用,唯以造恶业而成,最终要以此感受无边的恶趣痛苦。


随着各自烦恼及业力之轻重大小,众生各个趋入由自己业力所感召的不同六趣中——贪心重者则易堕入饿鬼道中,嗔心重者易堕入地狱,痴心重者则易转为旁生。

 

而对于修行人来说,运用平日所修窍诀,便可以自在往生清净世界刹土——西方极乐世界。



《乐邦遗稿》中记载:以前有一个叫僧显的出家人,当时《观经》刚翻译出来不久,看到《观经》中所讲的净业三福以及九品往生之理,僧显非常欢喜地说:“我身居五浊恶世,为众苦所缠,现在得到了这部经,今后有解脱的希望了!”于是他依照《观经》精进修持了九个月。有一天,僧显见到阿弥陀佛放光接引,于是登上金刚台安详往生。


修行者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即得莲花化生,花开见佛,各种受用圆满,金沙地,八宝池,琉璃宝阁,清净美妙,芳华满天,无有任何身心痛苦,寿命无量,皆得不退转圣者果位。



  二、面对不平等,要力争上游  


经云:“三界无常如秋云,有情生死如观戏。”上至天界、下至无间地狱之间的三界轮回,没有少许稳固不变的法,全是瞬息即逝的本体。只有时时具备这种无常观,死亡突然降临时,自己才会有所准备,否则根本来不及面对。

 

如果你平时就不珍惜这个窍诀,也不修炼,只是当作一般的学问,学了也就过了,那到了临死时刻,心识本来就混乱,再加上后世的迷乱景象一现,要想起往生法,恐怕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平时一定要串习,依靠串习的力量,死时不仅想得起,而且能运用自如。

 


不然,当一切罪业历历在目地重现时,很多人万分后悔,不停地埋怨自己:“我今生已经遇到了善知识,又听闻了大乘佛法,本来是有机会行持善法的,但却让一生在不知不觉中空耗了,为什么我如此愚笨啊!”而且正如刚才所讲,罪业深重的人,还会听到地狱里震天动地的惨叫声,或者阎罗卒“打打、杀杀”的恐怖声。想到自己也将堕入其中,便惊恐不已,不净粪不由自主地流泻,染污了自己的全身。

 

切莫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了。顺治皇帝也曾说:“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汶川地震的刹那,车祸发生的刹那,遭遇匪徒的刹那,那些遇难者谁在当天早起时会想到自己今天会死呢?而我们,不也正在享受同样觉得自己今日不会死的那一个个“刹那”吗?

 

为了在死亡的不平等中力争上游,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刹那吧!


——恭录自:入行论讲记96课


——恭录自:现观庄严论释49课


——恭录自:前行广释38课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