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何谓有余涅槃? Back

何谓有余涅槃?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2-01-28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悟性

获得已连载合集


 *注:因为某些不可控的原因,暂时不能上传视频了,大家只能听音频,请理解,且听且珍惜!


另外一个,他看到菩萨在不断的转世轮回当中,能够度化无量的众生,所以他不但不讨厌,而且非常地欢喜。因此这是大乘佛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亦不得厌生死。


亦不得爱生死”,爱生死,那就是我们普通的人。他是爱轮回,但他不一定是爱死,但是生死就是代表轮回。那么大乘佛教他也不能爱生死,爱生死的话,就是他对生死轮回有贪著,那就又跟普通人一样了,会产生所有的这些烦恼。


但是,一地以上的菩萨他不会讨厌生死,他也不会爱生死。实际上讨厌生死的是小乘的阿罗汉、小乘的修行人。其实阿罗汉的境界也是非常高的,阿罗汉他本身也不会有讨厌生死的心,但是,小乘所有的修行人在还没有到达阿罗汉之前,都是特别地讨厌生死的。这个在佛经里讲得很清楚的。 


但念念之中,俱不妄想”,第一不讨厌生死,第二不爱生死,但是在每一个念头或者是生死轮回当中,只要心中没有妄想,准确地说是证悟了缘起性空,证悟了空性。实际上证悟空性的话,第一个他不会讨厌生死的,第二个他也不会爱生死的。



菩萨喜欢转世,这种转世不是我们世俗的爱,我们的爱是执著——执著轮回,人天的福报或者人天的享受,执著自己的名利等等。菩萨的喜欢转世是没有执著的,是因为他发现能够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他非常欢喜。菩萨的欢喜跟我们的爱轮回是不一样的。


则生证有余涅槃”,这样的话,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生和死都没问题,怎么样没问题呢?如果生,就是有余涅槃。“有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还有我们的身体。


大乘的有余涅槃是什么样子?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就是以他这一生的身体成佛了。佛陀八十岁之前到成佛之间,他虽然证得了佛的果位,但是过去的身体还在,所以叫作有余涅槃。余就是这个身体。


小乘的有余涅槃就是阿罗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像目犍连、舍利子等等。佛陀身边的这些阿罗汉,他们也是这一生当中,通过这个身体证得了阿罗汉。但是,没有死之前,这个肉体还在,所以这种阿罗汉叫作有余阿罗汉。 


达摩祖师说,如果你证悟了,那么你也没有必要爱生死或者是讨厌生死。为什么呢?因为证悟了以后,如果还不死,继续生存在人世间,那么你就是有余的涅槃,实际上也是涅槃,所以也没有必要讨厌生死。



生就是有余涅槃,佛是这样。那我们普通人虽然境界还没有这么高,如果真正证悟了禅宗的境界,或者证悟了大圆满、大手印,像大圆满当中讲的一样,这个身体直接变成了虹光身,或者死的时候肉体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也没有关系,因为内在的证悟境界已经很高了,所以,你就是一个有余的涅槃,这个身体基本上就对你没有什么影响了。


“念念之中,俱不妄想”,不妄想,前提的条件就是要证悟。禅宗经常讲放下、不妄想……讲得非常非常多。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证悟。证悟了以后,才可以要求别人放下。


对一个证悟的人要求放下是可以的,但是对没有证悟的人,要求放下,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办法放下。怎么放?没办法放。然后妄想也是,对一个证悟的人,让他不要妄想,他做得到。实际上也不需要要求,他自己就能做得到,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妄想。所以,要求不要求,他都会做得到。



如果对一个没有证悟的人,我们要求他不要妄想,那根本就不可能的。比如说一个人生病,病得非常严重的时候,我们要求他不要生病、不要疼,这可能吗?不可能的。同样的道理,禅宗经常讲放下……讲得特别多,大家一定要知道,不证悟的话是不能放下的。怎么放呢?没有办法放下。


没有证悟的情况下,所谓的放下是什么呢?顶多就是通过禅定暂时把这些念头压制住,仅此而已。实际上从禅定当中出来的时候,念头又全部恢复了,也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没有证悟的话,放下这些都不行的。


我们很多人受到了禅宗的影响,口口声声经常说:放下,放下这个,放下那个。说的特别特别多。这个话没有说错,就是要放下,但是没有证悟的话,是没办法放的。谁也放不了,包括自己。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如果要放下,就是要证悟,证悟才能够放下。


没有证悟的时候,所谓的放下也就是暂时放弃而已,实际上根本不是禅宗或者佛教讲的放下。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大乘佛教徒不应该讨厌生死

为什么中阴是非常好的解脱时机?

既然所有本尊都是一个本质,那念诵不同咒语是否可以观想同一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