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笔记(14)
【小编提醒】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圣大解脱经》,会同一个内容,分享两个版本,字体大的是《流通本》版本,字体小一些的是《大正藏》版本。大家可以按照老师讲课时的方法,对照学习。
藏文念诵。
【相关资料】
昨天讲到越三界菩萨,接下来今天讲:
弥勒菩萨,大家都知道,以前在叫弥勒的佛面前发了慈悲的愿,将来成佛的时候也叫做弥勒佛,弥勒是慈氏的意思。如同佛陀在大释迦牟尼佛座下发愿,后来他成佛时也叫释迦牟尼佛。
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
敬礼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
【相关资料】
敦煌书法墨迹欣赏《法华义疏》
导师菩萨,用佛法引导众生。就像出海的商主一样,遣除道路上所有的障碍。
德藏菩萨,《法华义疏》里面没有看到,也许有吧。
龙树菩萨,《佛名经》当中有,但没有找到具体的解释。
宝檀华菩萨,珍宝旃檀华菩萨,《佛名经》当中有。
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不?所应度者,受教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劳耶?尔时,四大菩萨而说偈言:
世尊安乐 少病少恼 教化众生 得无疲倦
又诸众生 受化易不 不令世尊 生疲劳耶
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在这无量无数无边百千万亿国土虚空,都充满了菩萨摩诃萨的里边,有四位做这些个菩萨的导师。怎么叫“导师”呢?导者,是引导,就是做众生的领袖,做众菩萨中的领袖;一切菩萨都跟着他学,为众菩萨的大导师,也就好像众菩萨中的上座。
这四大导师之中,一名上行:其中第一位叫“上行”;这位菩萨修行的行门最上,没有比他再高上的。二名无边行:第二位导师的名字叫“无边行”;这位菩萨所修的行门,有无量无边那么多。三名净行:第三位菩萨的名字叫“净行”,这位菩萨修的是清净行。四名安立行:第四个菩萨导师就叫“安立行”,他能安乐而建立这种行门。
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这四位导师菩萨,在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里边的这一些个菩萨之中,是上座菩萨,为大众的首领、唱导之师。唱赞、并领导一切的事情。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这四位导师菩萨,在大众的前面,各个都共同合起掌来,观瞻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对释迦牟尼佛打个问讯,问候释迦牟尼佛安好。
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不:大约世尊您现在没有病吧?也没有什么忧愁烦恼吧?对四种安乐行──身安乐行、心安乐行、意安乐行、愿安乐行,都很得到安乐了吧?所应度者,受教易不:所应该度化的这一些个众生,是很容易教化吧?这一些个众生不会有什么障碍吧?不令世尊生疲劳耶:不会使令世尊生一种很疲倦的感觉吧?众生易度,世尊一定就感觉很欢喜的,就不会有疲劳的情形了!
尔时,四大菩萨而说偈言:当尔之时,四大菩萨又用偈颂来赞叹释迦牟尼佛,问候释迦牟尼佛。
世尊安乐,少病少恼,教化众生,得无疲倦:世尊!您是很安乐的,一定会没有病、也没有烦恼吧!所教化的这一切众生,一定得到没有疲倦这种的感觉吧!又诸众生,受化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劳耶:又者,这所有教化的众生,他们很容易接受教化吧?不会很困难吧?不会有很疲倦的这种感觉吧?
——宣化上人
(菩萨)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之略。药王菩萨之前身,尝为供养法华经而烧身者。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众生菩萨,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此三昧已,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即时入是三昧,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中略)以供养佛。作是供养已,从三昧起,而自念言:我虽以神力供养佛,不如以身供养,即服诸香旃檀,(中略)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中略)尔时佛告宿王华菩萨:于汝意云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岂异人乎?今药王菩萨是也。’
来自:【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德勤精进力菩萨,《佛名经》当中“力”字没有,藏文当中有。
无尽意菩萨,《大集经》当中,还有很多其它经当中有。这位菩萨来自于普贤王如来的刹土。此菩萨下文也会出现,主要用他的智慧摧毁烦恼,让众生得到无尽的智慧。
南无净藏菩萨 南无净眼菩萨
南无妙德菩萨
妙德菩萨,满众生愿,具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宝积经》中也是这样讲。
【相关资料】
《无量寿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尊者摩诃周那、尊者满愿子、尊者离鄣、尊者流灌、尊者坚伏、尊者面王、尊者异乘、尊者仁性、尊者嘉乐、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阿难,皆如斯等上首者也。又与大乘众菩萨俱: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等,此贤劫中一切菩萨。又贤护等十六正士: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处兜术天,弘宣正法。
南无善思议菩萨 南无空无菩萨 南无神通华菩萨 南无光英菩萨
有一部经典叫做《观虚空藏经》,里面说,念诵此四位菩萨的名号,能入于佛道,远离恶道。东方,空无菩萨;南方,善思议菩萨;西方,喜信净菩萨,这部经典里面没有出现,喜欢、信仰、清净,喜信净菩萨,《观虚空藏经》里有。北方,神通华菩萨,这四位菩萨非常有功德。
光英菩萨,藏文中有,《大正藏》、其它经典里面都有。
【相关资料】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佉陀罗山,依正觉仙人所住之处,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贤劫千菩萨,弥勒为首。
尔时,长老优波离,即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世尊,先于功德经中,说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能除一切恶不善业,治王旃陀罗乃至沙门旃陀罗诸恶律仪。如此恶事若欲治,当云何观虚空藏菩萨?设得见者,云何共住布萨僧事?若优婆塞破五戒、犯八戒斋,出家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犯四重禁,在家菩萨毁六重法,出家菩萨犯八重禁。如是过人,世尊先于毗尼中说,决定驱傧如大石破。今于此经说,大悲虚空藏能救诸苦,及说咒以除罪咎。设有此人,云何知之?以何为证?惟愿天尊,分别解说。”
佛告优波离:“汝及未来世一切善持毗尼者,应当教此犯罪众生安慰其意:世尊大慈,弘誓无量,不舍一切;于深功德经说治罪法,名决定毗尼,有三十五佛救世大悲,汝当敬礼。汝敬礼时,当著惭愧衣;如眼生疮深生愧耻,如癞病人随良医教,汝亦如是应生惭愧;既惭愧已,一日乃至七日礼十方佛,称三十五佛名,别称大悲虚空藏菩萨名。澡浴身体,烧众名香坚黑沉水;明星出时,长跪合掌,悲泣雨泪称虚空藏,白言:‘大德大悲菩萨,愍念我故为我现身。’尔时当起是想,是虚空藏菩萨顶上有如意珠,其如意珠作紫金色。若见如意珠即见天冠,此天冠中有三十五佛像现,如意珠中十方佛像现。虚空藏菩萨身长二十由旬,若现大身与观世音等。此菩萨结跏趺坐,手捉如意珠王,其如意珠演众法音与毗尼合。若此菩萨怜愍众生故,作比丘像及一切色像,若于梦中,若坐禅时,以摩尼珠印印彼人臂;印文有除罪字,得此字已,还入僧中如本说戒。若优婆塞得此字者,不障出家;设不得此字,便使空中有声唱言:‘罪灭!罪灭!’若无空声使知毗尼者,梦见虚空藏菩萨,告言毗尼菩萨:‘某甲比丘,某甲优婆塞,更令忏悔,一日乃至七七日。’‘礼三十五佛虚空藏菩萨力故,汝罪轻微。’知法者,复教令涂治圊厕,经八百日,日日告言:‘汝作不净事,汝今一心涂一切厕,莫令人知;涂已,澡浴礼三十五佛,称虚空藏,向十二部经,五体投地说汝过恶。’如是忏悔复经三七日,尔时智者应集亲厚,于佛像前,称三十五佛名,称文殊师利,称贤劫菩萨,为其作证,更白羯磨如前受戒法。此人因苦行力故,罪业永除,不障三种菩提业。”
佛告优波离:“汝持是观虚空藏法,为未来世无惭愧众生多犯恶者,广分别说。”
说是语时,时虚空藏菩萨,结跏趺坐,放金色光,如意珠中见三十五佛已,白佛言:“世尊,我此如意珠宝从首楞严出,是故众生见珠者,得如意自在。”
尔时,世尊敕优波离:“汝持此经,不得为多众广说,但为一人——持毗尼者。为未来世无眼目众生作眼目故,慎莫忘失。”
时,优波离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慧光明菩萨,《舍利弗陀罗尼经》当中专门讲了八大菩萨,其中有文殊、观音,也有慧光明菩萨,就是这位菩萨。
智幢菩萨,主要是说他的大智慧摧毁所有的无明。
愿慧菩萨,又发愿又具有智慧的菩萨。
宝明菩萨,不用了,这是后人多加的。
制行菩萨,制止恶业的行为。
等观菩萨,等是平等无二,观平等的空性。
南无不等观菩萨
不等观菩萨,主要是观不平等的世俗显现的法为主的菩萨。
等不等观菩萨,世俗和胜义、平等不平等的二谛法都观得很好的菩萨。
法相菩萨,功德的法相具足。
大严菩萨,大庄严,智慧极其超胜。
南无宝积菩萨
辩积菩萨,有四种辩才,辩才极其丰富的菩萨。
宝手菩萨,手里有珍宝--智慧的财富。
宝掌菩萨,敦煌本、藏文本当中都没有,所以不用了。
南无宝印手菩萨
宝印手菩萨,手印当中有智慧的法宝,满足众生。
南无常下手菩萨
常惨菩萨,惨有悲悯、慈悯的意思。
常慈菩萨,这是后人加的,不用了。
喜根菩萨,根是实相的意思,喜欢诸法的实相。
喜王菩萨,喜是欢喜,王是一切万法的清净实相,喜欢清净法。
南无辩音菩萨
南无宝见菩萨
用智慧珍宝见真相、见实相,宝见菩萨有这样的智慧。
谛网指特别多。神通神变的功德,如同谛网一样非常多,普盖一切。
南无明网菩萨
手里有些地方放光,放智慧的光明,这个光明叫明网光明,这个菩萨就叫明网菩萨。
维摩诘所说经 卷中
南无天王菩萨
南无电德菩萨
南无功德相严菩萨
此论分二:一、所说支分;二、所说论义。
甲一、所说支分:
在此应当追随前辈智者们的传统对著论五本略作说明:
著论五本,也叫做造论五支,有几种说法。
一、由谁所造:此论是静命论师所撰著的。人们众口一词、无有诤议地共称:尊者智慧超群、戒律清净、品行高尚的丰功伟绩独占鳌头,最终成就了至高无上的果位,是印藏两地宛如日月般遐迩闻名的大阿阇黎。
本论的作者,也就是静命论师,他具有三种超胜的功德——智慧超群、戒律清净、品行高尚,这也是每一个真正的高僧大德必须具足的三种功德。在印藏两地,静命论师是如同日月一般非常了不起的大德。关于这一点,麦彭仁波切在下面也作了大概的介绍,这里不作广说。
“由谁所造”——什么样的作者造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学习任何一本书,首先看作者是不是大成就者、圣者——最好是圣者的语言。否则,现在的有些凡夫人会造一些、会写一些,但是不一定有价值。因为凡夫的分别念是各种各样的,表面看来似乎非常有道理,实际上对众生不一定有利。所以,应该阅读智者撰著的论典。
那烂陀寺的高僧大德们,以造论五本的方式传讲经典和论典。吉祥戒香寺的传统,就像宗喀巴大师宣讲《菩提道次第论》的传统一样,是以三清净(2)——本师清净、闻法器清净、所讲法清净的方式来宣讲的。
前译宁玛巴一般是跟随那烂陀寺班智达们的传讲方法,也就是按照著论五本的方式进行传讲。堪布根霍仁波切解释《入菩萨行论》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宣讲的。
大家应该清楚,本论的作者即是静命论师。那么,这部论典又是为什么样的众生而作呢?
二、为谁而著:此论是为了那些力求对所有大乘论典之义获得以正理引发、不被他夺、博大精深之智慧的诸位后学者而撰著。
如果是一部小乘论典,则是针对小乘根基的学人来宣讲的。而这部论典实际是大乘法门,它的所化众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即对大乘具有非常大的信心,而且具有以正理引发、不被他夺、博大精深的智慧的人,只有这种人才会获得一定的利益。
如果仅仅是一种盲目的信心,以正理引发的智慧不可能具足;自己没有详细观察,就不可能有不被他夺以及博大精深的智慧,所以,本论对没有智慧的人无有利益。有些人对大乘法没有信心,而对小乘法有一定的信心,这种人不是本论的所化。有些人不喜欢观察,整天闭着眼睛打坐、念一点儿经,或者东奔西跑求灌顶,这种人也不是《中观庄严论》的所化。因为这些人不具足不被他夺的智慧,任何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夺去他的智慧——今天见到那边有个殊胜的山洞,“我们要不要去?”“啊!去去去……”这种人很容易被别人夺去智慧。因此,这些人不是《中观庄严论》的所化。
那么,这部论典的所化对境是什么人呢?就是针对我们这些人。你们自己也详细观察,你到底是不是《中观庄严论》的所化众生?如果一点智慧都没有,上课的时候也是一直打瞌睡、打妄想,这些人是不是它的所化众生?我不敢说……
三、属何范畴:此论归属于大乘总的教法,尤其是《月灯经》等诸甚深经部的范畴内。
总的来说,本论属于大乘教法的范畴。分别来说,本论属于《月灯经》、《楞伽经》、《十地经》、《文殊根本续》、《华严经》等经部范畴之内。其中,《月灯经》讲了很多空性的道理;《楞伽经》首先驳斥了外境的存在,然后也宣讲了有关空性的道理。
四、全论内容:通过二理明确开显二谛无倒真如所摄的道理。
“二理”是指胜义理和世俗理。胜义理,也就是按照《中观根本慧论》所讲的道理,将万法全部抉择为空性;世俗理,按照《释量论》所讲的内容进行观察。通过胜义理和世俗理,完全能开显或解释胜义谛和世俗谛的真理,这就是全论的内容。
学习过《中观根本慧论》的人,对胜义理都比较清楚,因为一切都破完了。有些道友说:“中观没有一个不破的,柱子、瓶子全部破完了,我的住处、饭碗都已经破了。”世间上的人,饭碗破了的话就已经下岗了。但是在这里,“饭碗”是不破的,名言当中如幻如梦的饭碗应该存在。有关怎么样存在——因果、缘起如何存在的道理,本论当中作了非常细致的阐述。
那么,学习这部论典有什么样的必要呢?
五、有何必要:为令轻而易举对整个大乘的教义获得定解进而证得殊胜菩提。
首先,对整个大乘的教义生起殊胜不被他夺、坚信不移的定解,最后证得无上圆满的菩提果位。这就是这部论典的必要。
学习大乘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昨天晚上半夜三更的时候,我家里来了一群半信半疑的人,这些人对佛教有一点信心,但又不全懂,他们讲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也跟他们讲了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现在世间上有很多人拜佛、烧香,这是一种佛教行为,但是,只有真正通达经论的含义,不被他夺的智慧在自相续中生起来,这时,你才是一名真正的佛教徒。否则,光是形象上剃头发、穿僧衣,是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也不一定。光是在寺院里磕头、烧香,是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也不一定。
真正的大乘佛教徒是什么样呢?真正通达大乘的教义,而且不被他夺的智慧和定解已经在自相续生起来时,这就是所谓的大乘行人。所以,对这部论典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观庄严论释》
香象菩萨,身体有香风,给大家带来一种特别好的香气。
历经九代帝王,当过七帝国师:华严菩萨化身之清凉国师传奇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各种宗派交相辉映,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密宗都曾在唐代佛教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并涌现出大批高僧、祖师。其中,华严四祖清凉国师澄观大师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澄观大师一生经历九代帝王,当过七帝门师,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中有四十齿。以唐代度量衡计算,九尺四寸相当于现在的2.88米。至于口中有四十颗牙齿,则是佛祖三十二相之一。大师一生弘扬华严,被视为华严菩萨化身。
清凉国师一生有十大愿,比如足不塌尼寺,视名利为蔽箕,最重要的,是清凉国师还有个愿力:每天讽颂法华经,普施有情。这一点很重要。清凉国师先修了天台,禅宗,律宗等,都依止了善知识后,才深入研习华严经。所以我私下以为,清凉国师由法华经而入华严。大师生前一直发大誓愿,第五个愿力:未舍报前,每日常颂《法华经》,普施群灵。
庄严国土的菩萨。
具有金色顶髻的菩萨。
南无光严童子菩萨。南无持世菩萨。南无善德菩萨。
南无光严童子菩萨 南无持世菩萨 南无善德菩萨
这尊不用,是后人加的。
南无华光菩萨 南无宝檀华菩萨
这些《佛说佛名经》当中都有。
是常啼菩萨,藏文当中没有,《佛说佛名经》和敦煌本里面有。
南无法自在菩萨。南无德守菩萨。
南无法自在菩萨 南无德守菩萨
也是在《佛说佛名经》中有。
不眴,不眨眼。
南无善宿菩萨 南无善眼菩萨
善眼菩萨,敦煌本和《维摩诘经》中都有。
这尊不用了。敦煌本里面没有。
有个《妙臂请问经》。
【相关资料】
妙臂菩萨所问经 佛经名,(经名)四卷,赵宋法天译。苏婆呼童子经之异译。
南无弗沙菩萨
弗沙,也有真实的意思。
南无师子菩萨。
南无师子菩萨
南无师子意菩萨。
南无师子意菩萨
南无净解菩萨。南无那罗延菩萨。南无善意菩萨。南无现见菩萨。南无普守菩萨。南无电光菩萨。
南无净解菩萨 南无那罗延菩萨 南无善意菩萨 南无现见菩萨 南无普守菩萨 南无电光菩萨
南无喜见菩萨。
南无喜见菩萨
这里有个喜见菩萨。
南无明相菩萨。南无妙意菩萨。南无无尽意菩萨。
南无明相菩萨 南无妙意菩萨 南无无尽意菩萨
南无深慧菩萨。
南无深慧菩萨
《佛说佛名经》中有。
南无寂根菩萨
《维摩诘经》当中是心无碍菩萨,藏文和《佛说佛名经》中都是无碍菩萨。
南无上善菩萨 南无福田菩萨 南无华严菩萨
南无德藏菩萨
前面也有,《佛说佛名经》中也有。
南无月上菩萨 南无宝印手菩萨 南无珠顶王菩萨
南无乐实菩萨
很多经典里有。
南无慧见菩萨 南无登王菩萨 南无深王菩萨 南无华王菩萨 南无妙色菩萨
了悟法相的意思。
决定法相的意思。
令魔众怖畏。
勇敢布施。
用智慧引导众生。
南无愿慧菩萨
南无四摄菩萨 南无教音菩萨
《佛说佛名经》里面没有看到。
下面大多数在《佛说佛名经》里面有,其他经典里没看到。
这位在《佛说佛名经》中有。
道品,菩萨道的意思,三十七道品。道品菩萨是菩萨道菩萨。《佛说佛名经》中有。
这个在《佛说佛名经》中有。
没有看到。应该在其他经里有,但没来得及查。
这位在《佛说佛名经》中有。
这个没有。
有些说是妙言菩萨,这位在《佛说佛名经》中有。
《佛说佛名经》:
插图原创: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