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世代广场为什么可以作为大乘菩萨的静处
四禅八定,从初禅到四禅——一二三四禅,这是四个禅定。如果拥有这样的禅定,到死的时候也没有退失的话,这个人如果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这些都没有的话,那么他的结果是什么呢?一定会投生到色界。比如说他修成了无色界的禅定,无色界的禅定也有从一到四的禅定,他修成了这个禅定,然后临终的时候也没有退失,这样他去世的话,一定会投生到无色界。
这个因果是非常厉害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任何东西都改不了,他一定会投生的,所以叫作不动业。唯一一个能够改变这个因果的就是大乘佛教的禅定。菩萨他可以修四禅八定,他修成了四禅八定。但是他的愿力不会投生到色界和无色界。因为在色界、无色界,尤其是投生到无色界,人与人之间没有办法沟通,他没有办法去度众生,没有办法去帮助众生,所以菩萨他们都不会投生到无色界。
但是因为他有了这个愿力,他就可以把这个因果改变。他虽然有禅定的功夫,临终的时候也没有退失,但是他不需要投生到色界和无色界。因为他的愿力,他还可以回到比如说像欲界,就像我们这样子的世界,有很多很多的苦难,有很多很多的受苦的众生,这样的地方他就会投生。
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的静处不一样。什么叫作静处?静处就是没有人的地方,没有任何干扰的地方。
小乘佛教它认为的静处是什么?就是没有人的地方。没有人来干扰的地方、偏僻的地方,就像世外桃源这样子的地方,叫作小乘佛教的静处。没有人的地方去打坐、禅定,也没有人来干扰。
大乘佛教的静处是什么?城市、人非常多的地方就是大乘佛教的静处。为什么这叫作大乘佛教的静处呢?大乘佛教的目的不是他个人的修行,是利益众生。有人的地方才能够利益众生,有众生的地方才能够利益众生。所以城市、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大乘佛教的静处。
那么人最多的地方有这么多的人,为什么叫作静处呢?为什么这个叫作清净呢?有自私的地方就不清净。比如说我人的身体待在一个没有任何人的偏僻的地方,但是我内心当中全都是自私自利的话,外面的环境是静处,但我内心不是静处。最大、最严重的干扰不是这些人的干扰,是我自私自利念头的干扰。所以大乘佛教认为这个不叫静处。
如果人身处于一个非常热闹的城市里面,但是内心当中没有自私自利,这样子以后,这叫作静处。当然,这个是对有一定的修行层次的人而言,我们初学者还没有解决自私自利,还没有证悟的话,当然先要选择小乘佛教讲的这个静处才是静处。
我上个月发了一个微博,就是“纽约世代广场—大乘菩萨的静处”。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全世界最热闹的地方也最乱的地方就是纽约时代广场。这个可以作为一个菩萨的静处,不矛盾。全世界最繁华、最热闹、最乱的地方,从小乘佛教的角度来讲永远都不可能是静处,但是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比如说一个人就在那个地方生活或者工作,如果他有一定的菩提心,还有大乘佛教的智慧,这样子的话,他可以说“我在静处”。
所以很多方面大乘佛教、小乘佛教都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说某一个人修了无色界和色界的四禅八定的话,小乘佛教是没有办法了,只有投生到这个地方,所以叫作不动业。但是大乘佛教有办法,他如果不愿意投生这个地方,他不会投生。
一般菩萨都不会投生到无色界,色界的话还可以修禅定,在禅定当中可以利益众生。色界这个世界里面,没有自然灾害,生和死有,但是没有老、没有病,这些痛苦都没有,所以帮助不了众生。所以大乘佛教菩萨投生的选择一般都不是这两个地方,一般都是在欲界。
欲界就是我们的这个世界,比如说地狱、饿鬼、旁生,还有人、天人的一部分,这些叫作欲界。这个地方既有幸福快乐,也有很多很多的痛苦;人与人之间会伤害,但是也可以帮助。所以他们一般会投生到这样子的地方。只有对大乘佛教的菩萨来说,这个不是不动业,他可以动,可以改变。但是一般的人,包括小乘佛教的修行人,还有世俗的、修行理念不属于小乘佛教的,比如像外道一些修四禅八定的人,这些人修了这个就一定会投生到那个地方,所以叫作不动业,所以叫不动行。
这个地方《稻秆经》的原文有问题,《稻秆经》的这个问题不是翻译的问题。藏文的佛经也经常有这样子的问题。最早的时候,佛经都是手抄本,手抄的时候或者是后来刻经的时候出的一些错误。我查了好几个《佛说稻秆经》的版本都是这样子,这地方有个顺序错误,还有漏了几句话。但是我们现在要改这些佛经的有些错字,还是要小心翼翼,不然的话,会说各种各样的话。小心当然是对的,应该要谨慎一点,这个没错。但是有问题还是要说出来。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慈诚罗珠堪布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