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书》18丨小测
天人出现死堕之相时,会感受不一样的“待遇”,自己的花鬘被抢是因为什么?
A.前世经常嫉妒别人;
B.前世作邪淫;
C.前世不喜欢供养;
D.前世偷盗;
E.前世抢过别人的花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解析】法本P154。
《正法念处经》中讲,一、以前世偷盗的业力所感,死时诸天女抢夺他的花鬘饰品,送给其他的天子;二、以前世拿美酒供养持戒人,或者自己饮酒的业力,死时神志迷乱,失去正念,直接堕入地狱;三、以前世说妄语所致,死时听到天女所说的话,往往生颠倒解,误认为在恶骂自己;四、以前世杀生的果报现前,寿命短促,很快就会死去;五、以前世作邪淫的原因,死时特别爱恋的天女都不理他,随别的天子一起游戏。
关于天人的痛苦,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天人曾经享受多少快乐,死后就感受多少痛苦;
B.天人可以知道将转生何处;
C.天人因为受用圆满,不会追求五欲;
D.天人死后会转人道。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解析】
天人寿命长达数劫,但因为生平放逸过度,在他们自己的感觉中只是一刹那,不知不觉生命就到了尽头,最后面对死亡时,其痛苦远远超过以前所有快乐的16倍。法本P150,故选项A错误。
天人临死时会出现预示死堕的五相。这时通过自己的天眼观察,了知后世转生何处,当看到转生之处的痛苦时,本来死亡的痛苦还没消除,现在又加上堕落的痛苦,遭受这两种痛苦的折磨,内心极为忧伤。法本P153,故选项B正确。
很多人即生中行持善法,就是为了升入天堂,却不知天界的快乐具有很强的束缚,由于生活太享受,会不自在地被五欲牵着鼻子走。尤其在欲界天,最大的束缚莫过于女色。法本P151,故选项C错误。
颂云“由天界中死堕者,设若善根毫无余,后不自主而投生,旁生饿鬼地狱处。” 从天界中死堕的天人,假如善根福德已然耗尽、一无所剩,那么来世必定身不由己地下堕恶趣。法本P155,故选项D错误。
天人面临死亡时,有哪些征兆?
A.身体不再庄严美妙;
B.衣服污垢陈旧;
C.花鬘枯萎;
D.出汗;
E.不愿坐在宝座;
F.亲友围着痛哭;
G.四大次第隐没。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解析】法本P152。
一旦出现死亡,天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死相,其中有五种比较明显。
具体包括:一、天人身体以前美妙庄严,但即将死亡之时,身体的色彩变得极其丑陋;二、天人头上、脖子上装饰的花鬘,原本多久也会不枯萎,可是临近死亡时,花鬘会变得枯败凋谢;三、以前无论在宝座上坐多久,都不会心生厌烦,没有太硬或太软的不适,而此时却闷闷不乐,不愿意坐在宝座上;四、以前天衣如何污染也不会沾上污垢(不像我们的衣服,穿两三天就脏了),但接近死亡的时候,天衣陈旧、沾满垢秽;五、以前身上从来不会流汗,但此时腋下等部位出现前所未有的汗水。
相关教证:
1.《涅槃经》云:“一者衣裳垢腻,二者头上花萎,三者身体臭秽,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乐本座。”
2.《佛本行集经》云:“天寿满已,自然而有五衰相现。何等为五?一者头上花萎,二者腋下汗出,三者衣裳垢腻,四者身失威光,五者不乐本座。”
关于非天(阿修罗)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A.阿修罗有天道所摄的和畜生道所摄的;
B.非天嫉妒心强,争强好胜;
C.非天能直接修成菩萨境界;
D.非天的福报受用可以和天人媲美;
E.战争狂人一定是非天转生而来的。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解析】法本P156-157。
《正法念处经》云:“……名阿修罗。略说二种,何等为二?一者鬼道所摄,二者畜生所摄。鬼道摄者,魔身饿鬼,有神通力;畜生所摄阿修罗者,住大海底须弥山侧,在海地下八万四千由旬。”故选项A错误。
《俱舍论释》说,非天的福报受用均可与天人媲美,但因其妒贤嫉能、争强好胜,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故而被称为“非天”。选项B、D正确。
非天包括在天界中,虽然与我们人类相比,他有很多超胜的福报、智慧、神通,然以往昔的业力所感,非天的嫉妒心、争斗心极其猛烈,因而依靠这种身份无法现见真谛。(在佛教历史上,从来没有听说非天在不舍弃他身份的情况下,获得了一地菩萨的果位,或者小乘预流果。)故选项C错误。
你的头发或衣服着火了,应该扑灭火,还是继续精进修持佛法?
A.扑灭火;
B.继续精进修持;
C.观火为空性,不用管;
D.正好切身感受地狱众生之苦;
E.喊人来灭火,自己继续修。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解析】法本P159。
颂云“头或衣上骤燃火,放弃一切扑灭之,精勤趋入涅槃果,无余比此更重要。” 你的头发或衣服着火了,那你定会放下一切,以最快的速度去奋力扑灭。而我们要想摆脱轮回、趋入涅槃,其精进程度要超过灭火,甚至火烧眉毛也不要管它,理应奋不顾身、不惜生命地精勤修持寂灭涅槃法,因为再没有比推翻轮回更为重要的事了。
我们追求的“涅槃”解脱道,包括哪些?
A.灭尽有漏五蕴的“寂灭”;
B.远离不善、诸根调柔;
C.没有任何烦恼;
D.没有生老病死;
E.可以做到四大自在;
F.没有痛苦地死去;
G.往生清净刹土;
H.与天地同辉、日月同寿。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解析】法本P160-161。
涅槃分为两方面:灭尽有漏之蕴的“寂灭”,称为无余涅槃;远离不善、诸根调顺的“调柔”,称为有余涅槃。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没有任何烦恼,因而叫做“无垢染”。这样的涅槃灭除了轮回中的生老病死,恒常存在、永无穷尽,同时,也远离了外道所假立的各种解脱。
许多外道教派宣扬,今生中若精进修持,能获得地水火风四大所摄的果位。例如,胜论派认为色法实有,地水火风是神我的自性,通过修行可获得四大自性的圣者果位;这些解脱都是一种邪说,并非是真实的涅槃。
关于戒定慧三学,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只要能找到好上师,抱紧上师大腿,不修戒定慧也能解脱;
B.戒律就是管好自己的身体和语言,不做伤害自他的事,不说伤害自他的话;
C.有清净戒律才能产生定;
D.依止戒定慧三学,可趋入远离一切烦恼障碍的寂灭涅槃;
E.精进闻思、讲考、辩论大中观的法义,不修禅定也能得智慧。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解析】法本P160。
理应修持戒定慧三学,如此才有获得涅槃的机会。
《楞严经》云:“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守护自己的心,不为烦恼散乱所转,这就是“戒”;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定”;有了定之后,方可证悟万法无有自性的智“慧”。依止戒定慧三学,可趋入远离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的寂灭涅槃。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
往期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