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5月1日 佛历2564年
【第50颗钻石】
《正法念处经》:
了知功与过,此为智者相;
不知功与过,则是愚者行。
辩论or 诋毁
【辩论】
在佛陀圆寂之后不久,声闻十八部与大乘宗之间一直有各种辩论,时至今日也没有停止。国家与国家之间、佛教团体与佛教团体之间,小乘宗和大乘宗有公开辩论,也有私下辩论,但现在的辩论不像以前那样严重了。其实不论是大乘、小乘还是密乘,都承认三法印,也承认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跟外道比起来,修学佛道的人有殊胜缘分,这样的妙道是值得希求的。
【诋毁】
但很多人不了知这一点,经常随意诋毁大乘。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小乘诽谤大乘有三个原因:
1、不知道利他的功德、自利的过失;
2、本来利他的功德非常大,他们却将此误解为过失;
3、嗔恨饶益他众的功德,由此而导致诋毁大乘。
正如《经庄严论》所言,大乘与小乘在发心、教授等五个方面截然不同,所以小乘常常排斥大乘。
【分析】
现在有些小乘宗或不明佛理的人,因为自己的智慧有限,动不动就反对大乘般若空性,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比如你评价一件产品,首先要知道是什么厂产生的、产品的质量如何、由什么部分组成,一个一个必须了解清楚,才有资格判断它是不是假冒产品。如果没有了解这些,就随随便便辨别真假,这是不允许的。
同样,评价大乘也是如此,只有凭借高深的智慧,用漫长的时日去研究,才能通达大乘的甚深空性义,进而被它吸引住,对之生起信心。若能如此,这就是所谓的智者,如《正念经》云:“尽知过与功,乃为智者相;功过全不晓,即是愚者行。”
现在很多人诽谤大乘佛法、诽谤密宗,都是趋入愚者之道,看到他们的言行举止,有智慧和悲心的人会油然而生悲悯之心。
为什么呢?因为大乘教典中,其实也完全具足三藏。比如《妙法莲华经》、《华严经》等诠释定学,编入大乘经藏;《梵网经》等诠释戒学,编入大乘律藏;《大智度论》等诠释慧学,编入大乘论藏。因此,大乘教义以超胜的方式包括戒定慧三学,为什么不承认为佛语呢?
对大乘佛教不了解的人,喜欢信口开河,但逐渐深入了解之后,就不会肆意诽谤了。这样的人不仅凡夫人中有,圣者显现上也会有。
世亲论师最初于印度那烂陀寺出家,持戒严谨、精通三藏,成为一名小乘智者。
后来,他听说哥哥无著菩萨造了许多大乘论典,精通大乘空性的法义,他就开始诋毁大乘法门及大乘行人,并造颂嘲讽道:“呜呼无著于森林,十二年中修等持,奈何等持未修成,徒造论典大象驮。”
哥哥听到后,为制止弟弟继续造谤法恶业,便派了两个弟子到弟弟处念诵《十地经》及《无尽慧所说经》。他们到了那里以后,在早晨及黄昏时分诵这两部经,诵经之声被世亲论师听到。
刚刚听闻时,他若有所悟地说:“大乘法门诚可谓因善妙、果散逸。”
听到黄昏时,他终于深有感触地说:“大乘法门不论因果都非常善妙,看来我已造下诽谤正法的罪过,这都怪我那不知遮拦的舌头!”于是准备找刀,割去舌头以示忏悔。
无著菩萨派来的两位弟子急忙劝阻:“要想忏悔的话,你哥哥那里就有忏悔的方法。”
于是世亲论师到哥哥那里去,听受了许多大乘教言。当时,无著菩萨与弥勒菩萨无分无离,犹如人与人谈话一样,关系比较密切。
世亲想靠哥哥的关系拜见弥勒菩萨,无著菩萨请示之后,弥勒菩萨说:“他诽谤大乘佛法非常严重,即生中见我是不可能的。但他若广造大乘论典、持诵咒语精进忏悔,可于来世见到我。”
世亲生起极大的后悔心,觉得自己的智慧在大乘面前相当微薄,根本不如哥哥无著,于是造了一首偈子:“兄长如龙王,我似求雨雀,龙王虽降雨,无法入雀喉。”虽然龙王整天给我降下大乘的雨水,可是我小麻雀的喉咙特别细,这么多的雨水没办法吸收。
意思就是,大乘的千经万论包罗万象,内容极其丰富,小乘行人要接受的话,相当困难。
世亲论师是不可多得的圣者,被世人喻为“第二大佛陀”。从小乘的观点来讲,在整个佛教历史上,他对弘扬佛法的贡献特别大。
即便是这种人,显现上刚开始也不接受大乘,就像汉传佛教的弘一法师一样,最初比较排斥密宗,晚年才转变了自己的看法。历来也有很多高僧大德,早年对某些观点不接受,甚至产生极大的邪见,但这不一定是他的根基差,而是说明大乘教法甚深莫测、难以通达。
【结论】
所以,没有了解大乘之前,千万不能轻易诽谤。外面个别对密宗不太了解的人,应该到密宗寺院实地看一下。
当然,并不是所有修密宗的人都好,但非常如法的修行人,他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
【上一颗】
【复习回顾】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嘉黛
约好一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