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佛网 >>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心都应该以快乐来摄持 Back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心都应该以快乐来摄持

智悲语露集锦5.1-5.10

2019年5月1日

修行利他时,如果冒出自我保护的心,就要破斥它。要想到“维护自我是惭愧之处”,以此呵斥它、对治它。

—摘自索达吉堪布《为什么要利他》

2019年5月2日

人要让爱进到心中,这样很多圆满都会不求自得。不过,爱有自私的爱和无私的爱,只有无私的爱才能给我们带来安乐。如果想让生命具有意义,就用一颗利他心,用一份爱心,来拥抱这个世界,这时你的生命会散发出光芒。

—《寻找生命的意义》

2019年5月3日

一个人的种姓、相貌、学问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他是否具备戒律和智慧,倘若具备了这二者,即使他表面上卑微无能,实际上也值得恭敬。

—《亲友书讲记》

2019年5月4日

有些人认为:“有信仰的人是思想有问题,没有信仰才正常。”其实这种想法很不合理,而且特别危险与可怕,因为人没有信仰,就没有归宿感,没有归宿感就可能在一定范围中做恶事,乃至发展到无恶不作的地步。所以,信仰给人带来的利益不容小觑。

—《寻找生命的意义》问答


2019年5月5日

世间最大的魔是什么?大乘佛教认为,最大的魔不在外面,外面的魔虽说很可怕,但内在的自私自利心,才是最可怕的魔王。

—摘自索达吉堪布《为什么要利他》

2019年5月6日

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心都应该以快乐来摄持。痛苦的时候不要出哀号声,应该笑眯眯地接受;快乐的时候不要喜不自禁、得意忘形。

—《快乐之歌讲记》

2019年5月7日

人世间有一种规律:一个人越是帮助别人,他的名声、地位等反而越会增上;一个人越是维护自己,甚至为了私利而损害别人,他的名誉、财富等都会不断衰败。

-《寻找生命的意义》

2019年5月8日

很多居士选择上师成了一个大问题,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上师才能依止。其实,一个上师只要具足清净戒律,言行举止按《别解脱戒经》的教言如法行持,同时对佛教的道理通达无碍,不是只懂世间知识,这样的上师即堪为依止处。

—《亲友书讲记》

2019年5月9日

真正的佛教是什么?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思想。这个思想是纯正无垢的,任何人学习和奉行都会受益匪浅。所以,不论现在的社会如何,你们在家人应该遵循佛教的观念与规范去做,这样对你的人生百分之百会有帮助。

—《寻找生命的意义》问答

2019年5月10日

佛陀曾在不同经典中讲,如同不净室中不会有香味,凡夫也不会有善妙的行为。实际上,乃至未得菩提果之前,要完全断掉自私很困难。但是,不管怎么样,不管你是否学过大乘佛法,都要努力培养一颗利他心。否则,即使智慧再高、身份再了不起,也没有什么价值。

—摘自索达吉堪布《为什么要利他》

相关阅读:

佛网语露  4.26-30

佛网语露 4.21-26

卫塞节 | 他从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