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6月9日
地点:法华大讲堂
课
前
开
示
《法华经》是佛陀接近涅槃之前,给众生留下的一部具有甚深、广大功德的经典。这次,一方面要弄懂它讲什么;另一方面,特别希望每个众生听到《法华经》的传承。
昨前天,我家乡居士林的一个堪布来,我跟他说:“居士林有两三百个人,你方便的时候,最好给老年人念一遍《法华经》。虽然他们不一定听得懂,但在耳边听到这个传承非常重要。”
这次从头到尾没有断过传承的道友,希望将来在以汉地为主的全世界范围内,把这个传承不断地传下去,完整地给别人讲一遍。
其实,《法华经》要想讲长一点,可以用两三年;短一点的话,两三个月、五六个月都可以;再短一点,七天也没问题。你们以后还可以打“法华七”,在七天当中,每天念两三个小时《法华经》,让更多众生听到这部法——不仅仅是我们人类,更重要的,还要让无数的饿鬼等其他众生也听到。
下面我念传承,懂藏文的人看一下,如果我念的字不对,大声说出来,没事。
第 二 讲
(念诵藏文传承)
/ 听法时要注意的 /
这次我讲课,加上念传承,每节课基本一个小时左右。不然,讲的时间太长了,害怕大家生厌烦心,尤其现在每个人都比较忙,我不想耽误太多时间。
听传承的时候,不要打瞌睡,一定要把声音听圆满。如果中途因为网络不好而没听清,我们会把音频提供给大家,发心团队一直在为大家努力着。
我很希望这次通过讲《法华经》,以后各个地方都有传讲这部经的声音。我们金刚降魔洲,现在有三十多位堪布、堪姆,还有不少的助理法师和辅导员,对此我也比较欣慰。今天我跟一个医生说,你应该培养接班人,不然的话,以后一旦不在了,留个空房子、几个药瓶瓶,此外什么都没有,那太可惜了。我也希望很多法师应该后继有人,把我们的法在不同法脉中传下去,自己要注重培养人才,这对佛教的未来非常重要。就像一个老师,如果没有培养学生,即使自己再有学问,老师的资格或价值也无法真实体现。
这次讲《法华经》,也有个特殊的缘起,本来该给大家讲一讲,但暂时缓一缓吧,以后可能会讲。
从现在开始,也许我们在弘法利生和修行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艰难、困难,但一个人只要很坚强,总是有办法的。人活在这个世上,不管做世间法、出世间法,坚强的意志都不可缺少。有了坚强心、精进心、慈悲菩提心,很多事情都能如愿以偿。
下面讲《法华经》。今天的内容,涉及很多大菩萨、阿罗汉、天龙八部等,本来可以讲广一点,一位一位详细地介绍——这也不难,只要上网查些资料,很多都可以找得到。但我想这次时间不能拖太长了,以后还有一些其他安排,所以只能简单地过一下。
/ 经和论的差别 /
《法华经》属于经典。经典和论典有一定的差别:
经典就像散在一个大宝库里的很多珍宝,有时候看到玛瑙,有时候看到珊瑚,有时候看到天珠……可以随意选取。经典也是比较随性,一会儿讲这个内容、一会儿讲那个内容,缘起、比喻、公案等都杂在一起。
论典是把各种珍宝串在一起做成饰品,就像用玛瑙做成珠串,再点缀些珊瑚、松石,所以,论典比较有次第性、条理性、归纳性。
这是二者的主要差别。一般而言,传法的时候,讲经比讲论更难,因为经典中有很多了义、不了义,具有不同密意的教言,如果不太理解,就容易误导听众。
/ 五圆满 /
佛经的取名方式有很多种。有些是以法的意义来取名,如《涅槃经》;有些是以人名来取,如《佛说阿弥陀经》;有些是以比喻来取,如《稻秆经》;还有些是把比喻和法结合起来,《妙法莲华经》就是这种,把甚深的妙法喻为莲花。
此经有二十七品,第一品叫《序品》,相当于《缘起品》,主要讲了这部经依靠什么缘起而出现,介绍了密法中所谓的“五圆满”——本师圆满、法圆满、眷属圆满、环境圆满、时间圆满。
具体而言,“本师圆满”,是释迦牟尼佛;“法圆满”,是这部《法华经》;“环境圆满”,指王舍城的灵鹫山(又叫耆阇崛山);“眷属圆满”,即阿罗汉、菩萨、人和非人等很多众生;“时间圆满”,指一时。
“一时”不一定是具体的某月某日,佛陀可于过去、现在、未来中,在无量世界为众生讲法,这种境界甚深难测、不可思议。所以,“一时”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根据不同众生的业感,而显现为不同的时间。
如是我闻:一时,
“如是我闻”,说明是阿难从佛面前亲耳听闻,并非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大家都知道,佛经分为三种,有些是佛陀亲口宣说的,如《般若摄颂》;有些是佛陀加持宣说的,像加持观世音菩萨讲的《心经》;有些是佛陀开许宣说的,“如是我闻,一时”就属于这种。
佛陀在涅槃之前,开许阿难等弟子结集三藏,为了便于后人理解,经首可加“如是我闻,一时”,中间加“须菩提问”“佛陀答”这样的连接文,经尾加“天龙人非人等欢喜信受,作礼而去”等赞叹。
我们平时也有这样的:有些文字是自己亲口讲的,有些是让别人记录的,包括一些公文也有这种情况。现在有些人分别念比较重,对很多东西都不承认,经常驳斥,其实这是不合理的。
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这山又叫灵鹫山。
王舍城,是阿阇世王的都城。以前我去印度时,印象中,王舍城离灵鹫山特别近。灵鹫山非常有加持,佛陀的很多妙法,如《法华经》《般若经》,多是在此宣讲的。
我随法王如意宝去的时候,法王身体不太好,没办法爬到山顶。法王就幽默地说:“据根登群佩的《印度游记》记载,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来到这里时,看到此山全是般若经文,不敢踩上去。所以,我们不去山顶也可以,在山下祈祷、念《普贤行愿品》吧。”虽然我也很想去,但没办法,时间确实有点紧。
后来我看一些介绍中说,灵鹫山顶有一块大石头,形状特别像秃鹫,以此名为灵鹫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王舍城的人死后送往附近的尸陀林,经常有秃鹫从这座山上飞下来吃尸体,吃完后又飞回山上,所以称之为灵鹫山——如果是这样,我们学院附近的护法神山上,也有很多秃鹫,是不是也可以叫“灵鹫山”?(笑)
《大唐西域记》中对此山有详细描述。据说山顶有一个巨大的石块,是当年提婆达多推石伤害佛陀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塔,佛陀曾在此宣说《法华经》——谁去过?有佛塔吗?你们以后如果去朝印度,还是要去下灵鹫山。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㝹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与会的有大比丘一万二千人,都是阿罗汉。一切有漏的烦恼障断尽了,自己得到了解脱,未来转生轮回的因——贪、嗔、无明、萨迦耶见等也没有了,心已经获得自在。
这些阿罗汉是哪些呢?藏文中提到的名字多一点,汉文中是:憍陈如(五比丘之一)、摩诃迦叶(佛陀付法的大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这三位迦叶,以前是外道,后来一起出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前行》中的嘎达雅那)、阿㝹楼驮(阿那律)、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十六阿罗汉之一)、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和罗睺罗。
这些阿罗汉修证圆满,都是大家公认的、众所周知的善知识。
当然,里面的阿难,据有些经典讲,是佛涅槃后才证得阿罗汉的。但在这里也提到了他。
所谓的阿罗汉,又名破贼,是将所有的烦恼大敌全部摧毁了。
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
还有,有学道圣者(小乘前三果)、无学道圣者(小乘第四果)两千人。
然后,摩诃波阇波提(大爱道比丘尼,佛陀的姨母)等比丘尼及眷属六千人,耶输陀罗比丘尼(罗睺罗的母亲)及其眷属。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
大菩萨有八万人,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阿”是无,“耨多罗”是上,“三藐三菩提”是正等正觉,合在一起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在菩提道中获得不退转果位。
这些菩萨都获得陀罗尼(即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咒陀罗尼、忍陀罗尼),给众生转大乘法轮,令其在菩提道中不退转。他们还曾恭敬供养过无数佛陀,积累了大量善根功德,常为诸佛所赞叹。而且内心慈悲调柔,身口意全部与佛法智慧相应,并依此到达了解脱彼岸,名声遍于十方世界,能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这些菩萨是谁呢?
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即大势至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这样的大菩萨有八万人。
菩萨又名勇士,智慧、心力都非常大。我们有些人,身体看起来很强大,但心特别脆弱;有些人身体很脆弱,心却无比强大。其实,人表面看起来一样,但内心还是差别比较大:有些人遇到特别小的事,就非常苦恼;有些人遇到特别大的事,也一笑置之,将其转化为修行助缘。这可能就是心力的差别,也是修行的差别。
通过修行,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变得豁达,心更坚稳、慈悲。即使原来性格非常霸道、粗暴、野蛮,或是十分脆弱、苦恼,修行正法之后,也会跟以往大不相同。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把它当做一种快乐。而且,这不是装的。
那天我遇到一个人,他说:“我一定要禅修!这样不管以后遇到什么,我都能坦然面对。您快告诉我,怎样才能很快让心转入一种如如不动、任运自在、大智无碍的境界?”其实,这一方面需要努力修行,另一方面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上师三宝的加持一旦融入我们平凡的心,也许你会变化很快,而且不容易退。
总之,佛陀这次讲《法华经》的场面非常隆重,是弘法利生过程中眷属特别多的一次。刚才是小乘的阿罗汉,然后是大乘的菩萨,而且很多了不起的菩萨都参与了。我们虽然没有弥勒菩萨、文殊菩萨那样的智慧,没有大爱道比丘尼那样的功德,也没有大迦叶、目犍连、舍利子那样的修行,但是,我们在末法时代,还没有离开人世之前能听到这个法,是非常幸运的。我们虽然无法亲眼见到佛陀的尊颜,但有口耳相传的传承,相当于真正接到了这个法。我作为讲者虽然是凡夫人,但《法华经》后面也说,凡夫人讲这个法,也有很多加持融入他的心。所以,这次一起学习《法华经》,我发自内心地觉得,是今生很有意义的事。
当然,没有信仰的人不一定这样认为。就像你对西医根本没有兴趣,别人讲西医常识,你可能什么感觉都没有;或者你对艺术一窍不通,别人讲艺术修养,你也觉得在浪费时间。每个人的因缘、福报还是很不同的。
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复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
这是讲与会的天龙八部。一说“天龙八部”,看过金庸小说的人,感觉会比较熟悉。但这里的天龙八部跟那个有点差别,它包括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首先,是天人:释提桓因,又叫帝释天,他和二万个天子眷属一起来了;还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上万的天子眷属;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三万个天子眷属;主宰娑婆世界的大梵天、尸弃大梵天、光明大梵天等,与其一万二千个天子眷属。
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接着是八大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他们也有若干百千眷属。
翻译的时候,有时候会把“若干”翻译成“俱胝”。“俱胝”有千万的意思。但这里鸠摩罗什把“俱胝”翻译成“若干”,这样也好一点。否则,虽然龙王的眷属特别多,但上千万都到场的话,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若干”百千眷属,这样应该更准确。
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这是四大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还有若干百千眷属一起来到现场。
紧那罗,又名“人非人”,形象和人一样,但头上有一只角。他善于歌舞,是天界的音乐家。
有四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四大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自与若干百千眷属一起。
乾闼婆,又称香神,是一种不吃酒肉、只享用香气的神。
有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四大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各自与其若干百千眷属一起来听法。
阿修罗,即非天。他们特别爱打仗,经常跟天人作战。现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如伊朗、伊拉克,也跟阿修罗的国家一样,动不动就有战争冲突。
阿修罗的男性比较丑,女性非常美。因为阿修罗有美女、无美食,所以因妒忌而抢夺天人的美食,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
在学院,“阿修罗”指另外一种人(笑)。最近也有很多阿修罗,我们也希望有一些阿修罗代表来听课,是吧。
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四大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自与其若干百千眷属。
迦楼罗王,即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大鹏有世间的大鹏,也有出世间的大鹏。这里是指世间的大鹏。
而出世间的大鹏,则是佛菩萨的化现。昔日有一千零二位王子发菩提心,其中一千位王子成为未来的千佛。剩下的两位王子中,最小的那个王子发愿,自己先不成佛,而是护持千佛的佛法。他就是大鹏。
去年在法王圆寂十三年的纪念法会上,给大家发的那个大鹏挂件,是我设计的。为什么用大鹏呢?因为法王在九几年时,为了遣除学院所有人的违缘和障碍,让每个人把大鹏挂在脖子上,当时僧众也做了加持。但后来,那个质量不太好,好像很多人都没有了——其实以前法王在世时做的很多东西,加持力非常大,但当时经济条件不好,质量都不太理想。所以,去年法王纪念法会时,主办人是我们炉霍这边的僧人,当时我们几个堪布一起商量,我说:这个挂件里面有法王的衣服和头发,加持非常大,应该是意所依;周围有两遍莲花生大士的心咒,很多功德文里讲,只要有这个心咒,对遣除一切违缘等非常有力量,这是语所依;然后,身所依就是大鹏,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大鹏了,包括法王的老弟子也没有,法王以前交代过:“最好你们每个人把大鹏带在身上,因为现在很多疾病和违缘都是龙王不高兴而导致的,如果我们用大鹏保护自己,很多违缘自然会遣除。”所以干脆背面用大鹏。这样,身口意的所依都包括了。
这个设计,对也好,不对也好,不管怎么样,当时考虑了很多。而且我们觉得最好做得小一点。有些人喜欢大的,把法王纪念章的外面包上金子、银子,做得很庄严。但我希望不要特别大,太大了就有点重,站起来也有点累。(笑)
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这是在场的人类。当时印度有很多小国,佛陀在灵鹫山讲法时所在的王舍城,是频婆娑罗王的国家。他的夫人韦提希,是《观经》的请法者。他们的儿子就是阿阇世王,也叫未生怨王,当时与若干百千眷属一起。
这个场面大家可以想一想:有菩萨,有阿罗汉,有比丘和比丘尼,有天龙八部,还有国王和大臣等。这么多众生全部聚在一起,对说法者佛陀的莲足进行顶礼,然后坐在一旁,整个场面非常庄重。现在有些台湾法师,还把《法华经》做成动画,将这种场面展现出来,效果也很不错。
记得以前法王讲《句义宝藏论》《法界宝藏论》时,给讲堂取过不同的名字。我现在突然想起来了,所以,如果我们也需要一个名字,就叫“法华大讲堂”吧。在这个讲堂里的人还算比较不错,有在家的、出家的,学小乘的、大乘的,各种各样的,也很好。
(依堪布讲法录音整理,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