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让迷茫不再迷茫 Back

让迷茫不再迷茫

しあわせ



【总结】让迷茫不再迷茫

*****     *****     *****



高深的心灵科学

现在很多人非常现实,大多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没有多少追求真理的愿望,最重视的只是自己立刻能得到什么。


10年前,我对中国的25位大学生做过一次采访,调查他们信仰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藏传佛教。后来写成《智海浪花》这本书,共五十多万字。之后,我又采访了20位博士,根据他们的学佛经历,编成了《博士访谈录》,大概五万多字。


通过这些经历,我看到,现代人并没有从物质中找到实质性的快乐,许多人很迷茫,非常需要直达内心的宗教,来解决心灵的痛苦。出于这个目的,他们求助于藏传佛教。当然,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很多人的确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和幸福。


藏传佛教带给人的实际利益有目共睹,而且藏传佛教还有非常多窍诀,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太快,德国还算比较清闲,在中国,人们每天都在拼命工作,有些甚至超过十几个小时,甚至还要加班,身心异常疲惫。内心又充满了各种困惑,没有机会化解,许多人患上了精神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藏传佛教给他们带来了甘露一般的妙药,可以快速化解压力和烦恼,自然受到众人青睐。


还有些年轻人去喇荣佛学院参访后,当下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他们发现除了金钱、名声和地位,还存在着另一种心灵的富足。有些人,在很短的时间中就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喜乐。这也是藏传佛教给人提供的快速而直接的利益。


在重新发现心灵、探索心灵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发现,藏传佛教其实是一门高深的心灵科学


荣格曾深有体会地说:“自从《中阴得度》(又译为《西藏度亡经》)出版以来,它一直是我常年不变的伴侣。我不但从此书中接受了相当多的激励与新知,而且我许多根本性的洞见也承自此书。”


总体来讲,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很需要心灵教育。这种心灵的知识体系,在以往的科学领域中很难找到。因为,几百年来,科学一直依靠仪器不断向外探索,对物质的研究非常深入,取得了充满世界的显著成果。然而,对内心的研究,科学却无法找到根基。一旦涉及到心灵的构造,生命的前生后世,以及解决心灵烦恼和痛苦方面,最后没办法不转向宗教。


因此,我们的生活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科学,还要纳入宗教的成分,需要心灵科学的培训、心灵素养的提升,这些才是更为重要的。



——节选自《藏传佛教在中国的现代表述》2013年4月11日德国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演讲



大乘佛教对现代人类的意义


现在很多知识分子不接受佛教,只不过是不了解而已。


不了解的原因有几种:


一是因为语言的隔阂,大乘佛教从印度传入汉地、藏地后,中间由于许许多多的原因,致使汉地很多人并没有了解它的意义。


还有一种是,现在不少人认为的佛教,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佛教


所谓的佛教,说实在的,是一种教育。而在寺院里烧香、拜佛、做功德,只是佛教的个别行为,不能完全代表佛教。寺院修得金碧辉煌、富丽堂皇,这也不是佛教,而是佛教的一个建筑。就像一所大学,校舍造得再壮观,也不是大学的核心所在。

大学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它的教育理念。同样,我们佛教也是如此,这在藏传佛教中做得相当好,到目前为止,有系统、有次第的闻思修传统,仍是佛教的重中之重

 

其实,人类追求的是什么呢?就是幸福。


但这种幸福不能只是眼前的,如果今天幸福、明天痛苦,或者今生幸福、来世痛苦,那就是一种鼠目寸光了。


作为修学大乘佛教的人,不但会考虑自己的长远幸福,还会将这种幸福的范围遍及所有众生。


关于此举的意义,佛教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可以成立,并可通过辩论的方式,接受各种质疑。尤其在我们藏传佛教,寺院里历来保留着辩论的传统,依靠这种方式,会让你对佛教的道理越辩越明,将自己深层的智慧挖掘出来,从而引生的见解非常纯正,不会被任何邪见和怀疑所摧毁。

 



问:我对藏传佛教不是很了解,但今天有了一点感悟。同时也很高兴听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藏传佛教感兴趣。

在中国,经济的过度发展使许多人感到精神空虚,快餐式的生活也让人们承受着巨大压力,由此许多人皈依藏传佛教。

这也引出一个问题:您的追随者是否主要是有钱人?因为他们才能“奢侈”地意识到:生活不仅仅是钱。而穷人只看到一日三餐,没有条件思考自己还需要温饱之外更有意义的生活。

我的推论正确吗?



答:依我的了解,在中国,学习藏传佛教的有各个阶层的人:老年人关心如何应对死亡;年轻人想探索更高深的智慧;穷人想找到消除烦恼的办法;富人想积累各种功德和福报……


更重要的是,佛教可以有效地解决人的痛苦。只要是人,不管什么身份,都会遇到痛苦。很多人害怕痛苦,但学了藏传佛教之后,慢慢知道人有痛苦很正常,在痛苦中也可以找到归宿。


有些人以前或者无聊,或者不开心。后来通过学习藏传佛教,知道人生中遇到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明白了人生的真相,无论遇到什么,都能够坦然接受,勇敢面对。


这也是他们得到的最直接的利益。



——节选自:2013年4月11日德国马普研究所问答



珍惜如意宝

 

当然,印度圣境内释迦牟尼佛及其追随者所传下来的教典,以及藏地雪域萨迦、格鲁、宁玛、噶举等各派大德所撰著的论著,可以说浩如烟海、堆积如山。


在当今五浊横行的末法时代,我们利用短短的一生,想圆满学完这一切经论,真可谓难如登天。


但即便如此,若能尽量抽出时间,学一些让自己临死时不会后悔的善说,这也非常有必要。


对你们在家男女来说,真正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如今不管是外在的环境、还是内在的身心,所带来的痛苦经常此起彼伏。


诚如圣天论师所言:“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有权势地位的富人,内心时时被忧苦所扰;缺衣少食的农民、牧民,身体常常要饱受苦楚。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不为痛苦所恼的,一个也没有。智者根登群培也说过:“高官心里有大苦,小民身上有小苦。”


既然机会如此难得,你们在学佛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总体上修学佛法,同时,尤其要修学菩提心和空性。若能在寺院的上师、格西面前,首先听闻一些这方面的教义,之后通达其中的内容,并对别人进行引导,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一般来讲,藏族人从小就对三宝很有信心,可是如今,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在这方面却比较差。像你们青海这边,对藏文化倒是非常关注与热爱,可是对佛教的认识,却还有极大的空间有待提升;而康巴、拉萨那一带,对佛教有着不共的信心,然而传承藏文化的理念却相当薄弱。


尽管在每个藏族人的心目中,佛教的地位无与伦比、不可取代,但是具体应该以什么方法来修行,不少人还是懵懵懂懂、不甚了了。


其实,且不说别的,单单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修行佛法也非常关键。


如今美国有许多大学,对佛教的禅修极为重视。他们做过一些试验,让个别人在7天中修大悲心等,然后对禅修前后的状态进行对比。结果,令人惊讶地发现:一个人在禅修之后,性格柔和、心情快乐、身心无有疾病等,跟以前比起来,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变。


如今汉地和很多国家,都已认识到了藏传佛教的价值,并对此越来越感兴趣。之所以会这样,也是他们的身心由此得到了真实利益,而并不是一味地人云亦云。毕竟,他们也是有智慧的人,假如从藏传佛教中一无所获,又怎么可能对它盲目地崇拜?


因此,卫藏、安多、康区等地的藏族人,无论在家还是出家,都应齐心协力继承和弘扬藏传佛教。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未来才有可能出现令人可喜的成果。


与此同时,我们对藏文化也必须要竭力保护。上师如意宝曾说过:“如意宝自拥有时,务必用其成大事,一旦落入怨敌手,此时后悔也无用。”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也说过:“如意宝自拥有时,务必充分利用彼,一旦落入他人手,追悔莫及令心伤。”这些教言,确实非常契合当今的现状。


所以,我们藏族人理应学习自己的文化,对此产生一种信心和定解,而不要将保护藏文化只停留在一些口号上。一个人若看不出珠宝的价值连城,就有可能将其卖给别人,同样,对于藏文化,我们一定要先懂得它的价值,如此才能真正去重视它。



——节选自:《我的感受》



莫执著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 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面对什么事情都不要太执著。


我们的人生本来就是苦乐参半的,在我们藏地有这样的一句俗语“上到山顶必有下坡,幸福背后必有痛苦。” 人生既有上坡也会有下坡,走一段平原又需要再爬山。就像开车,去哪里都要经过各种路线。


同样的,在我们的每一天当中,比如我们的心情,早晨很痛苦,到下午又很开心了,到了晚上心情又不一样了,这都是缘起显现的世界


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大家要鼓起勇气去面对,要有勇气接纳,需要更加努力勤奋。这一点至关重要。


平时生活中,就像我刚刚说的,学习和研究佛法,在21世纪是很重要的.佛法中的无我观 、缘起观,对我们平时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节选自:剑桥大学演讲




公众号

求学足迹

~ 一起温习上师的伏藏金刚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