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唤醒迷梦 >> 【堪布】选择与自己特别相应的一两部法 Back

【堪布】选择与自己特别相应的一两部法

ShanZhiShi 唤醒迷梦 2024-05-22






【前行文件】讲记颜色标注&&原文分层归摄
【师言】成道最关键的是前行
【前行引导文】法王序 && 译序 && 背诵
【前行引导文】重要殊胜、分层归摄、念诵背诵
师:每天都要看大圆满前行!
前辈大德说:《前行》也是正行,甚至比正行还重要!
《大圆满前行》:一切佛法的精华,编写了“您一生的修行”!

大老师
希望你们每个人,一辈子当中,应该主要选择一两部法进行修持。
因为:本来法特别特别广,你所有的法本都要拿着、所有的法本都要修持的话,恐怕是不现实的。所以你自己抉择,这个是自己抉择,对每一个众生而言,法都是很好的,都有让你解脱的能力,但是你要看看,对你来讲,哪个法是最重要的。所以自己在所有的法里面,选择一种特殊感情的法,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
在一辈子当中,发一个誓言:“我主要依靠这一部法、这两部法,三部、四部、五部也可以,这些法不管到哪里都经常看一看,心里也这么想,噢,这就是我要成佛的助伴”。自己有这个这样的依靠处,可能好一点。不然,法传的也很多,自己也觉得,这个重要,那个重要,有时候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比如,上师可能有很多,但对自己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唯一祈祷的对境就是他;所有法当中,对自他获得解脱最有利益的唯一修持这一部法。以前华智仁波切无论去哪,始终将《大幻化网》和无著菩萨作的《入菩萨行论释》带在身上上师如意宝也是,对《直指心性》作了很多分析,可以说一生中都把这部法当作最重要的法。
比如说一个人,把《大圆满前行》《窍诀宝藏论》《入菩萨行论》这三个作为自己一辈子最主要的法,或者再加上《宝性论》,或者其他的法再加上,这样的话,一辈子当中,你经常有时候看一看。当然,其他的五部大论,这些作为修持的助缘来对待,这样的话,在临死的时候自己也有一定的把握
我想:在所有法当中,选择与自己特别相应的一两部法,这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听到的法也很多,这个重要、那个重要,有时候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其实单单以《大圆满前行》就可以成佛,这方面不会有任何问题和困难。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去修持,如果不去看不去修的话,法本是法本,你就是你

《中论广释》师言
佛陀为什么要转八万四千法轮?龙猛菩萨为何要讲《中观六论》?
因为众生的根基意乐千差万别,由此便会引生各种各样的分别妄念,所以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才能对治。就像有些道友会对《俱舍论》特别有信心,依此论典自己的相续得到了很大改变;有些视《大圆满前行》为自己至高无上的法;还有一些认为中观对自己的利益非常大。就刚刚学过的第一品十四个颂词来讲,每位道友的感受也截然不同,有的人觉得第一个颂词对治自己的烦恼很有效,有的认为第十四个颂词与自己很相应。由此可见,正是为了适应不同众生的需要,龙猛菩萨才撰写了《中论》二十七品《中论》二十七品每品的所破都迥然有别,推断方法也各具特点,所起作用也各不相同
当然,没有信心的人来讲,不要说中论教义,即使他把佛陀三藏十二部教典全部学完,相续也不一定会改变。但对于有信心、有前世因缘的人来讲,学修任何一部佛教经论,对他的相续都会有很大利益
所以,大家在平时说话、讲考或传法的时候,千万不要一口断定哪个法不好、没有用对某人来讲,此法也许暂时用不上,但对另一人来说,它可能就会产生很大利益。比如,对有些大圆满自宗根机的人来讲,不一定必须学《俱舍论》,因为对他来说可能用不上,然而对有些人来讲,不一定学修大圆满法,因为《俱舍论》在断烦恼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大家平时说话一定要注意一般来讲,智者说话都会非常谨慎,而愚者开口却会特别轻率如果随便评论,就会造下很多语言方面的恶业

      《入行论》第5品 师言:
      有些人真的特别着急---“我现在已经四五十岁了,好不容易遇到佛法,机会多么难得啊!所以五部大论我要同时学,弥勒五论也同时进行,显宗密宗我同时修,五加行一起来!”这是根本消化不了的。。大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地去修行。当然,如果你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同一个时间内听三四堂课没有问题,那我也没有意见,但你要看自己有没有效果。一般是要求大家主要抓一门课不要这里也学一点、那里也学一点,结果什么都没有学成

《入行论》第8品师言:
现在大多数人只是学佛,并不是修佛。
然而,若没有修行、只是理论上稍微懂一点,其实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数多佛陀诸法理,唯调众生心方便。”佛陀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调伏自己的心,调伏心的前提必须要实修。
如果没有长期串习,只是稍微了解一点理论,就像治疗慢性病一样,不一定很快时间内有效果,贪心嗔心等烦恼尽管只是偶尔的客尘,只有长期的修行才能清净。因此大家一定要下功夫,没必要今天刚懂了一点,就认为分别念已经断尽了,遇到悦意对境生贪时,对自己马上失去信心。这是不懂修行次第的表现。真正懂得次第的人,先会从理论上下功夫,是先闻思、再修行。
(生起信心,依教奉行,如实修持)当然,修行有许许多多方便如《妙臂请问经》云:“对治贪心修不净观,对治嗔心修慈悲观,对治痴心修缘起观。”大慈大悲的佛陀给我们开示了无数的善巧方便,通过这些教言,一定能令我们心里可怕的烦恼魔障得以遣除。所以,大家在修行过程中,不要过于希望马上开悟、马上远离世间,而应该先对佛法的甚深理论生起信心,然后依教奉行,如理如实地修持,这样自相续才会有所改变

【汇集&文件】入行论的学习与背诵-202402
希阿荣博堪布:这部《入行论》极为重要!

希阿荣博堪布
在我大约只有七八岁时村里的老人就曾说:“你将来学习佛法,必须要从《入菩萨行论》入手。” 我十六岁开始求学,最早接触的论典就是《入菩萨行论》

以前,按照华智仁波切的传统,法王如意宝至少一年为四众弟子讲解一次《入菩萨行论》佛学院的人都学过,无一例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显密深广的佛法,若能全部学习当然非常好,如果你没有时间闻思修任何别的法,这一生仅仅依靠闻思修《入菩萨行论》也便足够了,一定能获得解脱。
可以说,学修此论是今生来世乃至生生世世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合集】一生修行的重点和归宿(01-13)
一生修行的重点和归宿:02不按次第学法的病症

益西老师:这一生的时间很短暂,尤其在这个时代,不抓紧很快就没时间了。所以一定要抓住最要紧的事。就现阶段而言,在修行当中以前行最主要。我们要抓重点,重点首先要定在修心上。在过去的西Zang社会,一生修行的时间不过五年。在今天看来肯定不到两年,有的甚至不到一年,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一生只有一年的时间来修行。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在人生的计划考虑上、在我们人生重点的认定上,一旦发生了偏差或者没有抓住重点,那这一生很快就白白空过了。我们都叫做“烦恼众生”有很多恶劣习气,已经串习成这个样子了。只是宿世的一点善缘,这世跑到佛门里。由于学法时没有谁要求你按次第,结果你很快听了一大堆,拿大法包装自己,误以为自己了不得,其实心里还是旧有的那套东西,只不过在外面包了一层佛法。由于没有人折伏你这个习气,后面就变得无法无天,没人管得了了。
前行是一生修行的重点,前行意味着完全转变你的心,最终把心全部转掉,成了能够成道的法器。
现在一般都是流于学知识,在转心上不见有什么动作,这就导致几十年学下来没什么进展。
外前行是很难的事情。一般人都忽略过去,因为它很难,所以大家一开始都马虎了事,马上就到了内前行。
内前行是相当容易做假的,真正说起来就很沉痛,做一些欺骗的行为,认为自己修了,其实连一个恭恭敬敬把头磕下去的心都没有,就想马虎了事赶紧完成。
由于前面没基础,导致后面的心起不来,起不来就不管了,干脆数量上完成拉倒,人就等不急了。这都是在说很现实的话,是大家内心里的事情。
定解了“前行是我一生的功课”后,再来学法就会增加十倍、百倍的效果。如果观念转不过来会造成全局性的失误,造成的损失将不是一般。

益西老师:按次第来、规规矩矩修法、一步一个脚印的人非常少,千万个里面也很难找到几个。
在不依次第乱学的缘起下会出现很多情况。比如心始终安不下来,到处求、到处抓,有不安心的症状
或者不按道轨修心,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乱学乱修,这就出现了“随意症”
还有“盲目症”不知道这个法在什么阶段修,自己应不应修,要修多少等等,只是盲目而修
还有“空虚症”心里不踏实,好像没得到什么,也没出现什么修法的证相,非常空虚
如果学了,听了一大堆,好像上上下下什么都知道,但他就不知道自身上出现的问题在哪,也不知道怎么整理因为每一个地方他都没有消化,而且不是按次第一步一步培养,内心并没有得到成长,连最低的一步都没发生转化。但是,由于他听到的法非常多,心里乱动太多了,就变得见解、心态、习惯等都无法整理。

◆  ◆  ◆  ◆  ◆ 





扫描关注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