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教育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教育所需的内容之
5、无常与心灵教育
问:我是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的老师。您刚才提到了无常,请问,无常和心灵教育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心灵教育,当然有很多解释方法,我今天主要侧重于大乘佛教的利他理念,以及传统文化的儒教思想。我们今后的教育,应当从这个层面来考虑。
关于无常,不仅会发生在外在的物质上,还会出现在我们的身心上。
《俱舍论》中说,除了无为法之外,无常其实涉及一切有为法的万事万物。尽管这一切是无常的,但我们也要从中汲取真理。
要知道,无常的所有法中,有些没有实在意义,我们并不值得希求;有些却非常宝贵,这是心灵教育一定要接受的。
——节选自《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2011年6月10日华中师范大学演讲
教育所需的内容之
6、长期的教育
作为佛教徒,若想真正深入佛教,必须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修学。
现在世间的义务教育都要九年,读完后也只是初中毕业,那么博大精深的佛教,就更不可能用短时间通达了。要知道,佛教远远超过世间任何学问,假如你没有系统地学习,光是办个皈依证、求个灌顶,就自称为佛教徒,这只是虚有其表、徒有其名罢了。
因此,佛教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简单,它既要实修,也要闻思,二者缺一不可。
刚才我跟甘会长交流时,彼此都有一种共识:对于佛教,只是理论研究并不行,还要有实际修持;只是盲修瞎炼也不行,还要有理论依据,这两者,任何人都值得下一番功夫。
——节选自
《怎样面对痛苦》2011年7月29日香港理工大学演讲
教育所需的内容之
7、逆境转为道用
现在好多大学生,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关爱下,在学校里老师也呵护备至,致使自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到了社会上,一点挫折也不能忍受,动不动就要自杀。
其实,生活中不可能没有丝毫痛苦,我们不必去逃避它,而应当正视它,懂得将其转为道用的方法,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心智,塑造完善的人格。
在我们藏地,因为受到佛教的熏陶,自杀的人极其罕见——我以前常说,藏地因感情而自杀的几乎没有,但后来才知道,如今藏族青少年也有这种现象。
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一代缺少信仰,舍弃了佛教传统。
所以,现在任何一所学校,确实需要哲学、宗教、国学的教育,这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国宝。如果你内在的心灵没有依处,光是从外境中追求快乐,那么,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了一百万,想一千万;有了一千万,想一亿;有了一亿,又想十亿、一百亿……用外境来填补自己的贪心,永远都是填不满的。所以,我们应当知足少欲,懂得一切随缘。
我本人无论做什么,都不会特别强求,有了这种心态的话,发生什么也不会打击自己。而现在世间上很多人,对感情、钱财万分执著,一直想将其占为己有,得不到就痛不欲生,这真的没有必要。
《华严经》中说:“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一切万法皆为空性,自己能得到什么,也需要因缘和合。倘若因缘不成熟,你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大家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节选自《佛教消除烦恼的理论与方法》,2011年6月12日中山大学演讲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Any
求学足迹
分享上师的金刚语
愿您得到殊胜的加持